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面对现实 开拓研究 应对挑战——第十七次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者:周竞红 日期:2009-12-22
        2009年12月11—12日,由中国民族理论学会主办,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承办的第十七次全国民族理论专题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本次专题学术研讨会以“新中国六十年的中国民族理论与实践”为主题。全国人大民委副主任、中国民族理论学会会长牟本理到会并发表讲话,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符凤春参加开幕式并致辞,黑龙江省民委副主任关立卓全程参加研讨会。
        此次专题研讨会吸引了来自全国人大民委、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国防大学,以及北京、河北、内蒙古、黑龙江、河南、辽宁、吉林、广西、云南、甘肃、青海等11个省市区30多个各级政府民族工作机构、大学和科研院所的50余位领导和专家。专题会收到论文26篇。论文涉及民族问题的多个方面,包括从全国或区域视角总结新中国民族政策60年实践、民族区域自治理论发展、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散杂居民族工作和民族关系、民族文化、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及相关问题、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民族团结、民族概念研究相关评述、城市民族工作和流动人口中的少数民族等内容。
        牟本理会长在开幕式讲话中指出:中国民族理论学会成立30年来,已成为有影响、有凝聚力的国家级民族研究社团之一。30年来学会团结引领全国民族理论工作者,围绕党和国家民族工作大局,深入研究民族地区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为党和政府民族工作提供理论依据。面对当前日益复杂的民族现象,牟本理会长提出民族理论工作者应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深入调查研究,勤于思考,以对党和国家高度负责的精神,研究问题,提出建议,不断创新和突破。当前,我国民族关系出现了许多值得关注的重大变化,民族理论工作者应把握时代走向,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同时,加强现实研究,将研究过程变成研究者履行政治责任的过程。他还强调了当前民族理论研究值得关注的一些重大问题,包括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维护民族团结、当前民族政策、民族地区发展、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等内容。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著名民族问题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郝时远研究员以《应对挑战:中国民族理论界的紧迫任务》为题在专题会上做了主题报告。报告从国际大环境、民族问题极端化和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和实践三个方面经受的严峻挑战切入,深入剖析了国际大环境和中国当代民族问题形态变化带来的挑战,以及中国民族理论研究面临的主要任务。郝时远研究指出: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民族问题对全球很多国家形成了挑战,从苏联东欧解体直至科索沃独立,前苏东等国家未因解体和裂变而解决民族问题,却为新一轮的民族矛盾和冲突打下伏笔。在世界性民族问题突显时期,中国国内历史上出现的分裂势力活跃,台独、达赖集团、东突等势力开始持续性活动,其破坏性增强,特别是7•5事件表现出强烈的社会化和民间化倾向。这些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分裂和分化中国,其组织发动过程是暴力犯罪过程。这些事件之所以发生,一方面是由于以西方为主流的国际环境,对中国社会制度的政治敌视传统仍在,对中国发展现实感到恐慌,不能接受和允许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成为世界强国,必欲“分而治之”。与此同时,境外的民族分裂势力越来越多地与“民运”“法轮功”等势力勾结,将矛头指向中国政府。3•14和7•5事件严重破坏了区域社会安定并严重伤害了人民群众利益和全社会心理,也严重损害了我国民族关系和国际形象,并使国内外对我国民族关系形成了新聚焦,同时,对我国以民族区域自治为主体的民族政策体系及其理论依据和实践成效形成的挑战,提出了各种各样的似是而非的意见建议,给出各种不同的评说和方案,甚至有人否认中国民族政策的有效性,要求取消“名存实亡”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公民社会等为旗帜,取消民族身份等。郝时远研究员指出,面对日益复杂的状况,在应对挑战中应特别注意不能夸大外部环境和势力的作用,这样会掩盖我们工作上的缺失和错误。民族地区也不能用夸大民族分裂的危险夸大自身改革开放中的无能。而是应当正确认识和判断民族问题的形势,把握好一个主题、一个主流、一个主体。即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把握我国各民族关系中利益趋同的主流,把握少数民族干部队伍这一主体。坚持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安排和法律保障。深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及中国化成果研究。继续执行相关政策,以人为本,扶持各民族形成自我发展能力。同时,调整相关政策,充分考虑其合理性,一些扶持政策需要以县域、乡村为重点。经济发展越快时越易于简化处理复杂的民族问题,不能充分考虑民族关系的复杂性和细微的差别,不能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和群众利益,因此要在完善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方面投入更多的研究力量,使之成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突破点。对于民族理论研究者而言,面对挑战要不断增强阐释马克思主义经典民族理论的能力,提升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成果的能力,与其他学科对话能力和解读当前民族问题的态势和走向的能力,不断提高研究者分析、应对等方面的能力。
        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包文发、国家民委政法司原司长毛公宁、国家民委民族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红杰、辽宁省政府参事张佳生、中南民族大学副校长雷振扬、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金炳镐、大连民族学院教授李鸿、广西民族大学教授龚永辉等先后做了大会发言。
