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新中国朝鲜族社会的变迁发展
——记中国朝鲜民族史学会第二届第一次学术年会
作者:李锐锐、孙雪岩 日期:2013-09-25

摘要:2013年7月5日-7日,中国朝鲜民族史学会第二届第一次学术年会在北京顺利召开。本次年会以“新中国朝鲜族社会变迁史” 为主题,交流和探讨建国以来朝鲜民族社会在经济发展、人口、教育发展、民族史研究、民族认同、民族语言的使用与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问题。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二届理事会成员。

 

关键词:朝鲜族;发展;民族文化;认同

 

2013年7月5—7日,中国朝鲜民族史学会在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召开了“中国朝鲜民族史学会第二届第一次学术年会暨换届会议”,与会学者近60名,他们来自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出版机构等。会议收到学术论文24篇,本次会议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社团办的大力支持。

本次研讨会以“新中国朝鲜族社会变迁史” 为主题,与会学者就建国后朝鲜族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变化发展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与会学者踊跃发言,讨论热烈,其综述如下:

 

一、关于朝鲜族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当代民族问题,说到底就是民族发展问题,是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朝鲜族社会发展有目共睹,朝鲜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及其经验,可为中国民族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的借鉴。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郑信哲研究员在发言中阐述了在新时期党和国家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所做的努力,讨论了中国共产党对对朝鲜族政策的变化发展过程以及当前朝鲜族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问题,探讨了朝鲜族社会如何在中国这一大框架内保持民族认同性的同时取得更大发展的问题。他针对当前朝鲜族社会面临的挑战,特别强调了文化的力量,认为在全球化时代,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交流将更加频繁,国境已经不能成为相互阻隔的主要原因,相反文化力的作用将愈益重要。对一个民族来说,重要的是在民族生息的地方扎根,并保持和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使之成为民族发展的重大动力。

吉林省民族宗教研究中心刘智文研究员则从民族自治地方的政府工作角度,探讨了朝鲜族社会的变化发展。他概括总结了六十年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上的成功经验与启示,并对其在新阶段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经济发展问题无疑是朝鲜族社会发展的关键。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李钟林教授与李天国、崔文合写的论文,运用丰富的统计调查数据论证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产业结构优劣、竞争力的强弱,总偏离等,回顾了西部大开发以来延边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果,评价未来产业结构调整方向,进而提出符合延边地区实际的发展战略。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模型结果显示,延边地区的实际增长额小于假定的地区份额,延边地区各产业皆处于区位竞争劣势,其中第一、第三产业总偏离也为负值。而第二产业的发展势头尚可,其增长主要来自产业内部结构优势。

东北民族学院东北少数民族研究院孙岿、朴婷姬教授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研究朝鲜族农村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出现的“老龄化”、“空巢化”问题。指出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劳动力转移,使朝鲜族农村社会保障资源进一步流失;仅靠出租土地,留守老年人难以获得可持续增长的生活保障,因为土地增值效益的大部分被承包户所有。他们认为,朝鲜族农村应适时推出“土地换保障”政策,吸纳社会资本进入规模化农业生产领域,才能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才能解决农村社保制度建设的增量资金问题,才能切实地为老年人提供可持续生计保障。

上海外国语大学朝鲜—韩国问题研究所李春虎教授从个案出发,讨论了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对朝贸易现状、贸易合作的主要措施等,分析对朝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他指出了长白县在对朝贸易上,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人缘优势以及相关政策、资源优势。长白县享受国家、上级政府及民族自治地方的许多优惠政策和支援,长白口岸及三个临时口岸,其中长白口岸属于国家一类陆路边境口岸,是我国与朝鲜交往的重要口岸。而朝鲜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矿产资源、中草药资源和海产和旅游资源,如果朝鲜政府逐渐重视经济发展和民生,使得投资环境逐渐好转,这将有效地带动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二、关于民族人口问题

