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论坛第62讲简讯
作者:赵妍 日期:2022-11-14

2022年11月8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举办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论坛第62讲。论坛邀请中央民族大学荣誉资深教授戴庆厦先生做学术演讲,演讲题目为《景颇语构词法的几个类型学特征》。论坛由中心秘书长陈国庆副研究员主持,中心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王锋研究员,中心主任黄成龙研究员出席论坛。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结合形式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设线下主会场。论坛得到学界广泛关注,不少民族语言科研、教学和工作单位集体组织收看,参与人员逾300人,并产生了积极的学术影响。

王锋理事长在致辞中首先向以戴庆厦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民族语言学家在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事业中所做出的贡献致以崇高的敬意,并就民族语言研究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思考和建议。他认为,学习老一辈民族语言学家的学术传统,一是要坚持服务大局、服务人民的学术导向,不断强化事业心和责任感;二是要坚守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的学术传统;三是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站在学术发展最前沿;四是勇于理论创新,努力构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自主的知识体系。

戴庆厦先生首先结合演讲题目《景颇语构词法的几个类型学特征》阐述了个人现阶段学术研究的思考与心得。他认为,民族语言构词法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与学术意义,但目前该领域研究的薄弱状况已经影响到整个民族语言语法研究的深化,迫切需要加强。戴庆厦先生在对景颇语构词法进行共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类型学视角对景颇语的几个类型学特点进行分析、归纳,指出景颇语构词法的特点与汉藏语亲属语言相比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能够用它来认识语言的类型特征,并作为语言分类的参考,同时,该个案研究也有助于藏缅语乃至汉藏语的构词法研究。

戴庆厦先生认为,语言类型学的差异会显现在构词法上,运用类型学的眼光研究藏缅语的构词法,可以认识到一些新特点。鉴于景颇语构词法研究过去一直处于简单分析的状态,缺少从语言类型、语义关系系统上深入剖析构词法的深层特点的研究。以景颇语为个案,通过数量统计及系统特点分析,揭示景颇语构词法的类型学特点,既可以补充景颇语语法中的构词法研究,又可以从构词法个案中摸索怎样从语言类型的视角揭示语言的特点。

围绕景颇语的构词法,戴庆厦先生提出了几点认识:一是景颇语构词以复合法为优势,派生法不发达;二是景颇语的构词受韵律特征的强烈制约;三是景颇语构词中的词素实化和虚化。他在个案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景颇语已出现合成词与短语的对立,但也存在交叉;第二,景颇语的合成词有自己的语法标记,在语法形式上主要有元音和谐、音节数、双声叠韵、谐韵等,已形成独立的单位;第三,景颇语的构词特点强烈地受到语言转型的影响,带有语言转型的烙印;第四,藏缅语的构词与其他语法特点一样,受到语言类型的制约。构词法可以成为认识语言特点、语言类型、语言分类的一个重要依据。

戴庆厦先生的学术报告结束后,线上线下的专家学者、与会人员积极参与提问、讨论,气氛十分热烈。

陈国庆秘书长作本次论坛小结。他指出,戴庆厦先生从事民族语言学研究已整70年,在少数民族语言本体研究、社会语言学、民族语文政策、语言学人才培养等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戴庆厦先生尽管已87岁高龄,但仍然笔耕不辍,保持着旺盛的学术创造力,本次的学术报告就是戴庆厦先生学术精神的最好证明。在几十年的民族语言研究中,戴庆厦先生一直强调语言事实是第一性的、语言理论是第二性的,认为对语言事实的调查描写是语言研究的基础,对语言事实的深入分析是验证或创新理论的必然途经。戴庆厦先生对民族语言学研究的执着与热爱值得新一代民族语言研究学者学习和传承。最后,他代表论坛再次向戴庆厦先生表示诚挚的感谢。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