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动民族学学科创新发展
——中国民族学学会高层论坛在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召开
日期:2021-10-19

2021年10月16日,由中国民族学学会、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主办的中国民族学学会高层论坛在广州召开。本次高层论坛主题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新时代中国民族学发展及协同创新”,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云南大学、兰州大学、内蒙古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河南大学、大连民族大学、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广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广东瑶族博物馆等高校、科研院所和政府部门的八十余名专家、学者、领导参加了本次论坛。

开幕式

论坛开幕式由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戴青云主持。开幕式上,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凌靖波首先代表学校对各位与会代表参加高层论坛表示诚挚的欢迎和感谢。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为我们进一步加强民族学学科建设、进一步推动民族学发展及协同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民族学人”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紧紧把握住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中国民族学学科做出积极贡献,为推动中华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积极贡献。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凌靖波致辞

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张继焦研究员代表学会在开幕式致辞。他对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承办此次民族学高层论坛表示感谢。他认为,现阶段民族学要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民族工作的主线引导下,积极探索理论新方向。协同推进中国民族学的学科、学术和话语三大体系建设以及教材、教学与人才培养工作,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和城市民族工作中,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民族学学科创新发展。

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张继焦研究员代表学会致辞

随后,与会学者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新时代中国民族学发展及协同创新”主题进行主旨发言,该环节由中国民族学学会秘书长、中央民族大学祁进玉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民族学学会会长王延中在题为《中华民族观的新发展:从“多元一体”到“共同体”》的书面发言中指出,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全面概括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的重大创新,也是党的民族理论百年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为我国民族工作法规政策的调整完善指明了方向,为全球范围内正确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新思想、新论断超越了传统民族观、近代西方的民族国家理论和近代中国的“五族共和”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民族观和中国共产党百年民族理论与实践经验的继承,也是对多民族统一国家理论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的发展。

中国民族学学会秘书长、中央民族大学祁进玉教授主持主旨演讲

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中南民族大学副校长段超教授作了《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经验》的主旨演讲。他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必须要总结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经验。他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涵义、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历程、党关于中华民族共同建设的理论体系、党关于中华民族共同建设的实践体系、经验与启示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简要报告。

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中南民族大学副校长段超教授作《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经验》主旨演讲

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云南大学何明教授作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民族学学科建构》的主旨演讲。他从新时代民族学学科建构的意义与新时代中国民族学的历史方位出发,认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民族学学科建设,需要重新瞄准学科对象,明确学科目标,重新定位学科属性,完善学科内部结构。

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云南大学何明教授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民族学学科建构》主旨演讲

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中山大学周大鸣教授作了《“时空压缩”与“路学”研究》的主旨演讲。他从“路学”的研究中,引用“时空压缩”的概念来分析交通便利给人类社会所带来的后果为例,认为现阶段我们交通与信息技术的发达,也改变了我们原有的生活,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在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科发展中,我们应该多关注“时空压缩”理论,进行深层次的理论探讨。

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中山大学周大鸣教授作《“时空压缩”与“路学”研究》主旨演讲

北京大学马戎教授在线上作了《如何推动新时代中国的民族研究》的主旨演讲。他梳理了不同来源的“民族”理论体系,并倡导对我国各地区民族关系现状与存在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他认为做到了这两点,就能在此基础上,分析新时代民族工作应当如何开展,民族话语体系应该如何与时俱进,制度和政策应当做哪些必要的调整。同时,他也相信,通过对自身文化底蕴的深度发掘,通过对境外各派学说的系统梳理分析,就可以在“民族”议题上重构自己的叙事话语。

北京大学马戎教授在线上作《如何推动新时代中国的民族研究》主旨演讲

复旦大学李辉教授作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起源与民族聚合同步》的主旨演讲。他综合遗传学、考古学、民族学、语言学、神话学等领域的证据,认为末次冰期结束后形成的高庙、仰韶、红山、大汶口、良渚五个农业区聚合成的考古区系纷纷建立上古政权,不断互动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其中部分人口迁到了边远地区成为少数民族,大部分人口融合形成汉族。中国各民族实际上源于上古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复旦大学李辉教授作《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起源与民族聚合同步》主旨演讲

下午,与会学者分别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中华民族共同性与中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研究”“中国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国民族学的教材、教学与人才培养”五个专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研讨。

专题一会场

专题二会场

 专题三会场

专题四会场

专题五会场

本次高层论坛会期一天,顺利完成了所有议题。与会学者们纷纷表示,本次论坛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召开的大背景下举办的高层论坛,论坛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时代中国民族学发展及协同创新”积极开展研讨,这对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推动我国民族学学科的内涵建设和协同创新,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实际功用。

闭幕式

中国民族学学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代管,以民族学人类学理论研究和民族问题政策实践为基础,促进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凝聚知识共同体,最终为推进民族团结、区域发展与社会和谐繁荣提供学术和智库支持。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创办于1957年,前身为广东民族学院,首任校长是老一辈革命家罗明同志。著名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岑家梧先生曾主持广东民族学院的早期创建工作。2002年更名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8年更名为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现为广东省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广东省“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特色高校提升计划建设学校,民族学是该校5个省级重点学科之一,是重点建设的博士点学科。

参会人员合影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