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西部牧区生态移民和游牧民定居研讨会”在西宁召开
——[学术会议]“西部牧区生态移民和游牧民定居研讨会”在西宁召开
作者:刘真 日期:2010-08-29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联合主办的“西部牧区生态移民和游牧民定居研讨会”于2010年8月28-29日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农村经济司副司长方言女士在会上发表了主旨演讲。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党委书记赵新全研究员代表会议主办单位致欢迎辞并做了主旨发言,青海省科技厅厅长解源先生、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红杰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民族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王虹研究员、福特基金会环境与发展项目官员白爱莲博士也在会上讲话。会议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经济室主任龙远蔚研究员主持。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农村经济司方言副司长在题为“加快游牧民定居促进牧区发展”的演讲中,从中央政府决策的角度,结合自己对西藏和新疆牧区的实地考察,介绍了自2008年年底以来,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启动的游牧民定居工程的实施情况。她说,2009年中央政府投资了23亿元以解决9.2万户游牧民的定居与配套工程,所采取的原则是合理规划、积极筹措资金、加强项目监管以及项目服务。方言女士以西藏那曲和新疆阿勒泰地区的游牧民定居为例,介绍了不同省区采用的不同的定居模式。在肯定游牧民定居工程如在改善牧民生活、公共服务均等、提高抗灾能力和增加牧民收入等的成效的同时,她也指出当前游牧民定居工程存在的一些问题:忽视草原生态保护、低估牧区困难、急于求成、对牧民转产转业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的不足。最后,方言副司长强调,在推进游牧民定居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地区差异,不能急于求成;尊重牧民意愿,因地制宜探索多种模式;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强草原监理执法,严禁随意开荒,破坏生态环境;注意文化的传承,尊重民族习惯;力争取得游牧民定居工程实现“定得住、稳得住、能发展”的目标。
        在赵新全研究员的主旨发言中,他以丰富的图表形式首先介绍了青海草地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背景情况,其中提及了三江源高寒草地退化趋势加剧、该区域草场所面临的放牧压力、植被与动物的相互关系、高寒草地退化成因及过程,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出,然后转入青海草地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思路,包括生态畜牧业概念内涵及发展模式、高寒草地区域耦合畜牧业生产模式生产流程、生态畜牧业发展关键技术集成和示范、三种生态畜牧业生产技术模式等。在技术体系及体制机制创新部分,他提出了技术体系创新的金字塔,其塔基为优质高产饲草料基地建植技术进一步优化和成熟,塔尖为有机生产提高附加值。最后,赵新全研究员建议,应加大引进企业的力度、建立三江源工程移民发展生产基金、积极探索农牧交错区土地流转体制与机制、加大科技成果的推广等。
        青海科技厅厅长解源先生以漫谈的形式提及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强调科技在发展中的作用,并建议在青海牧区不妨试行以天然放牧为主,进行科学饲养的探索,发展人工草场,从而实现高原高寒草甸模式的转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民族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王虹建议,在这项结合了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生态移民工程中,不妨加入移民的社会稳定与和谐问题的讨论。
        福特基金会环境与发展项目官员白爱莲博士指出,在可持续利用草原过程中,人的因素在其中将发挥至为重要的作用,应该由牧民自身来解决生态问题。白爱莲博士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希望能在本次会议中得到解答:生态的恢复到何种程度有无标准?草原的退化原因何在?牧区人口是在增加还是在减少?国际经验是否可供借鉴?牧区人口转移到农区是否造成新的生态问题?对生态移民的观测是否足够?未来的牧区到底是怎样的图景?
        举办本次研讨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深化西部牧区生态移民和游牧民定居问题的研究,促进牧区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为2011年即将召开的“全国牧区工作会议”做准备,更好地为国家的西部大开发和“十二五”规划提出政策性建议。本次研讨会分为5个专题:牧区移民定居综合研究;青海牧区案例研究;内蒙古牧区案例研究;新疆、宁夏牧区案例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四川牧区案例研究。研讨会的主要议题有:牧区生态移民和游牧民定居的环境、经济和社会逻辑;生态移民和牧民定居与其他因素的关联和影响,如气候变化、草场利用和文化变迁等;牧民搬迁和游牧民定居的社会经济后果和面临的挑战;移民定居、草地管理和特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建议等。
        来自各级政府、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民间组织的40多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就西部牧区的生态移民工程和游牧民定居的政策和实践问题展开了热烈和深入的探讨。研讨会从政府层面、学者层面、民间层面对生态移民和游牧民定居展开的研讨是极具启示作用的,不仅为我们呈现了各个层面关注和考虑的视角,而且使我们对问题的本质得以更深入的认识和把握。
        本次研讨会由福特基金会资助项目《三江源生态移民研究》课题组具体负责联络组织。会议收到论文16篇。
    
        实践与政策:西部牧区生态移民和游牧民定居研讨会
        2010年8月28-29日•青海西宁

 
        议程
    
        2010年8月28日上午  开幕式、会议发言
    
        9:00-10:30  开幕式和主旨发言
        主持:龙远蔚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经济室主任)
        欢迎辞:赵新全,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
        主旨发言:方  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村经济司副司长
        主旨发言:赵新全,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
        发  言:解  源,青海省科技厅厅长
        发  言:李红杰,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发  言:王  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民族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发  言:白爱莲(Irene Bain),福特基金会环境与发展项目官员
    
