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民族语言学会语言类型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在贵州都匀召开
日期:2018-11-06

 

  由中国民族语言学会语言类型学专业委员会和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主办的“中国民族语言学会语言类型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于2018年10月26日至29日在贵州省都匀市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举行,来自38个科研院所及高校近100名参会代表齐聚都匀,围绕会议主题“汉语方言、民族语言结构类型研究(并列结构为主)”“语音类型研究”“‘左右’概念的语言人类学研究”等展开深入研讨。此次会议由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科研处、文学与传媒学院,贵州省特色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培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贵州南部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2011协同创新中心承办,贵州省安徽商会协办。 

 开幕式由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郑江义院长主持。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副校长黄胜教授致欢迎辞。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尹虎彬研究员致开幕辞,他指出,语言类型学可以在不同的传统、不同的语言之间找到一种普遍性和共同的可分析可验证的层面,即在“纯粹的形式”层面在不同语言研究者之间架起一个相互对话的桥梁,因此,基于类型学的“理论理性”,人们可以超越封闭的特殊主义的束缚,提升中国民族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论高度,在学科自觉中拓展学术领域。他对语言类型学研究的期许,深深鼓励了与会专家学者的信心。会议协办方贵州省安徽商会副会长方庆久先生向会议捐赠了优秀研究生论文奖金。 

 10月27日上午和28日下午分别进行了大会主题发言,共有9位专家进行大会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语言实验室主任呼和研究员做了题为“关于阿尔泰语系语言语音的类型学比较问题”的报告。他基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语音声学参数统一平台”,用声学语音学和类型学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阿尔泰语系语言的音段类型区、音节的类型区分、词重音的类型区分等问题,为该语系语言之间的同源关系与类型学上的相似性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主任周国炎教授做了题为“布依语并列式复合词及其构序理据研究”的报告。以布依语第一土语的材料为基础,对其并列式复合词的词性、语音结构、韵律类型以及构序的制约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洪波教授做了题为“泰语句末小品词的连用层次及其类型学意义”的报告。他对句末小品词在陈述句语气、祈使语气、命令语气、疑问语气、感叹语气、情态和身份方面的用法做了详细的分析,并对泰语的句末小品词进行了分类和对连用顺序进行了解释。 

 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所长王双成教授做了题为“西宁方言的并列结构”的报告,从西宁方言并列结构的类型、并列和伴随、伴随标记的来源以及类型学意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西宁方言的并列与伴随采用不同的标记形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语文》编辑部主任李云兵研究员做了题为“论洒普山苗语的系词”的报告。他以126个带系词的例句为基础探讨洒普山苗语的系词,洒普山苗语的系词除具有系词功能外,还语法化为关系从句、补语从句的标记,而且还有语法化为进行体标记和因果从句、条件从句的关联词的倾向。 

 南开大学李兵教授做了“圆唇和谐类型与音系机制”的报告,探讨了圆唇和谐类型与音系机制之间的关系,认为根据音系机制,圆唇和谐分为两个类型:音段融合型和特征扩散型。同一语言可以有这两类圆唇和谐,两类圆唇和谐不仅音系机制不同,形式不同,而且形成的历史时期不同,能产程度也不同。在音系机制基础上建立圆唇和谐类型具有类型学理论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音研究室主任胡方研究员做了题为“类型之外”大会报告,他认为分类与类型是任何经验科学的出发点,而实验科学的证据则帮助我们理解语音现象的本质,并建立超越类型的语言普遍性。 

 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何彦诚教授做了“红丰仡佬语的并列结构”的大会报告,根据Haspelmath(2004,2007)类型学的概念区别、术语界定和研究框架基础上,对红丰仡佬语的并列结构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考察,探讨了红丰仡佬语并列结构的主要语义类型及其结构特征,同时,还讨论了一些特殊的并列结构类型,并列结构成分的提取与省略以及几个主要并列连接词的来源等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语言研究室负责人黄成龙研究员针对本次会议的主题之一“并列结构”做了大会最后的主题报告《并列结构调查研究框架》,根据Haspelmath(2004,2007)以及Dixon(2009)类型学研究框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境内语言,对并列结构调查框架进行梳理,为并列结构调查研究提供基本框架和一些参项。 

 10月27日下午、28日上午进行分组讨论,共有90余位代表分为四个小组作了报告。第一组以“并列结构”为专题,第二、三、四小组根据不同的主题和语言系属分组,报告涉及对中国境内少数民族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等各个方面的描写及对比分析,对语言人类学中“左”“右”概念进行了讨论,以及双语教学、语言使用态度等内容。 

 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秘书长王锋研究员主持了大会闭幕式,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和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的领导分别为语言类型学专业委员会咨询专家、副主任委员、秘书处成员等颁发了聘书,进一步完善了专业委员会的机构设置。本次会议有效地促进了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的民族语言学科的建设,并聘请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知名专家担任兼职教授,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黄胜副校长向受聘专家颁发聘书。 

 语言类型学专业委员会高度重视青年学者的培养,为鼓励青年学者,在贵州省安徽商会的慷慨捐助下增加了评选优秀研究生论文环节,给予一定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此次会议共收到16篇论文全文,评选出了8篇获奖论文。一等奖:澳门大学在读博士卜维美的《腊罗彝语的等比结构(英文)》;二等奖:上海师范大学在读博士李翔的《福贡傈僳语的并列结构》、澳门大学在读博士吴芳的《湘西苗语“A+N”结构的句法语义分析》;三等奖:中央民族大学在读博士李浩的《垤玛哈尼语名名式并列结构初探》、云南师范大学在读硕士赵小保的《初论景谷俐侎彝语的系属地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在读硕士娜日格勒的《基于类型学的蒙古语致使结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在读硕士宋佳的《哈萨克语的并列结构》、云南师范大学在读硕士周天天的《声调演变类型学视角下的凤庆俐侎彝语中升24调的平化》。闭幕式上,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和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的领导分别为获奖的研究生颁发了证书和奖金。 

 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类型学专业委员会主任黄成龙研究员进行会议总结,他对青年学者进行了勉励,并鼓励大家要学会从类型学视角深入描写某种语言的某种范畴,从跨语言材料中发现普遍现象和特殊范畴。 

 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尹虎彬副所长致闭幕辞,他代表学会、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向参会代表、贵州省安徽商会表达诚挚的谢意。对获奖研究生表达了祝贺,鼓励参会研究生及青年学者在民族语言的广阔天地施展才华。肯定了此次类型学会议井然有序、气氛热烈,充满了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的学术氛围。大会报告精彩纷呈,众多学者探讨了国内外跨文化的多语言的类型学问题。 (转载自中国社会科学网讯,通讯员 李翔 姜静 记者 曾江)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