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在第二届亚洲人类学民族学论坛的致辞
作者:张昌东 日期:2012-12-14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学者:

 

大家上午好!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中国民族学学会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室承办的“第二届亚洲人类学民族学论坛”今天在这里顺利举行,我谨代表主办单位之一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对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拨冗参加会议的国内外民族学、人类学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欢迎和崇高的敬意!

本次论坛的主题为“资源环境与人类社会”,主要围绕资源环境与人类生存、地理环境与人类文化多样性、资源开发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与人类可持续发展、亚洲环境问题与文化生态个案研究、生态危机与环境政策、生态人类学的新进展、文化资源与民族文化产业、亚洲人类学民族学前沿理论与分支学科发展等议题展开讨论,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众所周知,工业化、城镇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进程,也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特征。然而,从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看,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也展示了其“双刃剑”的效果,即它在给各国经济社会带来繁荣发展的同时,也对各国的传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特别是各国的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与破坏。自上个世纪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步入了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中国政府在2000年制定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处在中西部偏远地区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少数民族地区也迅速加入了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行列。近十多年的发展实践同样证明,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全球化在给我国带来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同时,也对我国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全方位的冲击和影响。例如在经济领域,一方面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大量有知识有技能的少数民族劳动力离开其世居地而迁居到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使本来就相对落后的民族地区失去了宝贵的人才资源。另一方面,由于外来资本和先进生产力的引进,在充分利用民族地区储量丰富的自然资源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民族地区传统的生产方式造成毁灭性的冲击,特别是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态的灾难性破坏。研究和探索解决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资源环境与生态保护问题,是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特别是民族学人类学者责无旁贷的时代任务。本届论坛旨在推动民族学、人类学与地理学、生态学、考古学等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提升民族学、人类学学者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的研究能力,加强相关学科领域的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促进生态人类学等学科的繁荣发展。

参加本次论坛的专家学者共有80多人,既有长期献身于亚洲民族学、人类学研究,学养深厚的老一辈专家学者,也有一批思想敏锐、朝气蓬勃的中青年学者,还有来自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越南等多个国家的学界同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是一个专门从事与民族事务和民族政策相关问题研究的国家级科研机构。建所以来,我所完成了大规模的民族识别、社会历史和语言调查,出版专著500余种,译著100余种,资料集、论文集300余种,工具书100余种,公开发表论文3000余篇,拍摄民族学人类学影视片70余部(集)。我们研究所的特点是学科涵盖广、综合研究能力强、与国内外学术机构交流广泛,等等。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研究,为政府制订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基本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始终是我们研究所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研究所非常愿意加强与世界各国及国内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为推进我国的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事业作出努力和应有的贡献。

最后,我预祝第二届亚洲人类学民族学论坛取得圆满成功!祝愿与会代表在北京期间身体健康,心情愉快!

 

文章来源:张昌东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