        10:30-10:40  照像和茶歇
    
        10:40-12:20   代表发言(每位发言限20分钟)
        专题1:牧区移民定居综合研究
        主 持:李文军教授(北京大学环境学院)
        发言人和题目:
        王晓毅(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农村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摆动与移民”
        贡布扎西(西藏农牧学院植物科学系教授):“三江源地区人与野生动物的冲突及缓解方法初探”
        杜发春、东主才让、王剑锋、张小敏(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周华坤(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三江源生态移民的后续生计和政策导向”
    
        12:30-13:30  午餐
    
        8月28日下午
        14:00-16:00代表发言和讨论
        专题2:青海牧区案例研究 (每位发言时间为20分钟)
        主 持:苏海红研究员(青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发言人和题目:
        万玛加(果洛州玛多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玛多县的生态移民和游牧民定居”
        僧格(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社会学学院,副院长、教授):“青海马海村哈萨克族定居过程的调查研究”
        哈西•扎西多杰(青海三江源环境保护协会,会长):“三江源的生态移民和游牧民定居”
        旭日文扎(长江源生态经济促进会,会长):“长江源治多县的生态移民和游牧民定居探讨”
    
        16:00-16:20  茶歇
    
        16:20-18:00代表发言和讨论
        专题3:内蒙古牧区案例研究(每位发言时间为20分钟)
        主 持:王晓毅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发言人和题目:
        李文军(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牧区生态移民的“自愿”及对政策制定的启示”
        龙远蔚(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草畜平衡的实践矛盾:内蒙古案例”
        荀丽丽(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农村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博士):“"脆弱性"的建构与再生产:生态移民中的话语政治与制度逻辑”
    
        18:00 休会
    
        19:00-21:00  欢迎晚宴
    
        8月29日,会议发言
        9:00-10:30代表发言和讨论
        专题4:新疆、宁夏牧区案例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每位发言时间为20分钟)
        主 持:王虹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民族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发言人和题目:
        崔延虎(新疆师范大学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教授):“牧民定居过程:新疆牧区三个个案分析”
        王朝良(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宁夏盐池牧区生态移民模式特征与改进方向”
        张丽君(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西部牧区生态移民后续发展对策探析”
        10:30-11:30代表发言和讨论
        专题5:四川牧区案例研究 (每位发言时间为20分钟)
        主 持:崔延虎教授(新疆师范大学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发言人和题
        李锦(四川省民族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草原产权与可持续利用:四川省红原县的案例”
        韩伟、杜玲(四川蜀光社区发展服务中心):“创新社区管理机制,促进草原可持续发展:四川社区主导的草原发展试点”
    
        11: 30-12:30  讨论和总结
        自由发言和会议总结
        主 持:李锦教授(四川省民族研究所副所长)
        自由发言和讨论
        会议总结:杜发春(中国社科院民族所,副研究员)
    
        12:30-13:30  午餐
    
        14:00-20:00   学术考察
    
        出席会议人员名单
    
        一.青海省外代表
        1.方  言,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村经济司,副司长
        2.李红杰,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3.王  虹,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民族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4.白爱莲(Irene Bain),女,福特基金会北京代表处,环境与发展项目官员
        5.李文军,女,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6.张丽君,女,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
        7.崔延虎,新疆师范大学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教授
        8.贡布扎西,西藏大学农牧学院植物科学系,教授
        9.李锦,女,四川省民族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10.韩伟,四川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11.杜玲,女,四川蜀光社区发展服务中心
    12.僧格,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社会学学院,副院长、教授
    13.王朝良,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14.王晓毅,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农村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
    15.荀丽丽,女,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农村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博士
    16.龙远蔚,中国社科院民族所,经济室主任
    17.王剑锋,中国社科院民族所,副研究员
    18.刘小珉,女,中国社科院民族所,副研究员
    19.东主才让,中国社科院民族所,副研究员
    20.张小敏,女,中国社科院民族所
    21.刘真,女,中国社科院民族所
    22.王巧若,女,中国社科院民族所
    23.程明,中国社科院民族所
    24.杜发春,中国社科院民族所
    
    二、青海省内代表
    25.解  源,青海省科技厅,厅长
    26.赵新全,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
    27.周华坤,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28.胡文娟,青海省发改委农牧经济处,处长
    29.马继军,青海省民委政法处,处长
    30.万玛加,果洛州玛多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31.苏海红,女,青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32.马林,青海社会科学院藏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33.索端智,青海民族大学研究生部,主任、教授
    34.先巴,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人类学学院,副院长、教授
    35.胡庭,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36.何吉芳,青海师范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37.巴桑拉毛,女,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管理科科长
    38.哈西•扎西多杰,青海三江源环境保护协会(NGO),秘书长
    39.才仁,青海三江源环境保护协会
    40.文扎旭日,环长江源生态经济促进会(NGO),副会长
    41.姜多,女,青海电视台,编辑
    42.张国庆,青海省戏剧艺术剧院
    43.殷恒霞,女,青海师范大学环境专业硕士
    44.赵静,女,青海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
    45.高宠丽,女,青海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
    
    

文章来源:杜发春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