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绝学”不绝 薪火相传——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冷门“绝学”学科建设暨“满文文献与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书写”青年学者学术工作坊成功举办
作者:文/苏日朦 图/徐艺萌 日期:2024-10-21

2024年10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所冷门“绝学”学科建设暨“满文文献与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书写”青年学者学术工作坊顺利举行。本次工作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以下简称为“中国社科院民族所”)民族历史研究室与民族所冷门“绝学”学科建设专项资助计划“清朝治理北部边疆民族的相关满文档案整理与研究”课题组共同举办,来自中国社科院民族所、中国社科院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高校及科研院所的3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本次会议。


会议合影 

中国社科院民族所副所长丁赛研究员在开幕式上致辞。她指出,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冷门“绝学”学科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也始终将扶持与深耕冷门“绝学”学科视为重要学科发展使命。以民族历史文献为主的冷门、“绝学”学科是民族所传统特色和优势学科,也是民族史学科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满文历史文献作为清代边疆民族历史研究的重要史料,其深入挖掘与研究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学界对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历程的认识,更为揭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底蕴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开幕式由中国社科院民族所民族历史研究室主任彭丰文研究员主持。 


中国社科院民族所副所长丁赛研究员致辞 

彭丰文研究员对目前民族历史研究室已立项的两项冷门“绝学”课题进行了简要介绍,她表示,本次工作坊是民族所冷门“绝学”学科发展专项资助计划课题的重要活动之一,旨在汇聚青年学者,特别邀请资深专家莅临指导,促进该领域学术思想的碰撞与深入交流,助力民族历史研究室室已立项的冷门“绝学”学科项目的顺利实施,促进我所冷门“绝学”学科的传承与发展。 


会议现场 

学术报告第一场由中国社科院民族所肖超宇副研究员主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满文处处长李刚副研究员以《从满文档案看渥巴锡病逝后清廷的应对与处置措施》为题,基于满文档案,对东归土尔扈特首领渥巴锡病故后,清朝为加强对东归土尔扈特各部的有效管理采取的诸多应对措施进行了详细讨论。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石岩刚副教授的报告《清朝皇帝文殊称号的出现与意涵》,梳理了清代皇帝“文殊”称号出现的和流传的历史过程,同时也对清代“文殊皇帝”称号在边疆民族地区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深入剖析。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顾松洁博士在《清代伊犁望河楼新证:庄肇奎<鉴远楼记>小议》的报告中指出,满文文献《鉴远楼记》中出现的伊犁望河楼是中华传统文化建筑的标志,是中原文化向边疆传播的实证。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魏建东副教授的报告《<禁约青海十二事>满文版研究》基于《禁约青海十二事》的满文文本,利用语文学研究方法,深入探究了不同满文文本的形成过程、流变及文献价值。 

学术报告第二场由李刚副研究员主持。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陈诗兰博士的报告《清代乾隆朝吉林乌拉地区的司法实态:以年羹尧之子年兴告发案为中心》以乾隆朝年兴告发案为例,阐述了乾隆朝吉林地区的司法实态,进一步探讨了清朝对东北边疆的治理理念。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曲强博士的报告《<皇清职贡图>中清廷对回疆地区的认知与书写》通过对《皇清职贡图》中回疆三图的文本分析,进一步提出《皇清职贡图》回疆部分动态地体现了清廷对回疆地域族群认知的变迁。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马金柱博士的报告《清史著述中的女真部落四分说献疑》以清太祖《实录》文本传抄流变为中心,指出清朝官私史学中对于早期女真部落存在一种经典式叙事即清官方史著中的女真部落二分说。 

学术报告第三场由石岩刚副教授主持。中国社科院民族所苏日朦博士党的报告《清代漠北喀尔喀额尔德尼召的史事探述》利用满文文献考察了清代额尔德尼召的相关史事,进一步揭示了清代大一统格局下多元文化的传播与融合在边疆地区的实践与影响。内蒙古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李群博士的报告《清代理藩院额外侍郎再考》在清代官修史料基础上,结合相关满文档案,深入考证了理藩院额外侍郎这一职官的起源、只能演变及其在清代边疆治理中的意义。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李晓聪的报告《从清代福陵工程图看陵寝环境与河道治理》,通过考证相关舆图的绘制时间,探究了清福陵河道、陵寝环境的变化以及清廷对关外陵寝的各项管理措施。 

学术报告第四场由马金柱博士主持。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北方多语种文献研究所乌云其木格博士以《清代乌里雅苏台买卖城考述》为题,对清代布局漠北驻防以及管理商民事务中形成的乌里雅苏台买卖城进行了详细论述,为清代北部边疆民族地区交往交流交融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张春阳的报告《道光年间清廷错绘喀尔喀、巴尔虎游牧边界地图研究》结合相关舆图与档案史料,深入探讨了道光年间喀尔喀、巴尔虎游牧争界问题始末。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博士生哈达以《巴勒提交涉与清朝的应对:清朝经略中亚政策中的“教化”》为题,利用多语种档案,提出清朝经略周边地区的视角是继承了中国历代王朝治边思想和“四方”观念。 

本次工作坊四场学术报告分别由内蒙古大学民族古典学高等研究院院长乌云毕力格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苏发祥教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吴元丰研究馆员、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赵令志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庄声教授、中国社科院民族所《民族研究》编辑部主任贾益编审、中国社科院民族所周峰研究员进行学术指导和点评。 

闭幕式由苏日朦博士主持,与会学者围绕工作坊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充分的交流。乌云毕力格教授作学术总结,他表示本次青年工作坊在主办单位的精心组织下,汇聚了众多满文文献与清史研究领域的青年学者。本次报告的13篇论文,选题新颖、内容丰富、特点鲜明、史料详实,分别从不同的视角阐释了清朝多一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点评专家以其专业的视角和严谨的态度,对每篇论文都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评议,为青年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反馈与指导,本次青年工作坊对于推动满文古籍文献与清代边疆民族史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内蒙古大学民族古典学高等研究院乌云毕力格教授作学术总结 

本次青年学术工作坊的成功举办,不仅是民族所冷门“绝学”学科建设的一次重要学术活动,更是对满文古籍文献研究领域的一次有力推动。在老中青三代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民族所的冷门“绝学”学科必将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为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以及理论体系建设贡献学术智慧和力量。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