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藏学论坛暨纪念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者:于明潇 日期:2019-11-11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总结60年来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成就,反映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藏学的发展与未来,2019年11月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西藏智库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藏学与西藏发展研究室、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承办的中国藏学论坛暨纪念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山大学、云南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青海民族大学、西藏社会科学院、西藏大学等23家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50余人参加了本次学术研讨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西藏智库副理事长方勇教授主持开幕式。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西藏智库副理事长王延中研究员、中央统战部七局副局长林建、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政法司副巡视员沈林、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二室主任田侃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麻国庆教授致辞。王延中所长首先向前来出席会议的各位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他简要回顾了西藏民主改革六十年的历程,并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西藏民主改革60年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和藏学学科建设的需要与中国藏学界深入研讨和广泛交流。林建副局长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他说,藏学研究是一门宏大的学问,既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有深刻的政治内涵。不仅关系到民族文化的继承弘扬,也关系到藏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不仅关系到24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安宁,也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际形象。搞好藏学研究是国家一贯的重要方针,也希望国内各藏学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加强沟通、协调、合作、广泛搭建平台,形成最广泛的藏学研究合力。沈林副巡视员肯定了研讨会的深刻意义,希望广大藏学和西藏研究工作者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科研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治边稳藏的重要论述和中央治藏的方略,不断提炼和总结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验智慧,为开创新时代西藏和四省藏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局面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田侃研究员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智库建设办公室希望参会代表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边稳藏的重要论述和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到实际研究工作中,指导藏学研究,做好理论联系实际,为西藏及四省藏区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支撑和可知借鉴的对策建议。麻国庆副校长表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和中央民族大学合作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意义重大。他说,藏学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做好藏学研究需要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各学科专家学者的通力合作,希望专家学者为构建中国特色的藏学的中国话语、中国体系做出贡献。

 研讨会分为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的主旨发言由中央民族大学藏学院院长苏发祥教授主持,共有6位专家发言。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陈井安研究员以《藏区治理的情境有效性与“中心——边陲”分类治理的三重纬度》为题,以定量模型分析的方法,从产业、行政、文化三个维度讨论了藏区情境治理的差异性。他认为,藏区治理研究不能忽视西藏和四省藏区的差异,除了要考虑情境治理的差异性外,还要对政策的供给、运行和公共服务评估这一封闭体系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公共服务治理的绩效。中国藏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所长扎洛研究员的报告《民主改革六十年来西藏的经济发展成就与基本经验》,从西藏的产业结构、城乡居民收入等宏观经济数据为基础,认为西藏经济已经进入了新常态发展阶段。他还总结了西藏民主改革六十年来经济发展取得伟大成就的五条基本经验和存在对三个问题。青海藏传佛教研究中心完玛冷智译审的报告《群众路线:藏区县域治理“班玛”经验的背景及形成》,以青海省班玛县位案例,认为发挥党委主体作用、践行群众路线、依法治藏、慎重稳定推进是“班玛”经验值得推广到藏区县域治理的有效部分。甘肃省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昂巴研究员的报告《甘肃藏区特色文化与传承保护》,从语言文学、文化典籍、名胜古迹、民居服饰、歌舞戏剧六大方面系统介绍了甘肃藏区的特色文化以及甘肃藏区特色文化保护的显著成绩,并提出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一体化、信息化进程加快,需要更加重视民族文化尤其是青藏高原特色文化保护与传承发展的形势研究,及面临的一些问题。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李志农教授的报告《南亚中国海外藏人与欧洲中国海外藏人的比较研究》,以海外民族志的方法研究了海外藏人人口状况及迁徙历程,并对南亚藏人与欧洲藏人在规模、迁徙历程、定居点、身份认同、职业状况、教育、婚姻关系、社会融入、宗教信仰等方面进行比较,提出对不同地域海外藏人周政策措施和认识上应该更精细化区分。中央党校的胡岩教授对报告《美国人眼中的旧西藏》,讲述了解放前近10位解放前与西藏和藏区有接触的美国人,提出要以史为鉴,结合国内外历史材料,讲好中国故事,构建中国特点的学术话语体系。

 研讨会下半场以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共分为两个小组,每个组分为两个单元。第一组的两个单元聚焦涉藏现实问题进行深入交流。

