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西藏经济研究动态
作者:周学文 日期:2017-09-04
本文摘编于西藏民族大学学报2017年第3期中有关西藏经济研究方面的论文3篇:试论西藏农牧民转移就业的几个问题(毛阳海 , 赵毅 , 董改改)、西藏错那县门巴族聚居区特色产业发展状况调查(陈立明 ,赵勇)、西藏矿产资源开发与农牧民生计问题研究(李继刚)。
 
《试论西藏农牧民转移就业的几个问题》首先指出提倡和鼓励西藏农牧民转移就业的依据:1、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积极促进城镇人口适度聚集。2、为“全面实施就业创业行动”而鼓励、引导农牧民转移就业。3、为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引导农牧民合理分流转移就业。4、重视借助产业发展吸纳农牧业富余劳动力。5、重视借助综合配套改革稳固农牧民转移就业的增收与安置成效。
西藏农牧民转移就业存在的问题1、受教育程度低,职业技能缺乏或单一影响;2、农牧民转移的产业支撑薄弱;3、农牧民职业培训供给不足;4、由于就业市场容量小,外来劳动力较多,农牧民异地转移就业的难度较大;5、相关部门对农牧民工的就业援助和服务的力度还不够;6、农牧民转移就业的面较窄、去向相对单一;7、农牧民的待遇仍不理想,权益保障程度需要提高;8、农牧民合作组织虽发展迅速,但数量仍偏少,满足不了农牧民就地就业的需要。
促进西藏农牧民转移就业的对策建议:(一)发展城镇经济,处理好异地就业和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的关系;(二)大力发展县域和城郊特色经济、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三)加大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力度,解决农牧民异地就业的后顾之忧;(四)政府服务要到位,尤其是要抓住就业援藏机遇,实现区内外农村劳动力的双向流动。
 
《西藏错那县门巴族聚居区特色产业发展状况调查》指出,在国家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和“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政策的背景下,我国边疆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方式发生了明显改变,由传统的生计方式转变成以发展特色产业、特色旅游的现代发展模式。
西藏错那县勒布沟是门巴族聚居区在发展特色产业的过程中,当地利用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和宗教文化名人等传统文化资源,并将其有效的整合到推进特色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较好地解决了特色产业发展中的一些难题,促进了当地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其他边疆民族地区特色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西藏矿产资源开发与农牧民生计问题研究》指出,随着西藏市场环境的不断改善,大型矿产企业纷纷进入西藏,矿产业已成为西藏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西藏矿产开发条件日益成熟:(一)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但生态环境脆弱(二)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三)大型矿产开发企业进入西藏(四)市场前景良好(五)国家和自治区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资源开发面临的困难:农牧民对自然资源的生活依赖,广大农牧民短期内无法转向非农产业;农牧民的精神依赖:“圣山”、“圣湖”、游牧文化的深远影响。
矿业企业惠及农牧民的政策建议:
 
(一)矿业企业惠及农牧民的原则
(1)尊重科学就是惠及农牧民
(2)惠及不能替代其自身的发展
(3)尊重当地传统文化
(4)惠及手段要有可持续性
 
(二)矿业企业惠及农牧民的具体方式
(1)资金支持
(2)制度支持
(3)就业支持
(4)项目支持
(5)产业支持
 
 
文章来源:周学文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