 

民族人口问题研究在人口学、民族学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民族人口研究中,除了人口现象本身所具有的各种特征外,还可以将其划分为性别和年龄等不同的类型结构,进而考察其对婚姻就业等社会现象产生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朝鲜族人口大量流动和减少引起了朝鲜族社会的变化,中国朝鲜族人口问题日益受到国内人口学家和民族学家的重视。

延边大学社会学系朴美兰博士以改革开放以来延边朝鲜族人口结构变迁为研究主线,指出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延边朝鲜族人口在年龄结构上进入老年型,人口再生产类型趋于减少型,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区域社会的人口抚养负担。就人口性别结构而言,建国以来,延边朝鲜族人口性别比始终在正常范围内均衡发展。然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区域社会变迁以及日趋频繁的人口流动,人口性别比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分地区分年份偏离正常范围的失衡现象,尤其是农村未婚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衡,导致未婚男性婚姻挤压,影响了区域社会的和谐发展,进而制约着将来的人口再生产规模。

天津师范大学妇女研究中心崔鲜香博士的研究重心是北京市朝鲜族老年妇女的生活,论文采用深入访谈的研究方法,访谈了居住北京市的11位朝鲜族老年妇女,考察了她们的家庭生活和闲暇生活,发现地理空间移动和民族身份是影响她们老年生活的两个重要因素。她们当中,有退休金的人拥有更加自主的老年生活,而持有农村户口的老年妇女生活上较多依赖子女。由于子女忙于工作,老年妇女很少能与子女交流,丧偶的老年妇女感到孤独。这些朝鲜族老年妇女作为少数民族、作为女性、作为老年人,在社会中处在种种不利的位置。她们在语言上很难用汉语与人自如地交流,在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中,也是由于语言和民族身份,多与朝鲜族来往,社会交际圈子大多局限在京朝鲜族群体,她们在家看韩剧及朝文版杂志和书籍,在舞蹈队跳民族舞蹈,舞蹈队成为她们重要的社会支持网络。目前,对朝鲜族老年妇女尚没有经验研究的背景下,这一研究具有一定的开拓性。

山东工商学院东亚社会发展研究院林明鲜教授对朝鲜族妇女跨国婚姻问题进行了考察。他认为,朝鲜族社会中经济地位低下的女性运用年龄优势选择国际婚姻是脱离“贫困生活”、“过上好日子”的最快捷方式。她们的婚姻并非建立在了解相爱的基础上,也不看结婚对像的人品等,而是看中韩国男性的发达国家的优势资源,这样的跨国婚姻更像是一种资源的交换。2007年,韩国政府出台政策允许朝鲜族去韩探亲期间合法打工,这使朝鲜族的假结婚、假离婚及偷渡等现象明显减少。

韩国中原大学方京一博士(朝鲜族)探讨了北京朝鲜族男性的婚姻问题,他指出北京朝鲜族男性的婚姻观较为保守,女性的婚姻相对变得开放和利益化。由于作为中国朝鲜族中心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应有功能在弱化,北京朝鲜族社会得不到延边人才的源源不断地支持,同时北京朝鲜族男性主要的婚姻对象延边朝鲜族女性的多样化选择,更让北京朝鲜族男性的民族婚姻压力加重,而朝鲜族优秀女性往往不再将北京朝鲜族男性作为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北京朝鲜族男性的婚姻危机,可能导致北京朝鲜族社会的弱化。为此,方博士认为在京朝鲜族需要改变保守的婚姻观。

 

三、关于民族教育发展问题

 

与民族人口问题直接相关联的就是朝鲜族教育问题。中国朝鲜族保持着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指引下,民族教育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中国朝鲜族教育一方面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又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

