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民族学学会2021学术年会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发展与建设路径”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大学举行
日期:2021-07-19

2021年7月11日,中国民族学学会2021学术年会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发展与建设路径”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民族学学会和兰州大学联合主办,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兰州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浙江大学、内蒙古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新疆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青海民族大学、兰州大学等近百所大学和科研机构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开幕式

中国民族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研究员、兰州大学副校长沙勇忠教授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开幕式。王延中、沙忠勇两位领导分别作开幕式致辞。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张继焦研究员主持开幕式。

中国民族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研究员致辞

王延中会长在致辞中强调,新时代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的新使命,就是要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服务,努力建设更加符合中国国情和新时代民族工作需要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他提出新时代中国民族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建设,要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经典表述、中国国情和民族学专业知识紧密结合,并作了“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几个维度”的报告,从不同的维度,理解和分析了国家与民族的关系问题、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识别与建设问题。

兰州大学副校长沙勇忠教授致辞

沙勇忠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从顾颉刚先生、谷苞先生到杨建新先生,兰州大学的中华民族研究有着悠久的学术传统。近年来,兰州大学充分发挥各族师生大家庭的地缘优势、民族学理论的创新优势和综合性大学的科教优势,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做了大量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本次学术年会是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的集中体现,对推动中国民族学与人类学学科的繁荣发展与创新,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学、人类学知识的生产,建设具有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特点的新型智库,具有积极意义。

大会主旨发言由中国民族学学会秘书长,中央民族大学祁进玉教授主持。

兰州大学杨建新教授作主旨发言

兰州大学杨建新教授作题为“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几个问题”的演讲,从中华民族概念的外延、如何理解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关于中华民族的发展阶段三个方面,对涉及中华民族认知的重要问题予以探讨。

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中南民族大学副校长段超教授作主旨发言

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中南民族大学副校长段超教授作题为“关于都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考”的演讲。他探讨了在都市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影响因素,提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做好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精细化服务工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张继焦研究员作主旨发言

张继焦研究员作题为“中国民族研究的重大转变:借用国外理论到建构中国学派”的演讲,从国外理论与国内发展两个角度,分时期考察了我国民族研究的本土理论转变趋向和变化发展,提出中国民族研究正在建构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中国学派。

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刘夏蓓教授作主旨发言

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刘夏蓓教授作题为《逆行与重构:逆全球化与疫情下的跨国行动特征研究——基于国外三个城市的田野观察》的演讲,在海外民族志的基础上研究和分析了逆全球化与疫情下的跨国行动特征,提出面对新冠疫情各国的社会文化均表现出“逆全球”和重构的倾向与特征。

中国民族学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朱晓阳教授作主旨发言

中国民族学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朱晓阳教授作题为《政治人类学——从日常语言视角》的演讲,以费孝通先生《乡土中国》的写作为例,阐述了中国人类学的日常语言视角的重要性,提出在日常语言视角人类学的意义下,要讲好中国故事。

7月11日下午,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和学者组成十个分论坛,深度交流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分论坛一至八,分别探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乡村振兴和民族地区发展、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一带一路”倡议、民族学人类学的方法论的思考、生态文明与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民族历史与边疆问题研究等方面的问题,对民族学学科的多个方面都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大拓宽了与会者的学术视野。

分论坛九“人类学电影作为共同体构建的路径与实践方法”由中国民族学学会影视人类学分会承办,论坛于7月10日下午开始至7月11日下午结束,分为人类学影片展映研讨和学术研讨两部分。《冬牧场:阿合牙孜沟2006》、《大河心声:豫东黄泛区社会变迁影像志?西逃》、《祖先留下的规矩》和《北湾祭事》4部影片参会展映,15位学者在学术研讨会上发言交流。

分论坛十暨中国民族学学会边境民族学专业委员会第三届论坛,举行了甘肃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挂牌仪式,以及兰州大学萃英文库(10册)、兰州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中国陆地边境口岸行》丛书(6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录》丛书(4册)发布会及赠书活动。

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兰州大学王希隆教授致闭幕辞

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兰州大学王希隆教授在闭幕式致辞中强调,随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确定为新时代民族工作主线,当前有相当多的命题还需要我们民族学人类学学者去实践与探索,以进一步深化新时代我国的民族研究,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加快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民族学。

会议期间,中国民族学学会召开了第九届第三次理事会会议。参会理事们就学会的管理办法、学会发展建议以及下一年度学术会议的承办地点进行了协商和表决。

会前7月10日,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云南大学何明教授和王希隆教授分别代表中国民族学学会在中国民族研究社团2021年第二届联合学术大会上作主旨发言。何明教授作题为“新时代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的使命与担当”的演讲。他认为,新时代民族学人类学的责任在于,生产有助于各族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新知识、生产有效促进“两个共同体”新思想、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民族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民族学人类学工作者要秉持为人民做学问的理念,恪守探索真理、解释真问题、创造新知识的学者初心,遵循“从实求知”的学科定位。王希隆教授作题为“中华民族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的演讲。他认为,新时代的民族学研究要紧密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更加全面深入地研究中华民族的起源、中华民族的内在联系、中华民族的凝聚核心这三个问题。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