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民族研究前沿》第六讲:明清宝卷与中国民间宗教研究
作者:民族学系 日期:2018-12-10

2018126日上午民族学系举行了民族研究前沿讲座,民族历史研究室梁景之研究员作了题为“明清宝卷与中国民间宗教研究”的学术讲座。就宝卷的整理出版与调查发现、明清以来中国民间宗教研究的基本问题及进展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认为随着最近十多年来宝卷资料的陆续整理刊行,特别是作为最重要的宗教典籍整理项目《中华珍本宝卷》的出版,以及民间传世宝卷资料,如黄天道三大资料群的最新发现,不仅大大扩充了中国民间宗教研究的文献典藏,而且为今后多学科、多维度的全面深入研究奠定了丰厚的资料基础。

梁景之研究员指出,明清以来民间宗教具有新兴宗教的性格,有别于正统宗教,但却与儒释道等正统宗教以及民间信仰有着密切的关联。从历史上看,一方面,正统宗教脱胎于民间宗教的基础,是民间宗教逐渐合法化、制度化的产物。同时,民间宗教是正统宗教下行于民间的一种通俗型、习合型、杂糅型、变体型、创新型的的宗教形态,即新兴宗教。本质上而言,与正统宗教的基层,即民俗层面的正统宗教并无二致。民间信仰、底层文化构成了正统宗教与民间宗教的共同基盘。

同时强调,作为一种独立的宗教形态,中国民间宗教既有其一般性与共通性,又有鲜明的个性特色:一、信仰体系的整合重构。塑造了集创世、治世与救世为一体的至上神——无生老母,提出了三阳刧变的核心思想。二、开放式的小群体组织形态,有关系无组织,有中心无边界。三、坐功运气的内丹修炼,功能上具有两重性,即治病疗疾与神秘体验。最后,梁景之研究员归纳定义:明清以来民间宗教,是以无生老母为最高神,以还乡为终极理念,以三阳劫变为核心思想,以三教合一为基础,以宝卷为教义载体,强调内丹修炼,具有全神信仰性格的新兴宗教形态。

这次讲座,内容系统,观点突出,开阔了学术视野,拓展了研究思路,加深了学生对于多学科视域下民间宗教研究的认识和了解。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