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姬广绪:城乡文化拼接视域下的“快手”——基于青海土族青年移动互联网实践的考察
日期:2018-12-12

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17年中国互联网经济白皮书》,至201611月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之一,中国网民数量已达7.1亿人,位居全球第一,相当于印度和美国网民数量的总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及手机等终端设备的普及加速了中国都市化的整体进程,乡村地区的互联网接入对地方文化、社会组织及整体的社会变迁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相关研究也开始在如下几个层面展开。

首先,“技术赋权”研究占据较大的比重。“赋权”主题在当今中国农村发展及城镇化转型问题中备受关注。其次,互联网语境下的乡村发展研究,更多在继承城乡二元结构的研究模式下讨论“数字鸿沟”及其带来的城乡发展差异。

在青海土族青年人的“快手”短视频制作中,笔者发现,年轻人将乡土文化与都市文化拼接并置,展示出特有的互联网时代的文化调用策略和逻辑,模糊了城乡二元对立,弱化了发展中的城乡权力差距。事实上,土族青年人的“快手”实践清晰地折射出互联网时代中国都市化进程的多样性及复杂性。

“快手”是一款手机应用,在“快手”上,用户可以用照片和短视频记录自己的生活点滴,也可以通过直播与“粉丝”实时互动。截至目前,“快手”累计注册用户超过7亿,日平均活跃用户超过1亿。在笔者调查的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五十村,村中年轻人手机中均下载了“快手”。20177月至8月,笔者在村中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田野调查,重点调查当地年轻人的“快手”视频制作和分享情况。田野调查期间,笔者注册了“快手”账号,关注了村中所有年轻人的“快手”账号,参与了年轻人的“快手”视频拍摄。笔者对该群体的线上视频制作、分享实践以及线下的日常生活做了全方位记录。文中凡未明确注明出处的,均来自上述田野调查。

五十村位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是一个土族人口占全村人口九成以上的土族村。村里现有农户4671648人。村里的年轻人特别喜欢使用“快手”。在不工作的时候,他们会花大量时间观看用户上传的小视频,也会模仿拍摄和发布各种短视频。一款视频社交软件快速“下沉”到西部少数民族村落的年轻人生活中,并占据他们日常闲暇的大部分时间,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村里的这群年轻人如何利用手机和“快手”将自己投置于互联网,“网红”和“农村青年”这两个有着巨大落差的身份在他们身上如何呈现和互动,以“快手”视频社交为代表的线上都市化实践如何化解传统城乡二元对立,是本文想要关注和讨论的问题。

一、记录和分享普通人的生活:“快手”视频中城乡文化的拼接

2017年“快手”的有关数据,目前“快手”的日活跃用户已超过1亿,总注册用户已超过7亿,每天产生超过1000万条新视频内容。五十村的年轻人就是这7亿用户中的典型代表。对于这群年轻人来说,“快手”短视频让他们获得了表达自己对于世界的理解和看法的机会。年轻人开始通过视频拼接都市与乡村文化,让二者共存于一个空间,他们心中原本根深蒂固的城乡二元观念开始松动。

(一)“快手”视频的记录:城乡文化拼接的主体性表达

都市与乡土的交叉和重叠在这个群体的视频内容上有非常明显的体现。他们游走于都市文化与乡土文化之间,既不完全认同都市文化,但也不刻意渲染传统文化,展示的是一种杂糅并包的文化表达。

(二)“快手”视频的普惠:城乡文化拼接的多样性表达

“快手”视频的普惠是让所有人都有同样的能力留下自己的记录,不会因高矮胖瘦、穷富美丑而有所差别,每一个人在“快手”上都能获得平等的对待。普惠式的生活记录让观者看到了一个多元美好的真实世界,让身处不同时空的观者看到那些在他的生活空间中不曾出现的人和事物。在“快手”上都市文化与乡土文化共存于同一空间,以往互联网语境中的一元都市精英话语开始被更加多元的话语所取代,都市文化与精英文化不再是唯一表征,乡土文化开始在“快手”平台上越来越多地被显现出来,既往的城乡分立日渐模糊。

(三)“快手”视频的技术驱动:乡土文化的集中表达

村中小伙子们拍摄的视频,对于笔者来说,成为集中展示当下时代乡土文化的重要文本,无论村中的大小节日、婚丧仪式、村民的日常劳作都会被拍成视频,就连新收获的土豆和蚕豆他们也会发到“快手”上。

