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4日下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语音声学参数统一平台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2&ZD225)结项会议,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503会议室顺利召开。
该项目已经完成了蒙古语、维吾尔语、鄂温克语、达斡尔语、土族语、东部裕固语、东乡语等7种语言语音声学参数库(6.8G),基本完成保安语、鄂伦春语、图瓦语、哈萨克语等7种语言方言土语语音声学参数库(5G),正在研制锡伯语、布里亚特语、蒙古国喀尔喀方言、蒙古语科尔沁土语和蒙古语巴林土语等13种语言方言土语语音声学参数库(10G)。已经出版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方言实验研究丛书”的《蒙古语语音声学研究》、《鄂温克语语音声学研究》和《维吾尔语语音声学研究》等三部专著。此外《达斡尔语语音声学研究》、《土族语语音声学研究》、《东乡语语音声学研究》、《东部裕固语语音声学研究》等5卷书稿已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出版基金的资助,将在年底出版。目前已发表期刊论文共52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6篇,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38篇,硕博学位论文9篇。
结项会议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承办。邀请了石锋教授、熊子瑜研究员、冉启斌教授、陈卫恒教授、金刚教授、包满亮教授、达胡白乙拉教授等鉴定专家。此外,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赵天晓、所长王延中研究员、副所长丁赛研究员和王锋研究员也参加了该结项会议。
结项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项目处金朝霞处长主持,会议流程严谨,首先由项目首席专家呼和研究员代表项目组介绍项目总体情况和项目最终成果,并现场演示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语音声学参数统计分析统一平台”的相关内容和功能。随后与会领导和专家就该项目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评价。
与会领导们高度评价该项目,认为该项目是民族语言实验研究的开创之举,该项目对学科建设也非常重要,项目实施过程中已经培养了一批青年学者。
与会专家们就项目实际工作展开讨论,高度认可项目完成质量和数量,充分肯定该项目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认为该项目也具有重大社会意义。以下是与会专家们对该项目的总体评价:
(一)该项目从实验语音学、语言类型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统计学、语音声学模型和词重音分布模型相似度和史学等多学科视角,通过比较我国北方各民族语言“语音声学参数模型”之间的相似度,探讨它们之间的共性问题,即发生学上的同源关系和类型学上的相似性问题,揭示我国北方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的悠久历史,为北方各民族族源、迁移、分化、融合等研究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提供科学的大数据依据。这与用考古学、解剖学、遗传学,特别是用DNA技术(遗传基因)验证中华民族遗传信息和种族特异性研究不谋而合。
(二)该项目有效促进科研资源的共享、科学研究的延续性,有效推进语音学重大基础理论研究。“语音声学参数统一平台”能够确保数据资源的共享性和科学研究的延续性,推动语音声学参数数据库研制和语音声学实验研究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进程,与同行共享数据资源,提高数据库、语料库、信息和技术平台的使用价值,加快我国少数民族语言语音研究从“经验科学”转变为“实验科学”的进程。
(三)该项目中所提出的各项标准和原则将成为国际国内语言声学实验研究依据和标准,促进民族语言声学实验研究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推动民族语言应用研究进程。国际上虽然有容纳世界大多数语言的语音样品库(如UCLA)等多种数据库,但尚未研制类似“语音声学参数统一平台”这样包容多语种语音声学参数的大型数据库,更没有大家所公认和遵循的标准和方法。本项研究所提出的各项标准和原则必将成为国际国内语言语音声学参数库的研制依据和标准,促进我国民族语言声学实验研究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推动民族语言应用研究进程。
(四)该项目有效推动科学保护弱势语言、抢救濒危语言。“语音声学参数统一平台”不仅是语音本体基础研究领域的一个突破,而且将会成为国家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弥补国家少数民族语言信息资源的欠缺。到目前为止,在国内外还没有类似关于特定语言的完整的语音声学参数数据库(包括元音、辅音、韵律及各种特殊音质)。“语音声学参数统一平台”将致力于开发一个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资源和技术在线服务平台,以适应国家语言资源战略发展之需要,进而达到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搜集和保护我国语言资源的目标,有力推动保护弱势语言、抢救濒危语言的进程。
总之,与会专家认为:“语音声学参数统一平台”将我国传统的优势学科同新的前沿领域相结合,无论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中国语言共性研究、语音学重大基础理论研究、语言声学实验研究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研究、濒危语言抢救性研究,还是从现代语言资源库建设、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科学技术和语言研究相结合的发展趋势看,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远大前景。该平台将为我国同类语言数据库、档案库提供范例,为语言本体描写研究和比较研究,以及为民族学与人类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真实、客观的数据资源,将会有力促进我国民族语言学学科的发展,从而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民族语言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最后,与会专家提出,希望该项目能延续下去,覆盖更多少数民族语言,并期待更多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