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波斯语历史文献学的十年发展 冷门“绝学”优秀团队的成果展示--“拉施都丁与其时代的历史书写:13—14世纪波斯语文献学”专题研讨会顺利召开
作者:陈春晓 日期:2023-11-15

2023年11月11日,“拉施都丁与其时代的历史书写:13—14世纪波斯语文献学”专题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多功能会议室顺利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历史研究室与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波斯文《迹象与生命》译注与研究”共同主办,民族历史研究室助理研究员暨课题主持人陈春晓为会议的发起人和组织者。出席会议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赵天晓,民族历史研究室乌兰研究员,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王一丹教授、时光副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党宝海副教授,南开大学历史学系马晓林教授,复旦大学历史学系邱轶皓副教授,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暨南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20余位专家学者。

  会议开幕式由赵天晓书记致辞。他表示,这次会议是我国波斯语历史文献学界的一次盛会。习近平总书记在“5.17”重要讲话中强调,“要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和冷门学科”;在今年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总书记又提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工作要求。波斯语历史文献学是一门冷门学科,民族所自翁独健先生以来,在该学术领域一直保持着优良的传统和不断的传承。这次研讨会就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精神、践行民族所“服务中央、繁荣学术、传承文明”光荣使命的积极推进。
  陈春晓博士作为会议发起人,介绍了组织筹备此次研讨会的缘起和目的。她讲述了北京大学波斯语专家王一丹教授主持的“波斯文《五世系》研究”团队十年来对中国波斯语历史文献学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同时对此次会议“促学术交流”和“引思想碰撞”的宗旨提出了倡议。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13—14世纪波斯语文献学”研究,分为4个论题组,共11位学者做了报告。每组报告结束后,由两至三位学者依次做评议,之后再进行回应和自由讨论。
  上午半场会议由中国社科院民族所苏航副研究员主持。第一组报告聚焦蒙古统治伊朗时期的波斯语史学。北京大学王一丹教授的发言题目是《从〈五世系〉到〈贵显世系〉:波斯语“蒙古世系”的编纂与续修》,详细介绍了从伊利汗时代到帖木儿时期,伊朗波斯语谱系编纂的继承和创新。报告不仅梳理了完整的学术史,还对《贵显世系》多个抄本的成书年代和体例、内容的差异,提出了极具价值的创见。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冯景运做了题为《波斯文献所见蒙古君主世界帝王称号问题探究》的报告,以波斯史籍和钱币材料为基础,梳理了蒙古君主所具有的“世界帝王”称号的源来和特征,并探讨了这些称号背后所反映出的波斯、阿拉伯地理观念。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生张永榜报告了《后伊利汗时代伊朗的波斯语史学(1335-1524)》,全面梳理了伊利汗国后期到萨法维初期的波斯语史书的类目、内容和价值,着重介绍了《世系汇编》(Majmaʿ al-Ansāb)《兀外思谢赫史》(Tavārīkh-i Shaykh Uvays)和哈菲兹阿不鲁的多项史著。在这一组汇报结束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张晓慧老师、民族所陈春晓老师和复旦大学历史学系邱轶皓副教授依次做了评议,并展开热烈讨论。
  第二组报告主要探讨元朝在各个方面对伊利汗国的影响。邱轶皓副教授的报告《合赞与忽必烈》从合赞汗的一则轶事出发,揭示了合赞汗早年所接受的皇室教育中的“汉式”因素,并探讨合赞汗皈依伊斯兰教后,伊斯兰—波斯文化与蒙古—汉式文化在他身上的博弈,提出合赞和忽必烈之间存在共同的政治文化和相似困境。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张晓慧老师的报告《孛罗丞相的影子:伊利汗合赞改革中的元朝制度因素》,从合赞汗改革中的“怯薛长署名文书制度”、“大汗纪元”、“牌符和印信”三个方面,论证元朝制度对伊利汗国的影响,并推测这些影响很可能是由孛罗丞相传递的。