大连民族学院东北少数民族研究院朴婷姬教授在谈到朝鲜族社会重组与民族教育发展对策问题时指出,改革开放后中国朝鲜族社会发生了大规模人口流动的结果,一是农村朝鲜族走向城市,导致城市朝鲜族人口增多;二是朝鲜族传统聚居区人口减少,散杂居地区人口增多。朝鲜族社会的重组,使朝鲜族聚居地区和散杂地区的朝鲜族文化教育急速萎缩。朴教授认为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调节朝鲜族人口与民族教育之间关系,使二者保持均衡。唯有如此,才能保证朝鲜族社会的可持续和繁荣发展。

辽宁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沈英淑教授探讨了辽宁省朝鲜族师范教育的发展及未来走向,指出至2012年8月辽宁师朝鲜族师范学校已经培养了7000多名毕业生,辽师虽然以培养从事朝鲜族小学教育的教师为主,但毕业生就业方向也相当广泛,在辽宁省朝鲜族教育和朝鲜族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辽宁省朝鲜族小学生源不足,在这样艰难的时期与朝鲜族基础教育紧密相连的辽宁朝鲜族师范学校升级为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朝鲜族师范教育实现了从中等职业教育向师范类专科院校的转型。沈教授表示,朝鲜族师范教育是今后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朝鲜族教育部门永远的责任,一定要做好。

洛阳理工学院中文系张丽娜博士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长白县民族教育发展历程和所取得的成绩,总结了长白民族教育发展的经验,探讨了民族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就生源锐减而民族学校关闭、民族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民族学校师资不足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相应的对策建议。

 

四、关于朝鲜族历史研究

 

朝鲜族是我国跨境民族之一,由于朝鲜半岛在东北亚地区的特殊地位、中朝之间的地缘关系以及中国朝鲜族跨界民族身份,朝鲜族历史中包含着许多“跨国因素”,尽管如此朝鲜族历史研究进展仍然令人瞩目。

辽宁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权赫秀教授在《中国东北农村朝鲜人教育》一书的评论中,认为中国朝鲜族研究的国际化以及跨学科、跨领域趋势,无疑是包括该书在内的日本学界近年来有关中国朝鲜族研究的诸多研究成果所揭示的一个学术“预流”与发展趋势,并指出仅仅局限于中国边疆少数民族视角的研究,无法使有关中国朝鲜族的研究摆脱其边缘性特质,而如果从东亚史及全球史视野来考察中国朝鲜族的历史与现实问题,则极有可能使中国朝鲜族研究摆脱边缘位置而进入中心领域,进而发展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和重要主题。

对于近代以来朝鲜半岛问题的历史演化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朴键一教授认为,朝鲜半岛问题的产生与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及资本主义列强在世界上扩张与瓜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朝鲜的自身变化与大国干预的共同作用下,朝鲜半岛问题经历了从沦为日本殖民地到争取民族独立,再到美苏控制下的南北分裂等一系列变化。冷战结束后至今,朝鲜半岛分裂局面仍然没有改变,这是朝鲜半岛与大国之间关系互动的结果。所以,要真正解决朝鲜半岛问题,没有韩朝两家与有关大国的共同努力是不可能实现的。基于这样复杂的关系,可以断定,朝鲜半岛问题在今后很长的时期内仍将是国际社会必须关注的焦点之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李花子教授就图们江源流问题踏查中朝边境长白山地区,穿行“林间通视道”考察了黑石沟,在其东南岸发现了土堆;还在“图和”(图们-和龙、301-302路标)公路南边新发现了土堆群。在天池最高峰将军峰东南约5公里处确认了定界碑的旧址,还确认了黑石沟开始的地方和东南岸的石堆。通过对黑石沟下游的考察,发现黑石沟的水并不流入松花江上流,而是全部渗入地下不知去向,在这之前沟形早已消失无踪。李教授通过实地踏查与史料结合的方式论述了黑石沟并不是松花江上流,它主要以干沟的形式存在。认为黑石沟和图们江源之间有木栅、土堆相连,这才是穆克登确定的两国边界。

