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探讨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的民族史研究中国民族史学会第25届学术年会暨中国民族史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顺利召开
日期:2023-10-18

10月13-15日,由中国民族史学会、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主办的“中国民族史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暨中国民族史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在广州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新疆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宁夏大学、内蒙古大学、东北大学、云南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中山大学等80余所院校的2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今年是中国民族史学会成立40周年,学会成立以来,团结和组织民族史学工作者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活动,推动中国民族史学研究不断进步,为维护社会安定、增强民族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会议播放了中国民族史学会成立40周年纪念视频。
  中国民族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赵天晓在开幕式上指出,中国民族史学会成立以来,广大民族史学工作者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紧密团结在学会周围,坚持为人民做学问的基本立场,立足学术,关怀现实,推动了中国民族史研究蓬勃发展。当今世界局势风起云涌,我们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民族史研究同样面临新任务,新使命。提及中国民族史学会未来的工作规划,赵天晓表示,中国民族史学会将继续围绕党和国家民族工作主线,加强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阐释;加强民族史实证研究,夯实民族史学科发展的根基;深化民族史基础理论研究,构建中国特色的民族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同时敢于对错误观点发声亮剑,坚决抵制海外学术界错误史学思潮;加强学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学会对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引领作用。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校长戴青云致欢迎辞。她认为,中国民族史学会成立四十来,始终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行,一代代专家学者,薪火相传,文脉相承,持续推动中国民族史研究高质量发展,取得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丰硕学术成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我国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民族学是广师大的传统特色学科、省级特色重点学科,是学校大力打造的三大学科高峰之一。当前,广师大民族学人正扎根粤港澳大湾区,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新时代民族工作民族研究主线,聚焦“应用民族学”,重点关注城市民族学、大湾区民族研究、华人华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等,衷心希望在中国民族史学会及学界朋友的指导和帮助下,与我们结成牢固的学术共同体,以奋进之笔共同努力书写中国民族学研究的新篇章。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王锋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民族史学会成立40年以来,广泛联系学界同仁,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在学术引领、人才培养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就。特别是第10届理事会换届以来,在以赵天晓书记为会长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学会各方面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中国民族史研究具有突出的理论性、学术性和专业性,也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和意识形态属性。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重视历史学科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中国民族史研究迎来了又一个发展的春天。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国民族史学会和中国民族史研究学科建设。在新时代,中国民族史研究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服务大局、服务人民,进一步扩展研究领域,丰富研究内涵,必将在构建中国特色民族学自主知识体系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兰州大学杨建新教授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民族史研究取得了跨时代的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和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以及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在继承我们党民族理论政策的基础上,创造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原创性论断,并将其确立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这些指导对我们民族史的研究者工作者来说是新的光荣使命。中国民族史学科既是民族学的基本知识,又是中国史的组成部分,也是思政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作为一名民族史研究的老兵,我们要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用交往交流交融的基本方法,研究我们的民族史,要坚持增进中华民族共同性,正确处理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辨证统一关系,使我们的民族研究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应有的贡献。
  开幕式结束后,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王希隆教授、玉溪师范学院校长段红云教授、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刘正寅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彭勇教授、新疆社会科学院苗普生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彭丰文研究员、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院长杜建录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乌云毕力格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李鸿宾教授、南京大学民族与边疆研究中心主任杨晓春教授、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张久和研究员、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民族学院院长杨文炯教授分别作《各民族共创中华——以清朝统一新疆为例》《中国古代边疆治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互构关系》《多语种历史文献在中国民族史研究中的意义》《试论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的路径和方法》《边疆地区汉族居民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冼夫人事迹看南朝岭南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辽宋夏金时期民族大融合的特点》《关于蒙古文驻藏大臣文书:清朝管理西藏地方事务中的蒙古语文作用》《我对“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认识和理解》《关于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理解——以江苏地区为例》《关于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的几个规律性现象》《“四个共同”视阈下的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四十年:以翁独健与杨建新二位先生为个案》主旨报告。
  本次会议共十个专题分论坛,与会学者围绕“民族交往与文化传播”“文献视野下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考察”“‘三交史’的理论思考与实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源流”“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与历史基础”“各民族共创中华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时期的国家认同路径”“族群互动与国家秩序”“族源、族群与国家”十个主题展开研讨。大会闭幕式由中国民族史学会杜建录副会长主持,副会长兼秘书长彭丰文作大会总结,杨文炯教授致答谢词。
  大会期间,中国民族史学会召开了第十届理事会第3次理事会议,32位理事参加了会议。赵天晓会长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指出,本次理事会旨在客观总结学会过去的工作,并就学会今后的工作制定合理的方案,提出建设性意见,同时他对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学会的理事成员表示衷心的感谢。会议向陈春晓、肖超宇颁发了副秘书长聘书,向学会理事陈涛颁发了理事证书。至此第十届理事会成员证书(聘书)全部送达理事会成员手中。会议还总结了学会2023年工作情况,讨论了学会今后工作计划。
  本次会议由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历史研究室承办。由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华南及粤港澳大湾区研究基地、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广东省政策咨询研究基地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民族发展研究中心、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民族研究所、广东省普通高校省级重点提升平台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岭南民族研究中心、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共建青粤民族学研究中心协办。
  图1:开幕式
  图2: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党委书记、中国民族史学会赵天晓会长致辞
  图3: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戴青云校长致辞
  图4:兰州大学杨建新教授致辞
  图5: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王锋副所长致辞
  图6:会议合影
  图7:闭幕式
文/毛帅
图/沙军 等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