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3年民族关系国际研讨会暨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13年年会民族关系分会》在北京召开
作者:郑信哲 日期:2013-10-29

 

2013年10月18-20日,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13年年会民族关系专业委员会、中央民族大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中心举办的《2013年民族关系国际研讨会暨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13年年会民族关系分会》在北京中协宾馆召开。

本次研讨会是规模较大的民族关系专题研讨会,作为国际性研讨会,国外专家学者虽然人数不多,但他们来自美国、德国、日本、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5个国家;而从国内与会专家学者看,不仅人数多,其面也广,他们来自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民族成分达21个。本次研讨会提交论文33 篇,涵盖内容丰富,谈论问题还比较集中,大体可分为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

本次研讨会围绕着民族关系,分民族关系现状与发展趋势、民族关系与社会发展、民族关系与和谐社会、文化经济宗教与民族关系等四个主题展开了研讨,20多人进行会议发言,交流议题丰富,既有理论探讨,也有实证研究。

本次研讨会围绕着民族关系这一主题展开讨论。首先,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李红杰副主任以“观察民族关系的纵横向视角”为题,进行主旨发言,他从时代发展的纵向与国际视角的横向探讨民族关系特点,认为当代社会发展节奏快速,其主要表现于发展不平衡,虽然各项政策应对比较快,水平有所提高,但仍然滞后于时代发展,指出民族关系研究应着眼于国际、国内快速发展,要扩大视野。从横向看,当今世界发展中,其共性的东西越来越多,而这个共性是与差异同步进行。开放是必然,但它也与封闭同步,物质发展并不能代替精神。还阐述民族关系发展的价值主线,认为世界是有序的,平等是民族关系价值主线,对民族关系发展持乐观态度。

研讨会分四场,第一场以国外来宾为主,他们从文化与政治角度讨论了民族、民族性等问题,如赛诺尼·隆教授探讨了人类学在了解民族性、理解多元文化方面的作用或贡献,强调了跨文化比较研究的重要性,指出多元文化政策对于消除由于关注非主流群体的文化认同而产生的冲突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二场开始,发言学者围绕着民族关系这一主题,探讨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内涵、影响民族关系的因素、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思考等。如金炳鎬教授在探讨协调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时,认为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平等、互助、团结、和谐在当今主要体现的最新理论概括;而马平教授在《关于当代民族关系的一些认识》中认为,影响民族关系的因素主要有现实差别、经济竞争、传统偏见等,指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重在相互尊重;关于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方面的思考,马惠兰教授的文章指出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和谐民族关系的保障,化解民族矛盾纠纷是引领和谐民族关系的条件,加快经济建设、缩小地区差异是和谐民族关系的动力,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事业是和谐民族关系的基础上,落实人才战略、加强培养和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平等权利和自治权利的标志。

有关民族关系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规律探讨方面,何龙群教授从五个方面予以叙述,认为中国民族关系四个纽带造就了各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这是社会和谐的依据和基础;民族关系与社会和谐取决于通过一定制度和体制表现出来的良好社会运行机制;各民族、个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型决定必须制度差异性政策来区别对待;“中华民族化”是中国民族关系长期发展的主要趋势,“和而不同”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此外,何晓芳教授在谈发达地区对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时,认为对口支援既是一种帮扶政策,更是在政府指导下建立更广泛的族际合作过程,概括准确。

总之,发言者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观点鲜明,突出研究重点,而评议人认真负责,围绕着发言者主题进行“画龙点睛”式的点评,非常精彩。

文章来源:郑信哲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