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推动民族古籍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历史书写的深入研究--中国民族史学会第十一届青年学者论坛顺利召开
作者:张闶、苏日朦 日期:2024-04-22

2024年4月13日,由中国民族史学会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承办的第十一届中国民族史学会青年学者论坛暨“民族古籍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书写”专题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馆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民族所”)、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内蒙古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3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中国民族史学会会长、民族所党委书记赵天晓致开幕词。他在发言中指出,在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产生了大量以不同形态、不同语言文字记录的各类民族古籍,为深入研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脉络奠定了宝贵的史料基础。加强对民族古籍文献的整理研究工作,有助于加快构建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
  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乌云毕力格教授致欢迎词。他在发言中指出,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各民族相互借鉴学习,为中华民族留存了宝贵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古籍文献内涵丰富,内容多样,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脉络。期待本次会议有效推动这一领域的研究广度和深度。
  本次论坛有三场学术报告。每个报告由两位专家专题进行点评。
  第一场报告由中国人民大学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特尔巴衣尔主持。民族所陈春晓以波斯文史书中关于中国人的称谓“汉儿”为线索,梳理了三种波斯文文献对汉语“儿”字的音写情况。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陈希基于波斯文史料,探讨了伊利汗国“斡耳朵异密”及斡耳朵制度所反映的游牧因素。北京大学中文系赵昕通过对满文的个案分析,展示了词汇借用在接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祖浩展利用满文档案,探讨了乾隆朝清廷在新疆地区建立起较完备的火药供给系统的过程。本场报告由北京大学王一丹教授、民族所苏航副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巴哈提教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吴元丰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乌云毕力格教授、民族所《民族研究》常务副主编贾益编审、特尔巴衣尔博士评议。
  第二场报告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张闶主持。民族所苏日朦利用满文档案,深入分析了清朝对编入八旗体制察哈尔群体的多元化治理政策。内蒙古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白敖日格乐利用多语种档案以土默特右翼旗为个案,探讨了蒙旗对属民管辖权的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钟河水从边疆地区基层社会家庭婚配问题入手,梳理了乾隆朝清廷为稳定边疆地区社会秩序采取的诸多措施。本场报告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郭美兰研究员、吴元丰研究员、乌云毕力格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赵令志教授、黄维忠教授、特尔巴衣尔博士评议。
  第三场报告由民族所苏日朦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张闶认为,青海是对准噶尔和西藏情报搜集和中转的重要枢纽,防御准噶尔军队的突出前线,接纳准噶尔降人的重要途径。清华大学历史系小胖利用内阁满汉文题本,探讨了清中叶内务府通过“制度化”和“非制度化”渠道对税关差官的管理和渗透的历程。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永中久美利用藏文档案,分析了晚清时期西藏地方社会发生的种种婚姻纠纷案形态。本场报告由郭美兰研究员、中国藏学出版社王维强总编辑、赵令志教授、黄维忠教授、贾益编审评议。
  闭幕式由乌云毕力格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黄维忠教授在会议闭幕式上作学术总结。他认为本次论坛主题鲜明,利用多语种古籍文献,从多学科视角切入,讨论了民族古籍反映的中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对于推动民族古籍研究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民族所研究员彭丰文致闭幕词。她指出,本次论坛以多语种民族文献材料为基础,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历史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时段聚焦于元朝和清朝两个时期,对深入理解和阐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演进,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希望青年学者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研究,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学术力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中国民族史学会赵天晓会长致辞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乌云毕力格教授致辞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黄维忠教授作学术总结

  会议合影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