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第一届亚洲人类学民族学论坛在京召开
——[学术会议]第一届亚洲人类学民族学论坛在京召开
作者:彭雪芳 日期:2010-11-08
2010年的金秋十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室具体承办的“第一届亚洲人类学民族学论坛” 于9日至10日在京隆重召开。
      参加本次论坛的代表,既有长期献身于亚洲民族学、人类学研究,学养深厚的老一辈专家学者,又有一大批思想敏锐、朝气蓬勃的中青年学者。参加本次论坛的代表共有50多人,他们分别来自日本、韩国、蒙古国、泰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著名大学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复旦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山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国内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与会代表中以中青年学者占大多数,反映出亚洲人类学、民族学界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可喜局面。
      在10月9日上午的大会开幕式上,新上任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张昌东副所长向大会致欢迎词。他在致词中说:“今天在这里召开‘第一届亚洲人类学民族学论坛’,对于促进亚洲各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国际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我预祝此次人类学民族学论坛取得圆满成功!祝愿与会代表精神愉快,身体健康,学术进步!”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洋教授向大会提交了书面发言,中国人类学会邓晓华秘书长、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方李莉会长也在开幕式上发了言。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邓正来教授与泰国清迈大学著名的人类学家Anan Ganjanapan教授分别做了题为“‘生存性智慧’与中国发展研究论纲”、“大湄公河次区域和泰国的乡村再建与被遮蔽的问题”的主题演讲。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纳日碧力戈特聘教授主持了开坛演讲,并以“景观的三元勾连与生态物性”为题目做了大会发言。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著名的人类学家Nicholars Tapp教授的发言题目为“我是你惧怕的老虎:表达关于权威的道德概念的民间传统的力量”。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Suga Yutaka教授的发言涉及“传统文化的跨国性——锦鲤文化的全球化与本土化”,日本关西学院大学先端社会研究所荻野昌弘(Ogino Masahiro)教授在发言中以彝族舞蹈为例,探讨亚洲的文化遗产问题。泰国清迈大学Jamaree Chiengthong 教授分析了泰国现代性的人类学的同质性与多样性。韩国海洋大学Mijeong An 教授介绍了济州岛潜水员的可持续生活方式的智慧。蒙古国国立大学文学院Sendenjav Dulam 教授在他的“喀尔喀的萨满”的发言中论述了萨满教在蒙古国的发展。
      中山大学麻国庆教授以中国东北鄂伦春族为例,分析了森林生态环境的变迁对猎民的影响。清华大学张小军教授以 “保护与消亡: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和景观化”为题目做大会发言。中国农业大学赵旭东教授的发言内容涉及了对中国汶川震后的文化、社会和人的再思考。中国人民大学胡鸿保教授介绍了 中国民族学学科发展史研究。来自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彭雪芳、侯红蕊、艾菊红、吴晓黎、舒瑜、陈英初、阿拉腾、杨春宇、易华、木仕华等研究人员分别在论坛上发言。
      与会代表向会议提交了40篇论文提要,有36位学者宣读了论文。在两天的会期中,代表们围绕论坛主题,既有侧重于理论思辨的探讨,又有结合具体实践和个案的精彩论述。论述内容的丰富、范围的广阔和角度的多样化,是这次学术讨论会的突出特点。
      大会闭幕式于10月10日下午举行,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室主任色音教授对大会进行了总结。他说:“这次论坛能取得这样的效果,首先应归功于来自国内外的全体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和充分准备,也应归功于主办这次会议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的领导和学界同仁的大力支持。这次论坛仅仅是一个开端,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努力举办类似的亚洲人类学民族学论坛,促进亚洲人类学、民族学界的交流和合作。”
      此次论坛在充满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圆满结束,代表们期待着下次论坛的相聚。
文章来源:彭雪芳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