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4年民族发展论坛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系列学术论坛第三讲成功举办
作者:张亦瑄 日期:2024-04-17

2024年4月3日上午,民族发展论坛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学术报告第三讲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简称“民族所”)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

  此次论坛邀请中国人民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主任、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段成荣作题为“各民族共同走向人口现代化”的学术报告。民族所所长王延中主持论坛并致辞,研究所50余人参加论坛并积极开展研讨交流。
  段成荣教授的学术报告包括研究思路、各民族共同现代化、各民族流动性提升、跨族通婚和结论与讨论五个部分。首先,段教授从现代化的概念与过程出发,向与会人员介绍了研究思路;继而,就现代化的主要指标,分别从教育、健康、经济、生活方式、流动性、跨族通婚着手,结合翔实、精准的数据分析和案例,通过精美生动的图表呈现,向与会人员描绘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多个领域快速推进现代化的真实图景,深入论证了各民族在上述领域共同走向人口现代化的这一结论。段教授强调,作为现代化组成部分的人口空间流动性,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得到了快速提升;流动性的增强,也成为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推动互嵌的重要力量。此外,段教授指出,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在现代化的诸领域中,民族间差距依然存在,特别是部分指标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在推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社会各界仍需对相关发展短板问题给予更多关注。同时,有关各民族共同现代化的研究,特别是定量研究目前相对匮乏,需要学界有关力量共同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
  在提问和讨论阶段,民族所姜静助理研究员、木仕华研究员、张继焦研究员、刘晓春研究员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分别从少数民族劳动力融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及其构成变动、极端数据代表性及少数民族的反向流动、各民族产业构成及其具体分类、人口较少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典型案例四个视角,与段成荣教授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
  最后,王延中所长对此次论坛进行了总结。他指出,段成荣教授基于人口普查资料呈现了七十年来我国各民族人口与社会结构变迁及现代化历程的清晰图景。段成荣教授分析的诸多现代化指标,对于我们思考流动性与现代性的关系、流动性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影响和作用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当前全国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如何衡量各项工作的客观效果十分重要而迫切,也需要借助科学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估和引导。学术界和实践工作部门要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通过大量实证数据完善指标体系特别是效果指标的构建,以更好地推进民族领域相关工作。段成荣教授表示,民族地区现代化指标体系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指标体系建设是一项艰巨而重大的任务,但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任务,希望能够与民族所加强合作,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框架指导下,共同推进民族地区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合理化、完整化构建,为推动民族领域各项工作精准发力贡献重要力量。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