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民族语言文化行为实验研究室专家委员会成立暨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日期:2024-09-28

2024年9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民族所”)召开民族语言文化行为实验室专家委员会成立暨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科研单位和高校的40多位专家学者和青年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与会人员合影 

会议开幕式由民族所副所长丁赛研究员主持,所长王延中研究员作开幕式致辞。王延中所长在致辞中介绍了民族所开展实验室建设的背景和设想,强调当前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要融入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更深入、更科学地探索影响中华民族认同的心理因素。王所长指出,实验室建设当前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希望与专家学者特别是专家委员会对实验室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和指导。之后,民族所副所长王锋研究员宣布实验室专家委员会成立。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研究员致辞 

会议的主旨发言分为两个阶段,分别由民族所丁赛副所长和王锋副所长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张积家教授,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院长吴艳红教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穆妍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时空数据管理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丁治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副主任张智雄研究员,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方方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国家民委中国民族语言文字应用研究院院长曲木铁西教授,原中国社会科学院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副所长黄行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丁石庆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江荻研究员,复旦大学张梦翰研究员等11位知名学者作主旨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张积家教授作主旨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张积家教授以“裕固族中学生族群认同的容器隐喻、差序格局与影响因素”为题作主旨报告。他强调对族群边缘群体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其团队通过3个系列实验证实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内部的族群认同存在容器隐喻和差序格局,无论是在族群认知层面,还是在族群情感和族群行为层面,族际接触水平和宗教信仰对裕固族中学生的族群认同影响最大,族源关系有一定作用,民族语言的影响较小。 


北京大学吴艳红教授作主旨发言 

北京大学吴艳红教授围绕“多方法整合的社会心理研究-谦虚对个体社会认知和行为的影响”主题作主旨报告,她介绍了其研究团队的相关研究,从个体、人际和群际三方面,运用脑成像技术、脑电技术和行为实验研究深入探索了中国文化下谦虚的心理结构和神经基础。研究表明,中国人谦虚人格有独特的心理结构和神经基础,对人们的认知、行为和大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谦虚是一种综合的积极人格品质,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穆妍研究员作主旨发言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穆妍研究员作了题为“社会规范研究的新进展:从机制、影响到未来趋势”的主旨报告。报告指出,文化极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类社会心理和行为,社会规范会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和对决策部门的态度。穆妍研究员还着重介绍了该团队对“内卷”这一社会现象的系列研究。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丁治明研究员作主旨发言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丁治明研究员在主旨报告中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时空感知大数据实时处理与智能分析技术”,内容包括团队开发的时空大数据挖掘与分析平台、少数民族语Windows操作系统、汉藏翻译配套工具软件、汉字生僻字处理系列软件、领域知识图谱与知识挖掘和多模态时空大模型等。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张智雄研究员作主旨发言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张智雄研究员作题为“挖掘领域科技文献,支持 AI for Science”的主旨报告,他介绍了AI面向科学研究进行科技文献内容深度挖掘的运用,以及该团队目前正在进行的工作:建设科技文献大模型、垂直领域大模型以构建AI4S科技文献知识底座。 


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方方教授作主旨发言 

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方方教授从认知科学的角度,介绍了人类认知过程的脑机制、认知科学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他深入讲解了认知科学的概念、重要性、独特性和认知科学的方法学,介绍了其团队的相关研究,强调认知科学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包括促进国民心理健康的迫切需求、建设全民终身学习型社会的需求和军事应用等。 


国家民委中国民族语言文字应用研究院院长曲木铁西教授作主旨发言 

国家民委中国民族语言文字应用研究院院长曲木铁西教授在题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作家文学融入民族语文教材的路径研究”的主旨报告中,阐释了民族语文教材的概念和价值意义,民族语文教材的现状和困境,同时建议可以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优秀的作家文学作品融入民族语文教材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黄行研究员作主旨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黄行研究员在题为“新时代国家民族语文工作规划”的主旨报告中指出,新时代我国民族语文工作最主要的导向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素质提高,以及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提升认同意识,因此要大力提高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水平和质量。同时,要按照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精神,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学习和使用。 


中央民族大学丁石庆黄行研究员作主旨发言 

中央民族大学丁石庆教授在题为“基于语料资源构建的语言活力评估体系”的主旨报告中指出,每种语言都承载着独特历史和文化基因,全面梳理和评估语言资源对了解语言国情、制定政策等有重要价值。基于规范统一的语料资源,他对该评估系统作了介绍,并就北方人口较少民族的语言资料提供了活力评估案例。他认为,该方案具有科学性、可量化、简约性、可操作性,兼顾语言复杂性和方言不平衡性,但还需进一步研究改进。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江荻研究员作主旨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江荻研究员作题为“声调是怎么来的?跨方言单字调感知实验的启示:声调起源的最新观点”的主旨报告。他以三个跨方言的实验为例,详细介绍了群体感知实验的过程、方法等。他提出,任何人都具有两种音高或声调听辨能力,即范畴化的音高感知和物理音高感知。社会群体对声调的约定本质上是对母语方言各种音节音高的调型和调值的范畴化感知分类,建立起心理上的有限音高类别并作为音节别义的声调。 


复旦大学张梦翰研究员作主旨发言 

复旦大学张梦翰研究员在题为“语言演化的交叉学科视角和建模”的主旨报告中指出,语言是自适应复杂系统,跨学科视角有助于理解其演化。他领导的研究团队从学科交叉的视角分析东亚及东南亚语言多样性,利用数学建模、生物基因和考古证据等多学科手段,重构了汉藏语、侗台语的分化历史,揭示了文化驱动力。同时利用语言混合估计方法解析汉语方言的传播、接触和混合过程,并发布了语言地理扩散模型,展示了该方法在语系扩散中的应用。 


民族语言文化行为实验研究室主任龙从军研究员作总结发言 

闭幕式上,中国会社会科学院民族语言文化行为实验研究室主任龙从军研究员受会议委托作总结发言。他表示本次会议有几个特点:一是体现了人文社科研究的新范式,二是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三是研究对象是宏观微观的结合。他表示,不同领域专家学者的报告令人深受启发,对推进实验室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实验室将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民族所党委的关心支持下,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的作用,积极推进各项建设任务。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