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9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民族所)特邀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以下简称东方所)所长、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陕西师范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波波娃(Irina Popova)作了题为“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中文的收藏”的讲座,本次讲座由民族所王延中所长主持。
波波娃教授是国际著名汉学家、东方学家,现任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所长,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系教授,陕西师范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兼任敦煌学国际联络委员会干事、俄罗斯方面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中世纪的历史、政治意识形态、行政管理体制和军事政策,以及敦煌出土的汉文文献、东方学等。学术成果丰富,发表了100多部学术论著。担任《东方文献》《东方文字文献》《吐鲁番研究》《少数民族文献研究》等系列文集的编者和责任编辑。
在讲座开始前,王延中所长首先致辞,他在致辞中对波波娃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回顾了民族所与东方所长期的学术交往和研究合作的历程。致辞后,他代表民族所向东方所赠送了学术资料。
王延中所长向波波娃所长赠送资料(摄影:王锋)
讲座开始后,波波娃教授首先介绍了东方所的历史变迁。东方所是俄罗斯最具有东方学(汉学)传统的研究机构,与俄罗斯的东方学(汉学)发展史密不可分。其前身最早为彼得堡科学院珍宝馆,随着馆藏的增多,1818年发展成为兼具收藏和研究功能的亚洲博物馆。1930年,更名为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1956年,东方学研究所迁至莫斯科,其图书馆中的东方手稿收藏及研究部分仍留在列宁格勒(即原圣彼得堡),留在列宁格勒的机构更名为“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2007年成为俄罗斯科学院体制中独立的研究机构——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东方所的档案馆保存着大量东方学手稿,中国学者关注的敦煌经卷、西夏文献都藏于此。
接着,波波娃教授介绍了清政府时期俄国送往北京培养的一批汉学及满学专家,重点介绍了拉里婉·罗索欣。该学者在北京致力于《资治通鉴纲目》的编译和清代中国地图的编绘,还在理藩院从事翻译工作,并在“鄂罗斯文馆”任教,与列昂奇耶夫及福乐贺编译了《俄罗斯繙译捷要全书》等。
1830年代,俄罗斯科学院的藏品共计有东方著作4800多卷,包括:汉语词典(《说文》《玉海》《康熙字典》等);百科全书(《通考》《通典》《通知》等);经典;佛教著作;满、藏、蒙语词典;历史、地理、哲学、数学、天文学、自然科学及医学著作;地图图册;汉语版天主教传教士神学著作等。
目前东方所收藏的中国藏品包括:敦煌收藏(近20000册)、NOVA文字文献收藏(近500种)、汉语拓片收藏(1000多页)、民俗画 (近2000种)、汉语木版书收藏(近5000种)。同时汉语资料还保存在制图、西夏语、韩语及其他语种资料中。
波波娃教授重点介绍了东方所收藏的敦煌文献和NOVA中文文献。敦煌文献有诸多佛经以及《毛诗音》《春秋左氏传》《文选》《乌占法》《百家姓》等;NOVA中文文献包括部分记录中国历史、地理、民族学方面内容的材料(47个单元),还展示了东方所收藏的《石头记》《乾隆战图》和清代民俗画等精美珍贵的图片。
东方所是黑水城出土的西夏文和汉文文献的主要收藏地,其中西夏文《番汉合时掌中珠》是非常重要的西夏文和汉文双解辞书,自该书图版公布以来,极大地促进了西夏文献的解读。俄罗斯对这些文献进行介绍和解读的主要有柯兹洛夫、伊凤阁、科特维奇、孟列夫和克恰诺夫等学者。1910年,伊凤阁和科特维奇一起对科兹洛夫探险队从黑水城所获文献进行了初步整理,他撰写的几篇文章,其中包括《西夏文文献》,首次提到了西夏字典《同音》《文海》和《杂字》。1984年,孟列夫发表了《黑水城科兹洛夫藏品汉文文献叙录》,整理和公布了黑水城出土汉文文献的藏品目录。同时,东方所还收藏有回鹘文木活字,众多的突厥文文献,对于大乘佛教研究、中亚语言学、佛教文库和印度神话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讲座最后,波波娃教授介绍了东方所主办的重要学术期刊WRITTEN MONUMENTS OF THE ORIENT VOLUME,并欢迎中国学者积极投稿。来自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民族所民族文字文献研究室、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研究所的学者纷纷提问,波波娃教授对所提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讲座在热烈友好的气氛中结束。
讲座合影(摄影:于波)
(供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崔彦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