国家民委政法司金春子处长讲述了白族抗日将领周保周同志在东北的活动。她认为,周保中在工作中仗义直言、坚持民族团结,关爱、信任朝鲜族干部、指战员,保护反“民生团”运动中受诬陷的朝鲜族干部,生活中关心朝鲜族指战员文化学习。周保中与朝鲜民族的友谊还体现在同朝鲜党和国家领导人、军队将领之间所结成的“血谊”。1946年底发表的《延边朝鲜民族问题》报告及以后的相关讲话,是周保中在14年艰苦卓绝的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与朝鲜族人民结下的友谊的集中体现,是他在朝鲜族地区开展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心得。报告中,周保中客观地介绍了朝鲜族的历史和现状,正确评价了朝鲜民族革命斗争和朝鲜族参加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功绩,强调了延边朝鲜族居民的土地关系和民族团结与民族政策问题,并号召和要求延边地区的干部下最大决心,依据党的民族平等团结政策把延边民族地区工作做好,使广大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团结成一个战斗队,发挥抗联时代的优异的民族团结良好作风,报告对延边工作起了很重要的指导作用。1959年12月28日,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地方党史研究所访问周保中,他在《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特点和与朝鲜民族的关系》的谈话中,对历史上影响中朝民族关系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同时也再次强调了朝鲜族及朝鲜共产党在东北抗日斗争中的作用。

三亚学院社会发展学院许寿童博士指出,在多次考察延边的反日、抗日史迹过程中,深感一些史迹未得到充分的调查研究和很好的保护,并且在评价问题上也发现一些问题。他认为,之所以存在这种问题,是与没有理顺好20世纪初历史有着密切关系。19世纪末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的延边朝鲜人历史,既属于朝鲜半岛的历史,也属于中国的历史,更是中国朝鲜族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时期的朝鲜族历史具有跨国界的特点,比较复杂和特殊,要正确如实地描述这段历史有一定的难度。而且,这段历史往往不是被中国和韩国或朝鲜遗忘,就是在双方或三方之间引起摩擦和纠纷。但是,无论属于哪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这一点是不争的事实。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造成的20世纪中国的最大惨案,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要更好地进行研究和纪念。与此同时,对龙井|三一三反日独立运动,庚申年大讨伐和尹东柱等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少数民族历史事件和人物也要引起广泛的重视,应该对这些历史事件进行正确评价、研究和纪念并保护好相关史迹。

浙江工商大学韩国学研究所金俊博士以真庵李炳宪在上海的活动历史为研究主线,对李炳宪三次来上海访问时接触的人物、交流的过程及交流的内容进行研究,展现各国家、民族和种族,文明和文化以及各种意识形态是如何在20世纪前半叶东亚地理空间形成过程中的焦点城市上海进行自由地沟通交流的。

 

五、关于民族认同

 

民族认同是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多民族国家而言, 其民族与国家的关系不同于单一民族国家, 存在国家疆界与民族边界的异质性, 换言之,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存在着张力。朝鲜族既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一员,又是跨界民族,其认同问题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

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安成浩博士从集体化这一视角出发,认为集体化对朝鲜族的国家认同产生了较大影响。集体化时期由于国家权力渗透到基层村落,个人及村级基层单位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不大。朝鲜族社会在集体化时期表现出的热情,是在政府政策引导与朝鲜族社会内部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政治运动中,朝鲜族社会不得不切断或隐蔽一切与己不利的外部关系,如个人所持有的维系与朝鲜半岛亲属纽带的族谱大多是在文革时期秘密烧毁的。朝鲜族人民通过走集体化道路,通过积极开展农田基本建设,通过向国家多交征购粮等具体看得见的行动表明他们的心迹,减少了跨境民族身份带来的尴尬处境,而且使朝鲜族社会获得从边缘走向中心、融入中国主流社会的机会,同时强化了对中国的国家认同感。

