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2中国·丽水畲族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者:蓝希瑜 日期:2012-12-12

 

畲族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

畲族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

为充分展示畲族文化研究的新成果,把握畲族文化研究最新动态,加强畲族文化研究学术交流,推动畲族文化研究的国际化,科学规划、建设浙江省民族学重点学科,2012年11月16—18日在浙江丽水学院召开了“2012中国·丽水 畲族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是在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的指导下,由浙江省畲族文化研究会、丽水学院、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主办,丽水学院社会科学联合会、丽水学院民族学院、中共景宁畲族自治县县委宣传部承办的大型国际学术交流盛会。参会人员共近200人,他们有来自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国家教育部民族教育司、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等部门的领导,也有来自国内畲族主要分布省市县的民族宗教部门和国内外专家学者140多人,他们分别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兰州大学、云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及台湾高校的专家学者;还有来自英国、美国、瑞士、西班牙、保加利亚、捷克和印度的专家学者10多人。另外,参与本次大会报道的新闻媒体有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民族报和浙江日报等10多家。

在16日上午举行的开幕式上,丽水学院院长周湘浙教授代表丽水学院致欢迎辞。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张昌东,丽水市副市长陈重,中国民族学人类学联合会秘书长黄忠彩,浙江省委统战部副部长、浙江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冯志礼等先后讲话。开幕式上还宣读了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畲族研究专家施联朱和蒋炳钊教授;世界民族学人类学联合会副会长、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院景军教授;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人类学系教授周永明博士发来的贺信。开幕式结束后,浙江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庄孔韶教授、台湾暨南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潘英海教授、福建师范大学谢重光教授做了热情洋溢的主题演讲。16日下午进行学术分组研讨。17日上午大会进行了“历史·现状·未来”为主题的开放论坛。学术交流结束后,大会还组织各与会人员前往景宁畲族自治县畲族博物馆、敕木山、大均畲族乡、周湖畲族村等地进行学术考察。

本次研讨会以学术交流为主,旨在深化畲族文化研究,推动浙江省民族学重点学科建设,大会共收参会论文66篇。论文作者既有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的,也有来自各省民宗部门的工作人员。从地域上说,既有来自北京、湖北等非畲族分布地的,又有广东、福建、浙江、安徽、江西、湖南、贵州等畲族聚居省份的。就论文内容来看,有的学者从宏观层面论述保护、发展畲族文化的政策和机制,有的学者则从微观视角入手,具体阐释畲族历史、服饰、语言、建筑、民歌、经济、习惯法、宗族、旅游等方面的内容。

根据大会主题,筹委会学术组将参会论文分为四类。第一类,有关畲族历史与民族建构方面的。这类论文共18篇,学者们多以大量的实证材料阐述畲族历史,他们强调畲族与其相关民族、民系历史关系的研究。如福建省畲族文化研究所前所长蓝炯熹研究员在《闽浙赣交界地:地理枢纽与畲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建构——以历史地理为视角》一文中,从历史地理的视角出发,首先回顾了畲民的迁徙史,分析了“畲”的谱系学,探讨了清政府的畲民政策和畲汉之间相对和谐的互动关系,进而认为必须通过空间、时间和权力的互动,才能更好地理解畲民共同体的建构。不过,有的学者关注畲族及其文化命运的思考,如福建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蓝万清先生则在《关于畲族文化命运的探讨》一文中,通过对畲族历史文化的梳理,指出畲族人民在民族文化的发展中应起到中坚作用,这种自我意识是畲族民众民族文化自觉的重要表现。

第二类,有关畲族民俗与民族文化融合方面的,此类文章共17篇。学者们主要就畲族伦理思想、婚姻习俗、习惯法规、民歌艺术、传统舞蹈、民族服饰、民居建筑等进行研究,为我们展示畲族民间艺术、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如温州大学邱国珍教授在《畲族女神信仰初探——以闽浙地区为考察中心》一文中,论述了畲族族内女神三公主、插花娘娘,以及汉族神祇陈靖姑、马氏天仙、汤夫人、太姥娘娘等对畲族社会文化的影响。丽水学院蓝希瑜博士的论文《认而不亲差而有序:赣南畲族“认表亲”研究》,则从赣南畲族认表亲这一民俗现象出发,向我们阐述一种客属地区畲汉共享的社会网络模型。凯里学院曾祥惠教授的《人类学视野下的贵州畲族“凤凰衣”》则认为,“凤凰衣”作为畲族女性穿戴的一种特殊民族服饰,它体现了畲族的凤鸟崇拜。此文作为本次大会收录的唯一一篇有关贵州凯里畲族的论文,它让我们对凯里畲族有了进一步了解。

第三类,有关畲族文化传承与民族经济发展的,这类文章共计16篇,内容主要论述畲族文化在保护、传承和开发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以及学者们为畲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的建议与对策。多数学者认为,畲族文化的传承需要从原生态的就地保护入手,强调从点到面的方式,充分利用畲族的文化资源,与发展当地经济相结合。此类论文有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副院长李筱文研究员的《广东畲族文化与传承保护》;浙江师范大学王逍副教授的《社区营造:畲族文化保护与开发新路径——以温州文成培头民族村为田野案例》;福建省宁德市民族中学李健民高级教师的《关于保护、传承与发展、创新畲族文化的探讨》;雷必贵先生的《强基固本、创新实践、与时俱进地传承畲族文化——兼谈打造县域特色文化》等。另外,也有的学者指出传统文化的承继是民族文化得以新生的基础,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与研究是当下民族文化得以保持青春的基础性工程。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崔乐泉主任从民族体育文化出发,就具体阐述了包括畲族传统体育在内的浙江传统体育文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保护问题及其相关措施,而福建省民族研究所的刘冬助理研究员则在《新考工记:凤翔畲族服装服饰技艺——福安市凤洋畲族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考察》一文中,具体论述了非遗保护在畲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第四类,有关少数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方面的论文共15篇,主要探讨民族关系和建构适应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的政策解读。如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曾少聪研究员在《闽西南汉族和畲族的接触与文化互动》一文中,通过对畲、汉通婚的文献记录的梳理,以及畲文化与汉文化在信仰、生计方式、风俗习惯和山歌等方面的比较分析,指出作为强势的汉文化与作为弱势的畲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而说明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是丰富本民族文化内涵的一条重要途径。此外,还有一些学者从古代畬(輋)民与周边民族关系入手,探讨当下民族政策的制定或现代民族关系的建构。景宁畲族自治县县长蓝伶俐女士为本次大会提交的论文《关于打造畲族文化总部的实践与研究》中,她首先通过华东地区唯一少数民族自治县、全国唯一畲族自治县——景宁畲族自治县的设立过程,提出景宁畲族自治县应在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打造成为“畲族文化总部,就是畲族人民的共同精神家园,畲族文化传承的研究中心,畲族文化发展的创意中心,畲族文化艺术的演艺中心,畲族文化产品的展销中心,畲族文化作品的创作中心,畲族风情旅游的集散中心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中心”。

总而言之,本次大会各与会学者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到畲族文化研究、写作、学术交流中,大家以文会友,充分展现各自在人类学、民族学与畲族文化研究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其中不乏新颖独到的见解。本次会议,大家畅所欲言,为浙江省重点学科——丽水学院的民族学学科建设献计献策,勾勒建设蓝图。我们相信:通过此次大会,必将深化畲族文化研究,扩大畲族文化研究的影响,推动浙江省民族学重点学科建设,促进畲族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作者简介:蓝希瑜,浙江省丽水学院文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博士后

 

文章来源:曾少聪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