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民族理论学术论点摘编:《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下)
作者:孔敬 日期:2017-04-21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下半年(即2016年4-6期)民族理论方面的研究主要有:《族际政治民主化在南斯拉夫的失败——多民族国家治理视阈下的研究》(王恒、邸晓星,第4期),《去极端化:善治情景下新疆治理困境多维度探析》(梅立润、曹李海,第4期),《西藏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陈敦山,第4期),《国家整合视角下印尼亚齐民族分离问题研究》(周俊华,第5期),《经济社会转型中民族问题的治理逻辑》(曹爱军,第5期),《民族团结视域下云南藏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实践经验与启示》(张应华、李康丽,第5期),《世界历史眼光中民族精神的当代建构》(朱彦振,第6期)

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恒等在《族际政治民主化在南斯拉夫的失败——多民族国家治理视阈下的研究》一文中,阐述了“族际政治民主化”作为一种多民族国家治理方式,强调民族分权的民主。在多民族国家中,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权益,是国家正义的应有之义。但是,如果把国家民主的主体落到各个民族单位时,最终的发展结果就是“族主”。而如果离开了国家有效控制和建设的“族主”,必将成为挑战国家统一的力量。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所采取的“民族共和国”制度正是“族际政治民主化”理论的集中体现。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走向解体的原因正是在于其过度强调民族分权的治国原则,而这严重削弱了国家的凝聚力和整合能力,给国家带来了毁灭性的后果。

武汉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梅立润在《去极端化:善治情景下新疆治理困境多维度探析》一文中,阐述了我国国家治理的系统性和复杂性既由多变的外部情景形塑,也由多样的内部情景形塑。从内部情景来看,我国国家治理首先面对的是各省域单元治理场景的不同,各省域单元实现优良的治理是实现整体性优良国家治理的前提,而要实现整体性的优良国家治理,实现边疆省域的优良治理是关键。有史以来,新疆始终是国家领导人、中央政府和各领域关注的重要边疆区域。21世纪以来,新疆的战略地位更为凸显,既是国家经略东南,稳住西北的核心组成,还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全域发展的核心战略区,新疆的省域治理优良程度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双重布局的效度,因此探讨新疆优良治理之道是一个极具理论与实践价值的课题。现阶段,去极端化是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范畴之一。

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敦山在《西藏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一文中,认为西藏自治区是我国“一带一路”战略面向南亚的重要连接点,对于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带动作用非常大。西藏融入“一带一路”区位优势明显、资源丰富、文化特色鲜明,总体可以说条件得天独厚。西藏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能极大地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也是确保我国国家安全的重大举措。同时,从国家安全视角分析,西藏在融入“一带一路”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和边防安全。

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周俊华在《国家整合视角下印尼亚齐民族分离问题研究》一文中,认为国家整合是每个民族国家所面临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东南亚诸国都属于多民族国家,地理上又存在"碎片化"特征,国家整合艰难。印尼的亚齐民族分离问题具有代表性,是研究东南亚民族问题和国家整合问题的一个视窗。从国家整合视角审视印尼亚齐民族分离问题,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地理上的“破碎地带”,各民族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殖民统治的历史隐患等使其国家整合较难实现,产生民族分离。另一方面,独立后的印尼政治权力分配不均,结构性分布不均衡,民族宗教情感强烈,民族意识未得到正确理论的引导和规范,加之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民族政策的失误,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消解原本就脆弱的国家认同,阻碍着印尼的国家整合和亚齐民族分离问题的解决。民族分离问题的解决,民族国家整合的实现和巩固都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

甘肃政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曹爱军在《经济社会转型中民族问题的治理逻辑》一文中,阐述了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它必然与特定的时空场域相联系。市场经济发展、区域梯度发展与社会结构转型相互交织,构成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也影响到多民族社会利益格局,诱发形成了当下的民族社会问题。应对和解决经济社会转型中的民族问题,消解多民族社会结构紧张,需要提供整合型的解决方案:一是推动国家治理战略的转型,推动现代化走向公正协调的发展道路;二是调整民族问题的治理思路,发挥民族政策、地区发展政策与社会政策的功能协同;三是调整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适度开放民族事务治理边界,形成政府主导与社会协同相结合的治理结构。

云南民族大学张应华等在《民族团结视域下云南藏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实践经验与启示》一文中,认为云南藏区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共存的边疆民族地区,民族关系历来是藏区面临的最为复杂而敏感的问题。近年来迪庆州立足藏区实际,紧紧围绕"两个共同"的民族工作主题,不断推进民族宗教工作创新发展,创造性地开展具有"迪庆特色"的民族工作,实现了全国最好藏区的目标,树起了全国藏区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一面旗帜。总结云南藏区在民族团结视域下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实践经验,对把握藏区民族宗教工作主动权,引导并建构和谐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南京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朱彦振在《世界历史眼光中民族精神的当代建构》一文中,认为在文化全球化发展的21世纪,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眼光,更要确立世界精神的新视角,充分吸收世界各国民族精神的精华,取彼之长,补己之短。当前,要特别注重适应当代社会转型需求,发展面向现代化的科学精神;消除民族心理上的万里长城,发展面向世界的开放精神;克服因循守旧的保守意识,发展面向未来的创新精神。

文章来源:孔敬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