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1年民族发展论坛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学术报告第一讲举办
作者:李煊 日期:2021-01-21

2021年1月19日上午,民族发展论坛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学术论坛2021年第一讲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举办。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潘维教授作了题为《“民族”与中华同心圆》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民族所所长王延中研究员主持,民族所各学科100多位学者线上线下共同参与了此次学术报告并进行了学术交流。

潘维教授先从“什么是‘民族’?”这一问题切入,在详细分析英文“Nation”一词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强调“Nation”主要是“国民”的政治共同体,中文只能译为“国家”。接着,潘维教授从六个方面深入阐释了对“中华同心圆”这一概念的理解。他认为政治理论本质上就是历史观,是对历史变迁的因果理解,中华史观以三千年“民本”思想为基础,强调历朝历代的“治乱兴衰”都取决于“民心”。中华民族基于家庭的价值观就是育小养老的伦理观,由小家而宗族,由宗族而乡亲,由大家而国家,家国一体,是具有极强包容性的“大一统”,与西方基于神教的宗教价值观比,更合“自然/天然”。中国境内五湖四海的居民在统一政权下生产、生活,交流、交融,形成最大人类群体,形成家国一体的大家庭。从古至今,中华文明就是一个有韧性的“同心圆大家庭”,这个家庭与西方政治共同体相比,天然具有“社会至上”的社会主义性质。当代中国是现代的中华同心圆,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扁平化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机制,成为这个现代同心圆的圆心。党的全面、集中、统一领导要求党把群众路线贯彻到一切工作中,以小为大,以下为上,这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报告会交流阶段,与会学者和潘维教授就如何在制度上坚持“民本”、物质主义的内涵、如何看待国家制度下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互动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王延中所长作论坛总结。他指出,潘维教授从政治学的视角介绍了中华文明发展的脉络,得出中华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是中华同心圆的结论,阐释了中华文明延绵不绝的内在原因和动力。他强调,潘维教授的报告对民族学研究也非常有启发,民族学学者应该进一步拓展学术视野,从不同维度看待民族问题。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