杭州师范大学韩国语系崔凤春教授从朝鲜族名称的由来入手,认为朝鲜族形成之初,民族的基本特征十分明显,亦即具有共同的语言——朝鲜语;共同的地域——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以及若干民族乡等;共同的经济生活——田园农耕生活和共同的心理素质——独特的传统民族习俗和民族文化。随着时间的流逝,朝鲜族就像“水中之盐”快速融化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而且这种趋势越来越盛,这可能导致其固有民族特征的消失。朝鲜族是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之一,朝鲜族前途与中国社会发展关系密切,朝鲜族的存亡与中国的民族政策紧密相连。他认为,中国各民族关系问题十分重要,政府应该借鉴古代祖先处理中原华夏族和东夷族的经验来对待朝鲜族等中国少数民族。

烟台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刘会清教授,讨论了朝鲜族的民族认同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他指出,朝鲜族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东北剿匪、解放东北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在解放全国过程中的后勤保障作用以及在东北政权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进行土地改革,极大调动了朝鲜族民众发展生产、支援前线、巩固新生地方政权和保卫胜利果实的巨大热情。朝鲜族民众翻身得解放进一步加强了朝鲜族民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并对未来新政府充满期待。这也强化了朝鲜族对自身少数民族身份的认同,自觉融入到中华民族之中。从朝鲜半岛母国迁移到中国东北定居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大多数朝鲜族能够积极参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主要是因为他们对自己新身份的认同。

 

六、关于民族语言的使用与民族文化传统

 

本次会议也探讨了朝鲜族语言使用和传统文化等问题。

民族出版社朝鲜文编辑室朴文锋主任回顾了20世纪50、60、70年代4个朝鲜文版《毛泽东选集》(1-4卷)的翻译、出版情况,他认为朝文版《毛选》的翻译、出版工作在特定时期里向朝鲜族人民广泛地宣传毛泽东思想的和传播社会主义理论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扩大了朝鲜语的影响力。《毛选》编译过程中使用的朝文拼写法、标点符号和语法等规则,成为包括延边在内的东三省民族语言机构和出版机构编译文稿的标准用法。

吉林省龙井市文化馆李光平先生依据自己收藏的老照片和延边州文化局、延吉市政府和中国朝鲜族民俗风情园内展出的朝鲜族传统婚礼照片,探讨了朝鲜族传统婚礼仪式。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孙雪岩博士作为汉族研究朝鲜族历史文化的青年学者,从人类学视角解读朝鲜族的敬语文化颇具挑战性。她认为,不同的语言现象是受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引导而形成的,同时也反映出各民族特定的心理结构和文化模式。朝鲜族素以礼仪闻天下,其礼仪文化反映到语言上,就是敬语体系的发达。朝鲜族敬语文化在社会人际交往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合适的敬语阶称,才能进行正常的交流。敬语文化作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语言现象,真实反映了朝鲜族的历史,凝聚着民族的民俗民情、审美情趣等文化特征,蕴涵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

 

七、学会换届工作

 

本次年会还进行了学会换届工作,大会根据《社会团体管理条例》、《国家民委社会团体管理办法》和学会《章程》的有关规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及其学会领导班子。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郑信哲研究员当选为会长,辽宁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权赫秀教授等12名当选为副会长,吉林省民族宗教研究中心刘智文研究员等17名当选为常务理事。新任会长郑信哲研究员在致谢中,充分肯定前任会长黄有福教授领导学会取得的重大成就,表示新一届理事会将再接再厉使学会发展更上一层楼。

本次年会是一次气氛热烈、讨论奔放的会议。与会学者发言积极,各抒己见,特别是70后80后年轻学者思想活跃,观点新颖,对中国朝鲜民族史研究与社会发展研究提出许多新见解、新方法,让与会者耳目一新,为中国朝鲜族史学与民族社会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文章来源:郑信哲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