        专题会议的分组讨论为更多学者发表观点和见解提供了平台,讨论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
        1、关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参会学者们强调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动摇,批评了一些地区的少数干部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性和意义缺乏全面认识,不能充分认识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性等现象。提出为坚持和完善这一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就应当积极促进相关配套法规的制定,提高自治地方行使相关自治权的能力。
        2、关于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和充分信任少数民族。很多学者提出了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问题,学者们认为要充分信任和依靠各民族自治地方的各少数民族干部,才能将民族地区的事情办好。有的学者从公务员制度的实施切入,研究了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问题,指出少数民族干部总量不断提高,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仍然十分重要。
        3、完善和创新民族政策,加强现有民族政策执行。多位学者提出,由于人口流动的出现,民族人口分布格局变迁、改革开放和发展步伐的加快,民族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不断面对新的情况,遇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需要有更为灵活有效的政策措施,特别应重视民族地区自然资源开发中利益补偿机制方面的政策投入,确保民族地区发展能力建设。有学者指出:在社会转型期,民族政策的完善面临着很重要任务;因为社会转型,很多社会矛盾也更加突出,利益协调和整合难度日益增大。新形势给民族政策提出了更多挑战,应加强研究,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减少工作失误。在处理散杂居地区民族关系规范方面,应尽早修订《城市民族关系条例》,依法保障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权益。在加快民族地区发展速度中,要重点改善民生,提高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防止经济问题向民族问题的转化。
        4、关于民族理论研究中基本概念的阐述及理论研究。与会者大多数都注意到社会对民族理论有着较高的关注和期待,民族理论研究活动也十分活跃。一些学者强调了对基本概念的研究和阐述的重要性,比如,自治、共治、一体与多元、中华民族、国语、中国人、民族融合、民族整合等等。有学者提出了民族理论研究应加强发展理论研究,为各民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5、关于民族关系研究。参会学者从历史和现实两个不同层面切入此主题,有学者以东北满汉历史关系切入研究东北民族关系,有学者则以现实为视角研究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并提出这一管理应纳入社区管理并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相应的服务。有学者则提出一些影响民族关系的新情况,比如突发性事件带来的民族歧视行为显性化,或网络通讯对民族关系调整的影响等。
        6、仍需强调反对两种民族主义问题。
        反对两种民族主义是我们处理民族关系问题必须长期坚持的原则,有学者指出:近些年来反对两种民族主义的声音过弱。
        7、关于进一步开展民族团结、民族观教育。
        无论是3•14事件,还是7•5事件,虽未影响民族团结大局,但是,仍然对民族关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社会管理和生活中还出现了民族歧视行为的公开化,因此,有学者提出,需要面向全国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和民族教育,多管齐下,通过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统战等多种手段,多做化解矛盾工作,促进民族团结。要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国家自豪感等;要在非民族地区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使民族团结成为强大的社会氛围。
       有学者提出,面对日益复杂的民族问题,民族理论工作者要有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并建议国家民委研究中心牵头,组织相关专家对一些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受中国民族理论学会委托,毛公宁先生做了会议总结。他在总结中指出:此次专题研讨会取得了预期效果,形成了一系列共识,同时,进一步归纳了民族理论研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其中包括:如何处理好民族理论政策继承和创新关系;如何更好地正面宣传民族理论政策成果;如何应对国际化、城市化、市场化条件下民族发展趋势、特点;如何正确地评估当前我国的民族关系,特别是3•14和7•5事件发生后,要深究影响民族团结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如何进一步加强我国各民族大团结;如何正确科学认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发展繁荣的内涵,处理好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如何用民族平等理论科学阐明社会上对特殊优惠政策的质疑;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的科学内涵;在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中,如何解决少数民族的政治诉求和利益诉求;如何正确执行党的民族干部政策,大胆提拔、充分信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等。民族理论研究还需要深入研究一些难点和重点问题。总之,参会学者一致认为必须坚持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和政策不动摇,科学地客观地认识当前的民族问题,反思民族工作中的缺失,理论研究要切实联系民族问题实际。
    
    
    
   
相关主题:民族理论
文章来源:周竞红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