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8-20日,中央民族大学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心、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关系专业委员会、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国家民委重点基地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研究基地于在北京共同举办以“世界民族关系现状与发展趋势”为主题的民族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13年年会民族关系分会。
本次研讨会是规模较大的民族关系国际研讨会,有来自美国、德国、日本、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5个国家专家学者和来自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的21个民族成分的60多位专家学者以及民族理论专业的硕士生博士生50多人。本次研讨会提交论文33 篇,谈论问题还比较集中,大体可分为民族关系的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
民族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13年年会民族关系分会开幕式由中央民族大学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关系专业委员会主任金炳镐教授主持。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院长孙英教授致欢迎辞,热烈欢迎国内外学者光临,并介绍了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及其民族关系研究状况,预祝国际学术研讨会圆满成功。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宋敏教授代表中央民族大学致辞,强调了深入研究民族关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鼓励国内外学者互相交流,了解世界和中国民族关系研究的前沿与动态。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吴仕民、广西自治区人大民族委员会主任何龙群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宋敏教授、贵州民族大学副校长杨昌儒教授等领导和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民族关系委员会主席、美国东密歇根大学赛罗尼•隆教授等领导和学者出席了开幕式。
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红杰以“观察民族关系的国际视角”为题的主旨报告,从时代发展的纵向与国际视角的横向探讨民族关系特点,认为当代社会发展节奏快速,其主要表现于发展不平衡,虽然各项政策应对比较快,水平有所提高,但仍然滞后于时代发展,指出民族关系研究应着眼于国际、国内快速发展,要扩大视野。从横向看,当今世界发展中,其共性的东西越来越多,而这个共性是与差异同步进行。开放是必然,但它也与封闭同步,物质发展并不能代替精神。还阐述民族关系发展的价值主线,认为世界是有序的,平等是民族关系价值主线,对民族关系发展持乐观态度。
研讨会以大会发言和自由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共分民族关系现状与发展趋势,民族关系与社会发展,民族关系与和谐社会,文化、经济、宗教与民族关系、综合讨论等场次。美国东密歇根大学赛罗尼•隆教授,德国马普研究院郁丹教授,马来西亚大学默哈穆德•罗斯澜,日本和光大学刘孝锺教授,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Richard Hu,中国学者金炳镐、张海洋等国内外专家学者通过大会发言和自由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和建议。交流议题丰富,既有理论探讨,也有实证研究,发言者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观点鲜明,突出研究重点,评议人认真负责,围绕着发言者主题进行“画龙点睛”式的点评,会场气氛十分热烈。
一、民族关系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民族关系委员会主席、美国东密歇根大学赛罗尼•隆教授提出,有必要在研究民族性时把研究重点放在内容上,而不能仅仅注重其过程。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避免把民族忠诚仅仅视为一个关于公民身份的羁绊;另一方面也可以清晰地诠释公民身份与文化本身之间的关联,将把自己25年的人类学研究与教学心得奉献出来与大家分享。
德国马普研究院郁丹教授,在重温现代中国的民族政策演变过程中,讨论了从清末民初以来现代中国国家政治统一的理念,尤其是研讨郝瑞(Harrell)所说的“文明工程”,其意指“一种民族间的互动,并提出了争议的焦点是: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直接互动中,所谓的文明工程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
马来西亚大学默哈穆德•罗斯澜教授介绍了2013年5月5日马来西亚的选举中,马来人、华人及印度人等是马来西亚三大主体民族的博弈,围绕这次大选的结果之一是公众视野下的民族与宗教问题更加显著,并对相关民族关系展开了讨论。
日本和光大学刘孝锺教授从日本的“鄂伦春拉面”名称由来为切入点,谈及日本的流行歌曲中的民族元素,并揭露当地政府为了观光业发展或者为了需求异国风情的感觉,任意玩弄民族名称和捏造民族风俗习惯,引起人们深刻反思。
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Richard Hu教授以经济为视角,探讨了悉尼全球化议题,关注悉尼与世界经济体的融入程度,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也就是,从另一个角度解读全球化背景下的悉尼,并对日益增长的移民予以关注。悉尼日益增长的移民空间居住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民族日益交融,其空间分布形成了一种交差模式,这为进一步研究与其相关的社会转型问题指明了方向。
中央民族大学张海洋教授提出中国民族理论领域的两个“智库”问题,论述了民族研究领域中苏联道路与中国道路的争论,探讨近代中国革命过程中处理民族问题的过程,反驳了民族理论领域所谓的“苏联模式”、民族问题去“政治化”等观点,提出要坚持和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
二、民族关系与社会发展研究
中央民族大学金炳镐教授指出,作为我国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2005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不断反复强调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是与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有密切的联系,并梳理了这一重要原则的内涵和理论发展,论述了这一重要原则的理论理论和现实意义。
