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城市化背景下的回族社会变迁
——理论室2011年10月学术沙龙纪要
作者:刘玲 日期:2011-10-11
2011年10月11日上午10:00至12:00,理论室举行定期学术沙龙。本次学术沙龙的主题是城市化背景下的回族社会变迁,由杨华副研究员主讲,王希恩研究员主持并评议,理论室成员除1人外出参加国际会议外均参与了讨论。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指征,近三十年来,中国经历了飞速发展的城市化过程。杨华副研究员着眼于城市化背景下的回族社会变迁,从社会组织结构、社区的文化功能及经营方式、居民观念及生活方式、伦理思想等各个方面分析了回族社会应对城市化发展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她认为,回族以伊斯兰文化为载体,形成了一整套适用于自己的社会、经济、商贸、人生、婚姻、宗教等各个方面的伦理道德体系,对其在现代化背景下的变迁进行研究,既有理论意义,也有现实意义。
王希恩研究员在评议中首先对论文选题表示肯定,认为回族从人口数量来看是除壮族、满族的第三大少数民族,其人口已接近一千万。回族原有的经营方式就与城市息息相关,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会产生新的变化,研究中要区分城市中回族群体的变化和城市外的回族群体的变化。就城市中的回族民众来说,主要面临着小聚居状态不断被打破,清真寺和公墓建设的问题。清真寺、公墓的建设与城市规划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面临拆迁,清真寺、公墓的建设将面临很大的问题。而原先处于城市之外的回族民众,其进入城市后面临的城市化进程对其生活方式、宗教习惯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是城市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形势下,城市民族问题引起广泛关注,而城市民族问题中回族具有典型性,拆迁之后生活方式、文化习俗的调适,涉及体制上的变化和具体制度的完善,都是城市民族工作中不能回避的问题。
理论室成员建议论文可以增加个案分析,通过特定社区的个性问题,通过不同社区的比较来发现问题,研究对策。周泓结合新疆伊犁的调研经验提出,城市民族问题要区分不同的情况,结合历史和现实背景,尤其是拆迁问题,在一个地方行得通的模式在另一个地方不一定有效,所以城市民族工作的模式不可复制,只能因时因地而宜。杜世伟以广东调研时涉及到的流动人口调查为例,认为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失学问题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经济问题、语言问题和感觉被歧视等。同时,城市中社区对流动人口疏于管理,少数民族群体文化生活大都局限于民族群体之间,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个案分析会深化我们对现实民族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理论室成员对城市民族问题研究的未来选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城市化有很多表现形式,新建城镇、城市郊区的城市化、城市生活方式的获得等,可以区分具体情况来细化分析,可以以城市化的几种模式和类型进行模式化研究。同时应该关注城市化的特别问题研究,关注新兴事物的发展,比如回族的伦理问题、伦理规则载体的变化、穆斯林的网络社区等。这些研究可以拓宽我们对城市民族问题的研究视角,有助于城市民族工作的深入开展。
文章来源:刘玲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