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人类学田野报告会2015年第一讲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 日期:2015-06-09

 

人类学田野报告会

Fieldwork Representation of Anthropology

二零一五年春学期  第一讲  总第一讲

Lecture 1, Spring 2015, Total 1th

 

时间(Time):六月十日(星期三)晚六点—九点(18:00-21:00)(10th, June)

主持人:赵旭东  教授(Chaired by Prof. Xudong Zhao)

 主讲人(Key Speaker):李晋

密歇根大学人类学系博士候选人

(by Jin Li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University of Michigan)

 

讲题(Topic):人类学如何讨论地理:以色达为例

 

地点: 中国人民大学 科研楼A座 212会议室

Venue: Room 212, Building of Keyan, A-Wing, Renmin Univesity of China

联系人:孙笑非,15210929326;  sxfoucruc@126.com

Contact: Sun Xiaofei,  Tel: 15210929326,    Email: sxfoucruc@126.com

 

李晋有关色达的田野报告摘要

地理是人类学的重要对象。人类学讨论承载文化秩序的地景(landscape),也主张从空间(space)向地方(place)的回归。在人类学先后流行过的历史、情感、身体、物、和本体论等转向中,与地理有关的概念、形象和讨论可以占有重要位置。这次讲座将通过一项具体研究,展现人类学触碰地理的多种角度。川青交界的色达推动并主导着当代藏汉的佛教纽带。在那里,五十年代开始的汉藏互动展现了地理的诸多面向——Zomia的化外之地、国家治理的地图式的对象、牧民的生活世界,佛教观想的对境,伏藏师寻找伏藏的家园,汉人追求解脱的异乡。僧人们根据18世纪以来的一系列预言建构着色达的地景,在与各种符号的遭遇中揣测先贤的意图和当代人的使命。他们的身体和行走生产出跨地域的纽带,使色达成为佛教复兴和理解新的汉藏互动的关键场所。这样,在以地理为纽带的叙事线索中,通过歌谣、预言、山志、神话、经书、仪式、密传、忏悔书等材料,报告将呈现色达的汉藏互动如何关联于地方建构(place making)、多元本体(multiple ontologies)、身体、话语、主体形成(subject formation)、物质性(materiality)、感受(affects)等人类学的理论话题。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