二、快手视频中城乡关系变革及其意义

历史上的中国乡村,市场发达,空间和信息流通畅,人口流动和商业信息网络与乡村自治的现实社区重叠,城乡协调发展。近代以来,随着城市工业化的兴起,农村开始边缘化,城乡割裂加剧。城市发展吸附乡村资源,导致城乡发展权力严重失衡。乡村文化习俗由于有碍于规模化的工业化生产方式而在逐步消失。对于这样一种历史发展潮流而言,以“快手”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实践的意义是重要和显著的,因为它与中国广大的农村社会天然融合,赋权个体,带来了都市文化和乡土文化的融合及重构。

(一)“快手”视频中的城乡文化认同策略

拍摄视频的年轻人是一个正在通过不断接纳和吸收不同文化要素实现快速社会化的群体。他们具有很强的学习和模仿能力,同时也具有强烈的自我塑造和角色建构需求。这是一种人类本能式的需求,他们需要在这个快速社会化的阶段不断地尝试和调整,最终完成自我角色的定位。从五十村青少年“快手”短视频的内容来看,他们也会将自己平日生活中的“自身”投放到网络中,其中包括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婚丧仪式、农事生活等片段。乡土的“自身”甚至成为他们确立在“快手”中区别于其他用户的独特标签,土族的身份及其附带的文化要素成为他们在“快手”上积累粉丝,实现社交变现的重要资源,乡土文化的认同也随之被强化。

(二)“快手”视频中城乡文化权力差距的消解

对于他们来说,“快手”是化解现实生活中城乡二元对立的理想场所,在这里他们可以尽情地展示他们的“土味时尚”以及各种各样的乡土生活,因为“快手”作为一个专注于记录普通人日常生活的社交平台中并不存在明显的精英文化导向,多元并包的平台特点让都市文化和地方文化能够很好地并存及融合。利用互联网,都市文化与地方文化在互动结合。在互联网上,他们无须具备高水平的为自身文化辩解和阐释的能力,围绕着这些年轻人的也不再是来自精英文化的规训和道德贬低。“快手”使他们体会到城乡文化的拼接。

(三)“快手”视频的多元化呈现

在“快手”上这些人可以凭借自己的展示和努力变成那些“有趣的普通人”,受到大家的关注,成为网络上的红人。“快手”平台的多元化特质体现出平等性和多样性,在这里城乡文化兼容并包,在空间上体现出了“乡村的非乡土化,都市的非中心化”趋势。五十村的年轻人充分利用“快手”视频展示了他们认为的时尚,展现了根植乡土却又超越乡土的文化拼接。

三、结语和讨论

“快手”平台的出现让土族年轻人进入了一个新的情景,即都市和乡村融合、拼接的情景,一种线上空间和线下空间交叠的情景。村子里的年轻人们借助移动互联网进入了一个两种文化可以并存的空间,在那里城乡之间的差别不再成为他们身份认同的障碍,他们不必因为自身携带的乡土文化的属性而被歧视,与此同时,借助网络他们可以更加自由地呈现其所理解的都市文化和时尚。他们体会到了一种新的可以和外部世界联通的方式和展示的舞台。

在以往的城市化研究中,人们看到的是城乡之间发展权力的失衡使得在乡村都市化的进程中城市成为权力的主导,乡土文化被逐渐吞噬。而都市化体现出的城乡对立关系在线上却是另一番景象。“快手”平台让这些无法到“知乎”秀知识、靠颜值在各大直播平台晒身躯,却又充满热情、对“表现舞台”有强烈需求的农村年轻人聚在于此。他们通过视频展示对都市化的时代新感受,表现都市和乡村线上空间和线下空间交叠的情景,呈现出网络新时代城乡文化并存的另外一种可能性。“快手”以一种相对轻松、便携的视频方式,成为城乡边界消解、城乡文化拼接的隐喻与舞台。多样性固然一定程度模糊了城乡二元分立,带来了城乡文化融合的可能,但没有制度约束的多样性也会导致社会失序。“快手”上有普通却美好的平凡人的生活,也有自残、暴力等猎奇内容,后者游走在边缘地带,虽然会带来巨大流量,但会带来巨大的负面社会价值。

在理想的监管基础上,“快手”的发展同样会给社会学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带来非常大的便利。它是一扇可以透视社会发展的窗户,由此可以看到那些原来看不到的“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数。“快手”上的用户,都是普通人、平凡人,它用了一种很朴实的方式将这个真实、多元,甚至有点问题的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但这其实就是我们一直以来的生活。

 

 

 

(摘编自《民族研究》2018年第4期《城乡文化拼接视域下的“快手”——基于青海土族青年移动互联网实践的考察》,马爽/摘编)

(作者简介:姬广绪,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研究员)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