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学术论坛简讯
作者:宋小飞 日期:2017-11-23

2017年11月19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第一报告厅召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文化研究室、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丝绸之路文化产业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文化研究室承办的“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学术论坛”。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 、清华大学、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语文翻译中心、民族文化宫博物馆、大连大学等50余名专家学者及一些企业界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文化研究室主任色音研究员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方勇教授和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丝绸之路文化产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华融信通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孔军董事长进行了致辞。方勇书记提出本次论坛是在贯彻落实十九大会议精神的基础上,如何加快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而召开的研讨会。当今时代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文化产业的春天来了,目前是个好机遇。他认为19大报告中给他最大的感受是文化的灵魂得到了高度重视,文化产业一定会有大作为。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文化为我们提供了精神食粮。对于文化产业,我们民族地区一定要挖掘自身优势资源,加强造血功能,从而打好基础。

研讨会分为主题发言和分论坛两个形式。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旅游与休闲研究室主任戴学锋研究员做了题为《文化旅游业——固本稳疆,长治久安的产业》的主题报告。报告认为,新疆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历史上与祖国内地联系密切。近年来,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成为新疆工作的重点。因此,扶贫是新疆工作的主要任务,而发展文化旅游业是新疆脱贫的重要。他通过三个实例列举了新疆维吾尔族的民族特性及文化传统,得出文化旅游业对于新疆的扶贫是有尊严的,能够让本民族人意识到自己的文化价值,从而形成抵制宗教极端思想的环境,旅游业是稳固新疆长治久安的一项重要产业,让外人了解新疆,让新疆维吾尔族人得到尊重。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助理林华教授做了数字化与文化产业和文化遗产保护关系的主题报告,重点对数字投影艺术进行了介绍。数字投影艺术是运用数字影像算法开发的一种将预先制作好的实时生成的静态和动态的影像,再通过单台或多台投影仪投射在三维静态或三维动态的物体上的技术,形成被投射物体上的动态视觉影像效果。这样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视觉影像效果可以在文化遗产和文化产业领域发挥巨大的作用。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苏日娜教授做了《蒙元服饰文化》的主题报告,介绍了蒙元服饰的历史、形成、种类等内容。作为蒙元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蒙元服饰,其服饰的取材、服饰的形制、服饰的种类以及服饰的装饰诸方面,都达到了空前绝后的水平,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中央民族大学体育学院的方征教授做了《论鄂伦春族文化变迁与社会发展》的主题报告,介绍了鄂伦春族的历史文化的变迁情况。大连大学东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张景明教授做了《艺术人类学视阈下的南沟剪纸现象》的主题报告。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馆长杨源做了《谈当代服装时尚与中国丝绸织绣——以当代中国经典华服为例》的主题报告。

来自企业界的代表桑杰文化发展集团董事长桑杰也作了大会发言,他介绍了桑杰文化发展集团的概况,并汇报了集团对于“一带一路”文化先行之产业落地的企业实践情况。

在学术分论坛研讨中,来自诸多高校、科研单位的三十多位专家学者们分别在人文资源与文化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文化遗产与文化多样性方面作了发言。例如中央民族大学的李丽教授在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乡土文化复兴中的作用》的报告中,提出“乡土文化复兴”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必由之路,并以周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染为例,分析了周城以非遗为依托使文化产业成为其乡村产业形态转型升级、脱贫致富的文化资本,并提出了一些相关问题和经验。张国力在题为《文化音响出版产业的现状》的报告中,举例提出了文化自信和文化输出的重要性,让中华民族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高峰,首先需要依靠中华文化的自身动力,其次要发展符合人民群众需要的文化,第三要做到文化建设向文化运营的转变。安丽哲在题为《传统非遗项目的产业化与复兴策略——以潍坊风筝业为例》的报告中,梳理了潍坊风筝尤其是杨家埠风筝业从明清时期到现代的发展脉络,揭示了传统手工业存在的根源与历史发展状况,剖析当前了潍坊杨家埠风筝业详细发展状况,探讨了非遗传承人在当地风筝业中的身份变化和销售情况,并分析当地风筝业转型成功的背景、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

经过满满一天的研讨,本次论坛完满结束。会议由色音研究员作了论坛总结。他认为此次论坛既偏重于理论上的探讨,又有实际个案作为支撑,理论与实际结合恰到好处。论坛讨论内容也丰富多彩,视角多元,希望今后还要继续举办这样的论坛,促进学术交流的同时,也能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文章来源:宋小飞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