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天山论坛”第二讲简讯
作者:呼延博文 日期:2020-05-25

主讲人:巫新华研究员

2020年5月21日上午,由新疆历史与发展研究室主办的“天山论坛”第二讲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本次论坛主讲嘉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巫新华研究员,主题为“新疆的血缘和文化双共祖现象”。所党委书记方勇,以及来自科研处、新疆室、民族经济室、民族历史室、藏学室、民族文化室、世界民族室、《民族研究》编辑部、研究生院及社会各界近四十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由新疆室副主任孙嫱主持。

巫新华研究员精通维吾尔语,长期从事内陆亚洲历史与考古研究,尤其是对新疆历史与考古有独到的见解,近年关注丝绸之路古代路网与历史文化,主要著作有《吐鲁番唐代交通路线的考察与研究》等。本次讲座,巫新华研究员从历史文化、分子考古、生活习俗等多角度讨论新疆居民与内地居民的文化血缘双共祖现象,以及历史上围绕丝绸之路形成的多元文化交流现象。巫新华研究员首先指出古西域因其特殊的区位和地形成为中国古代丝绸之路最重要的陆路通道,进而演变成古代中国文明、印度文明和两河文明等诸多文明的交汇互通之地。随后,他通过分子考古学方法比较新疆少数民族和周边各民族人口的基因图谱,指出新疆居民血缘来源的混合性特征。接下来,他通过历史和考古材料分析了天山、昆仑山命名背后的文化和政治逻辑,并结合“祭天环丘遗迹”、岩画人像遗址等案例论证其与天命观思想的关系。巫新华研究员的演讲内容丰富翔实,论证扎实严谨,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和清晰的逻辑脉络。与会者深受启发,获益匪浅。

 

 讲座进行中

 

演讲结束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何星亮研究员进行了点评,他认为本次讲座从人种、血缘、文化三方面入手探讨新疆与内地关系问题,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并就新疆岩画中所表现的女神崇拜和图腾寓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观念、中华民族基因库的建设和资料收集等问题与巫新华研究员进行了交流。

最后,孙嫱代表主办方对巫新华研究员的精彩演讲,何星亮研究员的精彩点评以及与会领导、专家学者、各界朋友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天山论坛”是新疆室主办的特色系列讲座,旨在紧扣新疆研究前沿动态,开阔学术研究视野,打造多学科交流的学术平台。根据防疫工作要求,本次论坛采取了云论坛(腾讯会议)的新形式,以网络平台为载体举办的讲座,形式灵活,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论坛的社会影响。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