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千秋昭君与和谐发展——2009中国•兴山县昭君文化高层论坛综述
作者:周竞红 日期:2009-11-09

        2009年10月28日,以“和亲、和平、和谐、开放、发展”为主题的2009中国•兴山县昭君文化高层论坛三峡库区兴山新城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民族学学会昭君文化研究分会、兴山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原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王群、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常委、呼和浩特市政协副主席彭皓方、中国民族学学会昭君文化研究分会会长、呼和浩特市原副书记郝存柱及宜昌市相关领导人士出席论坛。国家民委、中国民族学学会、中国呼和拉特市委、呼和浩特市政府、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等单位向论坛的胜利举行发来贺信,来自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浙江、上海、台湾等地的专家学者2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收到来自各专业学者为此次论坛提交论文百余篇,60余万字。
        在论坛交流中,学者们选取了昭君文化、民间传说、古代昭君诗文分析、昭君与楚文化等不同视角,解析昭君和昭君文化形成、内涵及其社会功能。内蒙古自治区原党委书记王群说,研究昭君文化,弘扬昭君文化,充分认识“胡汉和亲识见高”的意义,是加深和巩固民族团结、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郝存柱先生在发言中说,昭君文化研究经历认识不断深入、研究不断深入的过程,昭君文化的研究正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期待昭君文化研究在促进世界和平、民族团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宜昌市政协主席李泉在讲话中说,昭君文化是我们全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我们宜昌的一大文化品牌。深入研究昭君文化,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周竞红副研究员在发言说,昭君文化是中国民族关系发展历史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在其漫长的王朝国家发展历史中为当代民族关系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历史遗产。当代中国社会需要认真研究、疏理和甄别这些遗产,辨析和正确运用这些遗产在当代中国民族关系发展中的功能,从而认真思考民族关系的历史与现状,有效地管理和调节民族关系,应对国内外各种挑战并促进国内社会生活的和谐进步。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马冀则从围绕王安石《明妃曲》的争论入手,分析了昭君及人们的不同认知。昭君文化研究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郝诚之先生从大中华、大文化、大国学的视角,提出认真研究昭君文化,推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内蒙古社会科学院首席专家潘照东先生则分析了昭君走上和之亲路的特定文化背景,他认为王昭君的思想观念与性格形成的楚文化渊源成就了她从容走向和亲之路,是楚文化培养了王昭君、熏陶了王昭君,陶冶了王昭君高尚的品格、鲜明的个性、豁达的胸怀,使她怀有远大志向。湖北三峡大学副教授阚如良以地方经济开发为视角,提出昭君文化是三峡区域待开发的重要人文资源,挖掘昭君文化的经济价值,弘扬昭君文化“和合之美”,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守华先生则从非物质文化保护的角度谈到昭君民间传说,并指出昭君传说仍然处于活态生长发育中,有其艺术生命特质,昭君传说2008年已列入第二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来自台湾联合大学业全球客家研究中心的刘焕云博士以全球化时代弘扬昭君文化与深化两岸和谐关系之研究切题,他指出文化寻根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两岸均应重视的课题,并对兴山县加强文化地景建设和昭君文化保护、宣传等提出建议。陕西博物馆原馆长周天游研究员则从昭君文化入手,分析了中华文化的多元构成动态历史过程,并指出汉族形成中人口的构成、文化的构成都基于多元之历史基础,昭君出塞的意义就在于推动多元共存做出了重要的努力。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蒋方为论坛提交了《昭君与唐诗——昭君故事在唐代的传播与接受》一文,并对高阳镇改为昭君镇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武汉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教授孙君垣则辑录并分析了在昭君家乡有关于她智慧、勇敢、正义、孝敬、关心乡亲等美德的传说。山西左云作家刘志尧、陕西作家韩星海、台湾苗栗新莲寺管委会主任余文秀等亦作大会发言。
        论坛举办期间,在兴山县昭君山庄还开展了投资洽谈活动,兴山县与武汉、宜昌等地企业签订了13个合作项目,签约资金达2.4亿元人民币。参加高层论坛的学者们还参观了昭君村并参加了三峡库区移民新镇高阳镇更名昭君镇的揭牌仪式。

 

文章来源:周竞红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