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西部大开发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存和发展
作者:NULL 日期:2001-01-26
会议名称:中国西部大开发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存和发展
主办单位:中国云南大学中日民俗文化研究中心、《思想战线》编辑部、日本丽泽大学国际研究中心
时  间:2001年1月25日至26日
地  点:中国云南省昆明市
出席人数:来自中国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学院、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楚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日本丽泽大学国际研究中心、日本都留文科大学文学部数十位中外专家。
问题讨论及评述:会议认为:西部大开发,不是简单地上几个项目,抑或是西部脱贫的权宜之计,而是要对西部进行全面开发,推动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提升、逐步缩小西部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最终实现西部地区包括少数民族地区在内的社会、经济、文化现代化。西部大开发既有文化背景,又需要文化支撑,也必然包含了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因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存和发展问题也迫在眉睫。这个问题,放大了说,就是如何处理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该民族群体一致认同,大家热爱,经过世世代代传承、淘汰而得以存留的、至今仍为本民族共同遵守的行为范式、价值体系、民间信仰和民族精神。民族传统文化,可以称之为民族的灵魂。有了这个灵魂,这个民族就有了"根",有了兴旺发达的根基,就有了凝聚力。西部大开发,必然要导致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转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变"是大趋势,"变"是必然的。客观条件的变化,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相应地发生变化。因此,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存,"原汁原味"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关键的问题,是以传统文化为依托,选择适当的文化发展模式,促成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全面提升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创造全新的和谐的文化。构建中国西部文化发展战略,强调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并进,保存和发展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增强文化意识,提高保护传统文化的自觉性。西部经济建设一定要与西部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结合起来,文化资源的开发,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应建立起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机制。政府官员必须提高文化意识和文化自觉。任何一项决策、任何一个动作,都必须从文化的角度去衡量得失,决不可轻率从事,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舍弃民族传统文化,或以民族传统文化为代价,去换取经济效益,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是非理性的。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必须以本民族的意愿为唯一标准。在西部大开发中,应立足于多样化的文化建构,充分考虑到西部文化背景的特点。西部的汉族和东部的汉族之间,西部汉族和各少数民族、西部各少数民族之间,都存在着文化差异。因此,在西部民族传统文化的建设中,必须遵循民族平等、共求发展的原则,从大局出发,正确处理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文章来源:NULL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