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民族语言学会语言类型学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年会纪要
作者:姜礼立 日期:2017-11-04

2017年10月12至13日,由中国民族语言学会语言类型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安徽中医药大学承办、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协办的“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类型学专业委员会”在安徽合肥举办。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和科研机构的8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会议。

本次会议开幕式由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王锋研究员主持。安徽中医药大学彭代银校长致欢迎辞。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尹虎彬研究员和中国民族语言学会语言类型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刘丹青研究员致开幕辞。

尹虎彬研究员指出,多民族的中国是语言资源的富集区,是从事语言研究的宝地。上世纪50年代以来,许多著名学者进行了大规模的语言调查,中国已经涌现了十分丰富的民族语言研究成果,出版了多套价值很高的丛书和大量的专著、论文、研究报告等。但是这些资料都不能直接地或者廉价地成为我们今天的研究资料。论据的质量决定了研究的质量,学术研究始终会面对时代的挑战。所以创新是引领学术发展的第一动力。而创新性的学术是建立在扎实和严谨的学科研究基础上,要树立学科意识,就是要强调理论和方法的创新性探索,抓住具有前瞻性的课题或者问题进行集中攻关研究。语言类型学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创新性的新领域。另一方面,他也希望各位专家学者能够关注学术组织、学术会议的品牌效应,能够积极投身于中国民族语言研究事业中去,形成团结协作的合力,共同推进民族语言学各个领域的研究,为进一步推进民族语言学的学科建设贡献力量,开拓中国民族语言研究的新局面。

刘丹青研究员强调,语言类型学的核心方法论就是跨语言研究,从比较看特征,以类型统语种,于差异见共性。中国境内语言资源极其富饶,除了分布广泛、方言复杂的世界大语种汉语,还有多达140多种的少数民族语言,不同民族语言内部又有大量方言。这一语言格局,本身就构成了跨语言、跨方言比较的资源宝藏,而且也是国际语言类型学开掘得很不够、学术潜力巨大的语言区域。语言类型学范式和视角的引入,为中国民族语言开出了一片广阔的新天地,提出了众多值得民族语言学界关注的新课题、新领域,当然比较的范围也将逐渐从中国境内语言向周边乃至全球的人类语言拓展,同时也为民族语言的调查研究提供了新的更具客观性、兼容性和可比性的语法调查框架。现在,类型学的视野,在民族语言研究中,已经从语法领域为主,延伸到语音和词汇领域,并形成了语言类型学与历史比较语言学和语言接触研究(或区域语言学)的良性互动,从而也为民族语言研究的发展繁荣提供了重要的新契机。

本次会议邀请刘丹青、洪波、江荻、李兵、丁石庆、周国炎、薄文泽、李大勤、王双成、王锋、黄成龙等10余位国内语言类型学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举办了专题讲座,同时设立三个分会场共5个小组进行专题研讨,涉及近40种语言。共有70余位学者进行了分组报告,内容涉及致使结构专题、汉语方言、语音类型、历史语言学、形态句法、语言规划研究、语言资源保护等多个领域。

闭幕式由中国民族语言学会语言类型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安徽中医药大学人文与国际教育交流学院书记张四红博士主持。

各分会场主持人首先就本组两天来研讨的主要内容、问题以及心得向大会作了汇报,一致认为本次会议为我国汉语方言、民族语言研究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切磋的机会,通过专家讲座和分组讨论,学习和吸收了新的理论和方法,受益匪浅。

中国民族语言学会语言类型学专业委员会主任黄成龙研究员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并对下次年会进行了安排。

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尹虎彬研究员致闭幕辞。尹虎彬会长首先对参加本次会议的专家学者以及会议主办方安徽中医药大学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在致辞中强调了类型学对语言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重要意义。他指出,类型学在语言学这一学科中具有引领作用,同时,它对其他学科也具有启发作用。它是在大格局的视野下对汉语、民族语言进行跨语言的比较研究,打破了语种界限、壁垒,把目光引向更加广阔的语种空间。

最后,中国民族语言学会语言类型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承办方代表、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余成林教授向大家介绍了黔南师范学院的发展历史与成就,并向与会学者表示热烈欢迎。

