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由中国民族学学会、中央民族大学主办,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承办的中国民族学学会2024年高层论坛暨“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兰州大学、云南大学、中央民族干部学院等8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4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中央民族大学党委书记查显友,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理论研究司副司长张世保,中国民族学学会荣誉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延中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主旨报告环节由中国民族学学会执行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丁赛主持。中国民族学学会会长、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教授强世功,中共中央编译局原秘书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清华大学特聘教授杨金海,全国政协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郑大华,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石亚洲,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全国政协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张继焦,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教授孔新峰等分别做大会主旨报告。
本次高层论坛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民族学学科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学科优化调整与建设工作。
一、扎实推进民族学学科优化调整
民族学学科及所属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学科在党的民族工作,特别是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发展中始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智力支持作用。查显友表示,在“两个大局”及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民族学的研究和人才培养、知识传播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整体性工作中的地位更加重要。我们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民族学学科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二级学科的优化调整和建设。
张世保建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者需要切实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研究阐释,准确理解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变与不变,扎实推进民族学学科优化调整,力争实现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新突破。
王延中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也是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我们要以这一重要思想为指引,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基本原理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进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加快构建自主的和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不断实践中持续推进理论创新。
强世功指出,要完整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的重要论述,着力解决我国民族学研究中存在的被西方民族理论、话语体系所左右的问题,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着力开展有组织科研,以学科优化调整工作推进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四梁八柱”。
张继焦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民族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新时代赋予中国民族学界的历史使命和重要责任,其关键在于要有大局意识,要有国家立场。在学科体系建设方面,需要重新定位民族学,提升学科的整合性;在学术体系建设方面,要以国家——民族关系为核心构建中国特色民族学理论;在话语体系建设方面,要紧紧围绕“四个自信”,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学科标识性概念,用中国概念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民族学在国际社会上的话语权。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构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鲜明提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杨金海表示,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理论的根基,其在中国的传播运用彻底改变了中国传统的话语体系、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哲学思维方式,促成了中国现代哲学社会科学的形成与繁荣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密不可分,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整个中国现代文化体系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石亚洲认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科学回答和解决民族问题的过程。要通过术语革命、范式转换、体系建构三大策略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进程,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
郑大华表示,古代的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在”的民族共同体,在近代经历从“自在”到“自觉”的转型而成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共同体,在这一过程中,“反封建”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过程中,正确把握和处理无产阶级革命与民族解放运动的关系、反民族压迫与反阶级压迫的关系以及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与各民族尤其是少数民族的利益的关系,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自觉”转型。
孔新峰认为,儒家思想具有超越“民族国家”的天下理想以及超越“利益政治”的义利政治两种特质,能够规避当前西方世界利益政治理论与认同政治理论所面临的发展困境。以儒家正德、厚生、敬简、尚贤、致善等儒家德性政治原理构建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可以更好地理解“何谓中国”,摆脱“帝国-民族国家”的古今叙事陷阱。
大会设“中国民族学学会高层论坛”“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两个分论坛,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大连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院长、教授张利国等14位专家学者分别在两个分论坛作主旨发言,60余名学者围绕“马克思主义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跨界、流动与共同体建设”“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学科建设”“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等议题开展专题研讨,近50名青年学者、优秀硕博研究生代表分4组进行热烈讨论。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本次研讨会议题重要、层次高、容量大、内容充实,特别是大会主旨报告具有突出的引领性、前瞻性,是一次高规格、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盛会。
闭幕式由中国民族学学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馆员孔敬主持,6位专家学者就各专题研讨情况作小组汇报,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杨须爱作大会总结报告,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色音和关凯分别代表中国民族学学会和中央民族大学致闭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