  陈春晓的报告《拉施都丁、合赞、孛罗与忽必烈:基于〈迹象与生命〉的考察》,提出拉施都丁编撰农书《迹象与生命》及此书残略的原因可能与合赞汗的爱好及其过早去世相关,并通过书中有关元朝纸钞和忽必烈、合赞种树令的记载,推测这些信息很可能来自孛罗丞相;此外她认为书中所记中国植物信息表现出强烈的中国南方信息源特征。北京大学党宝海副教授、南开大学马晓林教授和北京大学时光副教授对本组三篇报告分别做了评议。
  下午半场会议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马晓林教授主持。第三组报告是围绕蒙元帝国政治文化的探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求芝蓉老师做了题为《“即位”的太子真金》的报告,利用波斯文等多语种文献,考明至元十八年察必皇后去世后,真金如何“太子监国”,分享忽必烈的帝王之权,并分析这对天家父子的真实关系,同时考察元朝的信息传播以及不同作者的历史书写之差异。
  暨南大学古籍所陈新元老师的报告《回回阴阳与蒙元政治:由蔑儿乞伯颜与师婆畀畀谈起》,从《庚申外史》关于元朝中后期权臣伯颜家中西番师婆的记载入手,讨论回回占星师等阴阳家在元朝政治事件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而考察各种神秘文化在元朝政治生活中的功能和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陈希老师的报告《察合台系诸王合答乞薛禅的婚姻与诸子:兼论不里家族的政治遭遇》系统考证了察合台系诸王合答乞薛禅及其诸子的生平事迹与婚姻情况,提出不里家族多位成员先后成为察合台兀鲁思汗王,与元朝皇帝的支持密切相关,进而论证四大汗国在汗位归属上,仍然受到元朝皇帝意志的影响。本组三个报告分别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古代史研究所李鸣飞副研究员、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于月副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求芝蓉老师的点评。
  最后一组由两位学者做报告。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生郑叶凡做了题为《波斯文史料中的蒙古司膳官亦迭赤》的报告,她通过整理《史集》《五世系》《完者都史》等波斯文史料中的“亦迭赤”(īdājī或īdāchī,司膳官)资料,提出这一怯薛的职事是总揽供馔和经办膳食费用,与“宝儿赤”有职责上的区分,并认为这一职事在伊利汗国中后期存在地位上升的迹象。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生马海若的报告《伊利汗国权力分配体系中的蒙古异密:以速浑察家族为中心》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伊利汗国的两个“速浑察”再次做了考辨,他认为史料中常见的速浑察皆是指赤老温后裔、速勒都思部的速浑察。他还对伊利汗国后期的权臣出班和整个速浑察家族在汗国政治中的特殊地位做了论证。中国人民大学陈希老师和暨南大学陈新元老师对这两个报告做了评议。
  会议闭幕式上,党宝海副教授为会议做了总结。他先回顾了2013年11月在北京大学召开的“波斯语文献与蒙元时代”国际学术研讨会,指出十年前参会的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经过十年的学习和进步,现已成为国内波斯语历史文献学领域的中坚力量。本次研讨会是我国在这一学术领域近十年发展和进步成果的展示,令人欣喜的是,还有更多的优秀学子也正在加入到这一研究中来,该学科的光明前景令人期待。最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乌兰研究员发表了与会感言。她作为民族所资深的蒙古史学家,十年来一直参加波斯文《五世系》读书班的研究和学习。她讲述了自己跟随蒙古史前辈学者亦邻真、周清澍等先生治学的经历,充分肯定了读书班形式对培养青年人才、凝聚研究合力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绝学”和冷门学科事关文化积淀、民族记忆与历史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确保这些学科有人做、有传承”。本次研讨会的召开既是对十年来我国波斯语历史文献学发展成果的总结,也是对党和国家重视发展“绝学”和冷门学科导向的积极回应。会议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闭幕。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赵天晓书记致辞
  会议合影
  会议现场
  中国社会科学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乌兰研究员发言
  北京大学王一丹教授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苏航副研究员发言
  北京大学党宝海副教授作会议总结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