中国民族语言学会语言类型学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年会全体人员合影

参会论文及作者

1. 专家专题讲座(按专家发言顺序)

刘丹青  If 的 31 种(或 86 种)对应形式:吴江同里话的条件标记库藏

洪波    从跨语言视角看上古汉语的“主之谓”结构

江荻    藏语形容词形态类型的多样性及其功能

李兵    元音和谐的类型学问题—兼论元音和谐现象的本质

丁石庆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总体规划与后续推进(一)

周国炎  布依语致使结构研究——兼与同语族亲属语言比较

薄文泽  台语处置式的两种表现形式

李大勤  格曼语致使意义的句法实现

王双成  西宁方言的致使结构--兼论致使结构的区域类型特征

王锋    试论白语的人称代词

黄成龙  致使结构调查研究框架

 

2.分会场小组讨论(按作者姓名音序排列)

安丰存、郝瑞斌  朝鲜语关系结构语言类型特征分析

曹道巴特尔  蒙古语使动词及其词法学句法学特征

    元代“兀的”“阿的”关系与汉语指示代词类型

    阿尔泰诸语言的形态型致使结构

陈曼君、李 秋、邓静怡、李志佳  闽南方言进行体标记的产生及其演变——兼论进行体标记和持续体标记之间的关系

    鄂伦春语致使结构标记的语法化过程考察

郭承禹    三声调语言的类型和特征

高再兰    汉语方言中的内容宾语小句标记“的”

符昌忠    哥隆语的差比句

    佤语阿佤方言锅斗话音位系统

韩正康    藏族多续人语言系属分类初探

阳、泽仁卓玛  木雅语普沙绒话的致使结构

    武鸣壮语并列标记

姜礼立   湘方言“量名”结构比较研究——以长沙、衡南、娄底、邵阳方言为例

金莉娜   类型学视野下的朝鲜语致使结构

   维吾尔语位移事件词化类型分析

   傈僳语的致使结构

李春能   词类的类型学研究

李雪巧   大理白语连动结构初探

李一如   黔东苗语的致使结

李云兵   雅江倒话的主格宾格及其相关问题

李泽然   哈尼语的致使结构

   论回鹘文书体中的楷体说

刘希瑞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跨境语言规划研究

陆方喆   反预期标记的形式与功能

木仕华   使动意义关系链与纳西动词的使动范畴内部意义分域问题

普忠良   纳苏彝语动词的致使结构研究

千玉花   朝鲜语的致使结构

盛益民   吴语绍兴话致使结构的类型学研究 ——兼论汉语方言分析型致使结构的类型差异

   维吾尔语的致使结构

宋晓红   聂苏话致使结构研究

孙克敏   汉语惯常义情态动词的类型分析

谭晓平   苗瑶语共时元音系统的类型学研究

   西夏语致使结构的类型学特征

田阡子   格西霍尔语动词的致使结构

   德钦藏语的致使结构

王保锋   萝卜寨羌语的致使结构

王一君   片丁纳西语致使结构的类型分析

韦仕钊   水族造瓦歌的翻译与分析

韦学纯   水语致使结构研究

魏久乔、汪 萝卜寨羌语声调类型研究

   朝鲜语副动词小句的句法结构

   哈尼语窝尼话的致使结构

余成林、李春风  拉祜语的致使结构

余德芬  十八岔傈僳语话题标记

翟会锋  事件结构视角下藏缅语致使结构演变的动因考察

  苗语黔东方言否定词系统及语序类型

  朝鲜朝汉语官话“质正”制度运行的基本形态——“燕行”、“笔谈”与“质正”

  新疆汉、维语言接触导致的区域语言共性研究——以语言类型学为视角

张殿典  类型学视野下满语标句词sembi及其语法化

张会叶  海南回辉话的致使结构

张景霓、卞成林  毛南语存现结构类型分析

曾俊敏  色勒库尔塔吉克语的致使结构:类型学视角

张麟声  关于粘着型 VSO 语言致使结构的语言类型性考察

张四红  尔苏语的致使结构

赵丽明  文字类型学——从西南新发现濒危文字谈起

赵明鸣  突厥语语法化动词 YAT-“躺”的区域类型

宗晓哲  藏语安多方言致使结构分析——以夏河话为例

 

文章来源:黄成龙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