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早期传播》荣获两项大奖
作者:邸永君 日期:2002-12-30
   在2002年举行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四届优秀科研成果评奖活动中,共有122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5项,民族所研究员史金波、雅森·吾守尔合著的《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早期传播--西夏和回鹘活字印刷术研究》荣获一等奖。 
  
   在同年度举行的第二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 评奖中,有21部学术专著荣获这一中国史学界最高奖项。其中一等奖1项,民族所史金波、雅森·吾守尔的《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早期传播》等6部著作获得二等奖。
  
  《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早期传播》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该项成果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20余万字,另附图版100余幅 。
  
  中国早在11世纪就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曾对世界文明进程和人类文化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但因缺乏早期活字印刷实物,个别国家的一些研究者对中国活字印刷术的首创权提出挑战。在活字印刷术研究早期资料很少的情况下,两位作者以所掌握的西夏和回鹘活字印刷资料突破难点,完成了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科研任务。

   两位专家以西夏文活字印刷品和回鹘文活字等古代文献、文物为依据,集学术论证和实物图版展示于一体,对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不久,活字印刷术在西夏和回鹘地区的传播和使用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地研究,再现了活字印刷术在上述两个民族中得以应用并根据语言和文字特点进行改进,最终创造出新类型活字的历史图景。同时,对活字印刷术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到欧洲的途径也进行了探讨。这项研究从时间上填补了中国活字印刷术西传中两个世纪的过渡时期以及从地域上由中原地区向西推进两千多公里的时间空间空白,为中国活字印刷术的西传研究作出了贡献。作者还论证了西夏和回鹘使用和发展活字印刷术在活字印刷史上的重要意义,证明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传播和使用是当时中华文明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传播过程中还不断吸收融汇中原与边疆地区各族人民的智慧,显示出中国各民族共同发展优秀文化的事实。

   该著作拓展了活字印刷术的研究领域,深化了活字印刷术的研究,澄清了早期活字印刷史上的模糊认识,客观上再次确认了中国首创活字印刷的地位,为活字印刷术西传欧洲提供了有力证据,维护了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权。该书是第一部系统论述活字印刷史的专著,填补了科技史和文化史研究方面的这一空白。

   此书出版后中央电视台、国际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以及海内外数十家媒体予以报导。

   中国印刷博物馆副馆长罗树宝教授、北京大学肖东发教授、中国印刷研究所张树栋教授分别发表书评,认为"由于他们(本书作者)的不懈努力,终于完成了这一部在印刷史研究领域中堪称里程碑的力作。"两位作者"密切配合,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使此书显示出很高的学术水平。他们用珍贵的实物,可信的事实,严密的考证,科学地证明中国活字版印刷发明和发展的史实,有力地维护了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权。" 人民大学研究传播学的饶立华副教授以本书为依据,与德国当代印刷史权威、国际印刷史研究协会的创立者和前主席克劳斯· W·格尔哈德特教授通信,指出本书的问世否定了"古登堡第一个用字母活字印书的观点。"

   在北京召开世界印刷大会之际,《光明日报》发表记者庄建的文章《在历史的尘埃中穿行-记〈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早期传播〉的两位作者》,记述了两位作者的研究活字印刷的历程,指出"他们在活字印刷史的研究中殊途同归,最先接近目标。"

   此著作的问世并获奖,是我院和民族所长期以来坚持实施精品战略取得的硕果,是二位专家辛勤耕耘、潜心钻研、耗费心血的结晶。它扩大了我院、我所的学术影响,为学术同人树立了一个值得学习和仿效的楷模。

相关主题:《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早期传播》获奖
文章来源:邸永君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