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民族语言学会民族语文应用专业委员会召开首届学术研讨会
作者:王锋 日期:2017-12-18

2017年12月9-10日,中国民族语言学会民族语文应用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成功举办。会议由中国民族语言学会民族语文应用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语言应用研究室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南开大学、暨南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内蒙古大学、新疆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等35个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中国民族语文翻译中心(翻译局)、云南省民语委等民族语文工作机构的90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进行了学术研讨。

本次会议是中国民族语言学会民族语文应用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召开的首届学术研讨会,意义深远。加强民族语文应用研究,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建设功能互补、多语和谐的语言生活,推动我国从语言大国向语言强国迈进,既是新时代的要求,也是学界的共识。日新月异的民族语言文字应用新形势、新问题、新要求,需要民族语言学界直面统一多民族国家语言发展的现实国情,更加关注国家和民族地区的语言保护、语言发展和语言能力建设,在做好民族语言文化传承的同时,大力开展语言教学、语言翻译、语言服务,促进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

民族语文应用研究领域广泛。本次会议的论文,涵盖了语言文字“三化”(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民族文字文献及拼音方案、新创文字使用和发展、语言国情和语言生活、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语言资源、语言保护与语言能力建设、语言教学、语言翻译、语言服务等研究方向,同时以问题为导向,研究重点突出。戴庆厦《语言国情调查的几个问题》、黄行《政府职能部门语言规划的对比分析》、李旭练《强化民族语文翻译服务,助推民族地区精准脱贫》、丁石庆《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探究》、江荻《三亚迈话族群的语言使用状况》、徐世璇《民族语言多维关系分析和当前民族语文的运用》、李锦芳《论民族语言文化资源纪录与开发利用》、范俊军《少数民族语言应用研究的几个问题》等主旨报告,从不同角度系统、深入地阐述了民族语文应用相关领域的理论和方法问题,给与会学者以理论指导和工作启发。分组讨论会上宣读的论文达70篇,讨论现场气氛热烈,精彩纷呈,起到了开阔视野、深化认识、分享经验、启发思路的学术效果。

本次会议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国家语言发展规划和民族地区语言文字应用新形势、新问题、新要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凝聚了民族语文应用研究的科研力量,提升了从事民族语文应用研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以下多个方面达成了学术共识:

第一,讨论并深化了对民族语文应用研究必要性的认识,呼吁引导学术导向转变,加强民族语文应用研究,并倡导历史眼光和世界眼光,努力提升应用研究的理论性和学术性。会议提出,民族语文科研工作者要积极投身民族语文应用第一线,做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人民的研究和工作,服务于国家发展和各民族人民的现实需求。

第二,大力开展语言国情研究。新时期的民族语文国情调查是因地制宜、因族制宜开展民族语文工作的前提。要充分认识民族语言文字问题的长期性和复杂性,避免民族语文工作一刀切和简单化。新的语言国情调查应该基于统一的学术框架,能够进行基于大数据的系统分析和比较研究,有利于揭示规律性和差异性,更好地为民族语文实践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民族语文应用要凸显基于新技术、面向新需求的研究导向。基本要求是以信息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为目标和抓手,促进民族语言文字应用和发展。信息化大潮给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发展带来机遇,也带来严峻挑战。充分依托信息化发展的民族语言文字将充满活力,而不能跨过信息化鸿沟的民族语言文字将面临更加严峻的传承形势。基于新技术、服务新需求的民族语文应用研究大有可为,也势在必为,任重而道远。

第四,聚焦民族文字的现实需求问题。民族语言文化的信息化传承和传播,核心是文字问题。没有书面形式的民族语言,其传承和发展缺乏抓手和条件。本次会议专设“新创民族文字使用和发展”工作坊,同时对各民族民间使用的各种拼音和记音方案的讨论也比较集中。有代表呼吁,要从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高度,客观评价新创民族文字的历史地位、现实作用、未来发展,积极开展民族语文工作。传统文字文献的现代化保护和应用,事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问题,也成为本次会议讨论的热点之一。

第五,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的理论思考。理念决定方向,理念决定行动。“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的指导思想,内涵丰富,涉及到语言保护的理念。保护的主体有哪些,这些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保护的对象是哪些,如何针对不同的对象的特点开展工作?怎么样才能做到科学保护(特别是活态保护)?等等,都需要深入的研究,以更好地指导民族语文应用的实践。

会议闭幕式指出,民族语文应用研究要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大力提升服务于国家和各民族人民发展需求的能力,实现学术研究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使学科发展道路越走越宽,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做出更大贡献。

参会代表合影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语言学会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