第一组第一单元由扎洛研究员主持。云南大学杨明洪教授从“阶级——人民”治理角度分析了西藏治理根本制度的建构、西藏治理组织体系的建构和政策建构,提出要站在人民利益主体上进行西藏治理。中国人民大学张双智教授,以1954年毛泽东主席与达赖和班禅会见的历史过程为基础,讲述了解放初期毛主席的治藏思想。西藏社会科学院的米玛次仁副研究员,论述了积极引导藏传佛教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西藏实践,取得的成就、经验和需要改进的问题。西南政法大学刘海潮就我国涉藏对外传播问题,分析国际关系深度调整下的舆论新态势及我国涉藏对外传播的国际环境,提出现阶段影响我国涉藏对外传播的因素及建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孟庆龙研究员,以英国大英图书馆原始档案为基础,论述了中印边界的复杂性和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长期性。

 第一组第二单元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西藏智库秘书长秦永章研究员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艾菊红研究员,以林芝的门巴族、珞巴族以及僜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比较了生产性保护、表演性保护和博物馆保护三种非遗保护形式的好处和劣势,并提出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思路和建议。西藏大学觉安拉姆教授,报告了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路、策略和模式,分析了西藏非遗项目名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的建议。四川省社科院卢阳春研究员,以四川科技扶贫在线平台为案例,定量评估该平台对乡村振兴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提出了提高科技服务平台服务乡村振兴效益的对策建议。西藏大学的佘文超博士,以拉萨易地搬迁社区的治理为主题,提出要基层社区的治理模式,加快社区社会资本的积累等建议。中山大学刘志扬教授,以人类学独特的研究方法和视角通过大米、咖喱、糌粑,在西藏饮食方面融合的过程,以及对当地食品销售、饮食习惯、健康理念的影响,以小见大,映射出了西藏的民族融合、文化融合。

 第二组的两个单元围绕涉藏理论问题,对藏传佛教研究、藏文献、文化艺术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第一单元由《中国藏学》杂志社黄维忠社长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尕藏加研究员,从开拓期、发展期、创新期回顾了藏传佛教70年的研究成果,他认为藏传佛教研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尹蔚彬研究员从主题研究、新技术条件下的藏语语文引用研究、文化教育以及语言的研究等方面对坚果70年来的藏语语言研究做了梳理。中央民族大学达瓦卓玛分阶段回顾了藏语方言的研究历史,以时间段线索对过去的藏语方言研究做了梳理,她认为传统语言学和现代语言学研究相结合,绘制藏语方言的语言的地图,对藏语方言研究都是十分重要的。中国藏学研究中西藏文化博物馆杨鸿蛟从版本信息的角度回顾了《般若八千颂》中间图像的研究,以及印度学、日本学对这本书的关注。中国人民大学王传播从夏鲁寺嘎加墙殿做了图像学视角分析了整幅图的构图、图像的内容、夏鲁寺在整个格局中的位置以及主佛与教法传承之间的关系。中央民族大学刘冬梅副教授以唐卡传承人为线索梳理了70年的唐卡传承和发展,她提出文物保护、群众文艺是唐卡传承和发展的两条主线,并要重视唐卡传承地从民间到城市的变化。

 第二组第二单元由中央党校胡岩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东主才让副研究员对伏藏文献及相关重要著作做了梳理,他认为伏藏是非常重要的文献也是非常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央民族大学央珍副教授梳理了近代入藏外国人笔下的藏族社会文化及涉藏文本。她认为外国人描述藏族社会文化的角度为认识藏族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但是因为语言隔阂和偏见也存在一些问题。青海民族大学琼英、西藏大学桑德杰布和西南民族大学白赛藏草都以西藏村落西藏为例对民主改革60年来申藏村、克松村从生活方式、家庭结构、职业分化等变迁方面论述了西藏社会发展。

分组会每个单元结束都有专家对方言进行点评。第一组的点评专家刘志扬教授和杨明洪教授,第二组点评专家完玛冷智译审和李志农教授分别对发言人的主题、研究方法、研究材料、下一步需要关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点评,提出建议,部分报告人回应了点评内容并与其他专家进行讨论。

 会议闭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西藏智库副秘书长方素梅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西藏智库副秘书长于明潇、西藏大学桑德杰布分别就两个分会场的讨论进行总结。

 最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藏学与西藏发展研究室主任、西藏智库副秘书长王剑峰研究员做大会总结。

此次研讨会主题丰富,讨论深入,取得了圆满成功。学者们希望研讨会继续办下去,邀请更多的藏学领域专家学者参与。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