广西自治区人大民族委员会主任何龙群教授,深入研究和分析民族关系与社会和谐的基本规律。从五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中国民族关系四个纽带造就了各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是社会和谐的依据和基础;二是民族关系与社会和谐的实现是一个相对的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长期的不断调整和建设;三是民族关系与社会的和谐取决于通过一定制度和体制表现出来的良好的社会运行机制,需要社会的有序和整体协同;四是各民族、各地区发展的不均衡性决定必须制定差异性政策来区别对待,以横向、纵向公平保持社会和谐;五是“中华民族化”是中国民族关系长期发展的主要趋势,“和而不同”成为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宁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马平研究员认为民族关系问题无小事,如何研判和解决民族关系问题更无小事。提出在认识、分析乃至处理民族关系问题时,应该注意影响民族关系的诸因素,民族边界意识依然会长期存在,“文化冲突”实际上反映为各民族之间交流过程中的正常碰撞,构建和谐民族关系重在相互尊重。
辽宁省民族宗教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何晓芳教授从民族之间互助合作角度出发,谈论辽宁对口支援新疆塔城地区的案例,伴随以定居为核心的经济生产与生活方式转型,牧民生产生活从传统社区向公共领域转变,传统自发合作也向现代社会契约合作类型演变,提出了对口帮扶政策是一种在政府指导下建立更广泛的族际合作模式的过程。
三、民族关系与和谐社会研究
中南民族大学李吉祥教授认为,和谐是民族关系的核心,是民族关系发展的理想状态,但和谐只是相对的、动态的,和谐所需要的各种因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所变化,所需要的各种和谐因素的程度也会随着情况的发展变化而有所不同。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郑信哲研究员指出,随着少数民族人口大量进入城市,城市居民多民族化现象日益突出,影响和谐城市民族关系构建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各民族之间缺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强调要加强城市民族工作,积极构筑城市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平台,为构建城市和谐民族关系服务。
青海民族大学杨虎得教授从青海藏区民族关系发展及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现阶段青海藏区民族关系中存在的政治、经济、文教、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并提出了青海藏区民族关系调控方式的思考,即善于用法律手段解决民族关系问题;坚持党在解决民族关系问题方面的各项方针政策;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差距,消除事实上的不平等;协调新时期民族关系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广泛深入地开展“三个离不开”思想的宣传及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教育,防止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抬头。
新疆大学吴琼教授通过新疆8所高等院校的问卷调研,从民汉学生、男女学生、文理科学生等几个方面,分析新疆高校民族关系方面的差异性,为加强新疆高校的和谐的民族关系构建提出了相关建议。
四、文化、经济、宗教与民族关系研究
内蒙古师范大学丁龙召教授阐述了民族文化屏障的内涵,指出不同民族人们在交往中,由于民族性格和民族自我意识等文化特点和差异的存在,民族之间相互排斥和自身保护的现象以隐蔽或显现方式反映出,建议要通过各级各类教育途径,克服和消减民族文化屏障给民族关系带来的消极作用和影响。
云南师范大学和跃副教授指出,经济发展和交通设施改善促进了民族间的联系和交往更加频繁,提出铁路建设区域在民族文化保护中通盘考虑,以促进不同民族间进一步交往与互动,推动民族地区经济更加繁荣昌盛。
中南民族大学方长明博士指出,国外的多元文化并没有给穆斯林带来与本土居民同等的地位,相反他们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受到歧视,并通过对瑞典穆斯林的高失业率以及他们在求职和就业过程中遭受的歧视进行分析,揭示瑞典社会穆斯林的现状和多元文化所面临的困境,强调劳动力市场的融合对于维护良好民族关系,构建和谐稳定社会的重要性。
进行综合讨论部分时,与会学者围绕民族关系主题纷纷发言。国家民委政法司原司长毛公宁教授指出,现今在民族问题研究方面出现很多不同的观点,要警惕一些非主流声音,对民族地区和民族工作部门产生的一些影响,通过对民族工作实践的论证,提出要不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贾东海教授指出,在调研过程中要注意数据的规范性,注重实际情况,要通过实际调研分析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
大会的闭幕式由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所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关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都永浩研究员主持。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巡视员,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秘书长黄忠彩做了重要讲话,对2013年国际民族关系研讨会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详细地介绍了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的工作重点,表示要大力支持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关系专业委员会的发展。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关系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郑信哲做了大会总结。
本次研讨会气氛活跃,理论探讨深入,达到预期目标。与会专家学者结合民族地区民族关系案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交流探讨民族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与会专家学者关注当前民族问题研究领域出现的一些观点和倾向,指出学术研究中不同观点间的争论是正常的,但不能脱离基本国情而谈论民族问题。与会专家学者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第一,要坚持处理我国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即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第二,要警惕“族群”代替民族、民族问题“去政治化”、“第二代民族政策”等观点,立足于中国的历史和国情,立足于民族与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第三,要不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重视当前中国民族关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第四,要坚定不移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