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在“契丹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作者:张昌东 日期:2012-08-30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

 

大家上午好!今年适逢契丹文字发现90周年,由赤峰市政府、内蒙古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赤峰学院等四家单位联合主办,由巴林左旗政府、巴林右旗政府联合协办的“内蒙古契丹辽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暨契丹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今天在“松漠之间”的契丹故地赤峰市隆重举办,我谨代表主办单位之一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对这次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拨冗莅会的各位来宾和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众所周知,契丹是中国北方古代的一个重要民族,从公元4世纪登上历史舞台到元代消亡,在中国历史上活跃了近一千年,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契丹在中国北部创建了与北宋、西夏同时并存的辽王朝,后来又在西域创建了影响中亚历史进程的西辽王朝,对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契丹民族不但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也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契丹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契丹民族与汉族等其他兄弟民族一道,共同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契丹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围绕契丹民族的历史和文化遗产进行深入探讨,就是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掘和提炼这份历史遗产的当代价值,弘扬包括契丹文化在内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揭示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各民族间的团结与合作,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因此,我们这次研讨会的召开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契丹文字是契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契丹建国后不久即先后创制了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用来记录契丹的语言和历史,直至金章宗“诏罢契丹字”,流通使用达二三百年。随着西辽王朝被蒙古所灭,契丹文字最终成为死文字,契丹字文献也遭湮灭。直到1922年,在昭乌达盟(今赤峰市)巴林右旗的永兴陵中发掘出辽兴宗及其皇后的契丹字哀册,失传数百年的契丹文字才得以重见天日,为中外学人所关注。90年来,随着契丹小字、大字资料的不断出土以及专家学者的刻苦研读,契丹文字研究不断深入,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特的契丹文字学。契丹文字的发现和解读,极大地促进了关于契丹民族历史与文化的研究。随着新材料的陆续发现,以往关于契丹史或辽史的研究已经难以涵盖这个领域的学科范围,契丹学的建立也就自然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以西夏学为例,随着黑水城文献的大量发掘与刊布,以往的西夏史研究被西夏学所取代。契丹学也是如此。近些年来,学界关于构建契丹学的呼声不绝于耳。所谓契丹学,就是涵盖了对契丹民族整个历史及其文化遗产的研究,它不仅要研究契丹民族的历史、语言文字、经济、社会、文化等问题,而且也要研究契丹与它周边王朝、民族的关系以及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

众所周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是一个具有多学科综合研究特色的国家级专业学术研究机构,现有学科主要包括民族理论、民族经济、民族语言、民族宗教文化、民族历史和社会人类学等等。包括契丹/辽史研究在内的民族史研究学科是我所的传统优势学科,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重点学科之一,全国性学术团体“中国民族史学会”的常设机构也设在本所民族历史研究室。建所以来,民族史学科在民族史学理论、民族关系史、古代民族志等领域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形成了本学科的学术特色,即在对各地区、各民族专门史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着重进行中华民族史的整体性与综合性研究。契丹史/辽史研究在我所民族史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冯家昇先生、陈述先生等老一辈学者为我所的民族史学科特别是契丹/辽史研究奠定了厚重的学术基础。特别是刘凤翥先生关于契丹文字的研究,将契丹学的研究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堪称契丹文字研究第一人,为推进契丹学的研究作出了卓著的贡献。作为学术传人,我们研究所的后辈学者有决心也有信心,与全国学界同仁共同努力,为促进契丹学的构建与发展、推动我国民族史研究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与内蒙古自治区相关学术机构和专家学者有者良好的合作传统。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由我所和内蒙古大学联合组成契丹文字研究小组,刘凤翥先生就是其中的重要成员。正是在北京和内蒙学者的联合攻关下,契丹文字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发表了《关于契丹小字研究》和《契丹小字解读新探》,被国际学术界誉为“划时代的新研究”和“契丹文字解读的新阶段”,后来作为专著《契丹小字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今天,随着契丹历史文化研究事业的不断繁荣,位于契丹故地的赤峰学院及有关学术机构,利用其契丹故里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条件和资料优势,在契丹学研究领域抢占先机、独树一帜。赤峰学院专门设有契丹辽文化研究院,并拥有内蒙古自治区首批七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之一的红山文化暨契丹辽文化研究基地,在契丹学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内蒙古博物馆等相关机构也为契丹学的研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希望,在今后的契丹学研究中,继续加强本研究所与赤峰学院及有关学术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契丹学研究事业的发展。

这次学术会议,主办单位不仅安排了对契丹学相关领域进行深入的学术研讨,而且还安排了对辽代上京城遗址及辽祖陵、庆陵等进行实地学术考察,这无疑会加深与会学者对契丹文字及其历史文化的感性认识和学术兴趣。

最后,我预祝本届契丹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专家学者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大家!

 

文章来源:张昌东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