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8日至19日,由中国民族史学会、南京大学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南京大学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民族所”)民族历史研究室、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南京大学民族与边疆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民族史学会第二十七届学术年会(2025)在南京大学召开。本届年会以“南北民族交汇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为主题,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云南大学、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等5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期刊编辑部的9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大会。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南京大学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主任、南京大学民族与边疆研究中心杨晓春教授主持。南京大学校党委副书记陈云松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他指出,2024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为深化民族史研究指明了根本方向,相信各位专家的真知灼见必将为“南北民族交汇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这一重大课题贡献新的智慧,也必将为推动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建设注入新的动力。

南京大学校党委副书记陈云松致辞
中国民族史学会会长、民族所党委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四部委铸牢基地主任赵天晓在致辞中肯定了中国民族史学会多年来团结学界、推动学科发展、促进民族团结的贡献,他强调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话语、理论体系”等系列论述,为做好新时代中国民族史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民族史学界要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开展工作,加强研究阐释;深化民族史基础理论研究,加快构建中国民族史自主知识体系;敢于对错误观点发声亮剑,坚决抵制海外错误史学思潮。他表示,未来学会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推动民族史研究守正创新,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学术力量。

中国民族史学会会长、民族所党委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四部委铸牢基地主任赵天晓致辞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梁晨教授致辞。他指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与中国民族史研究渊源深厚,从早期对边疆民族史开拓性探索,到新时代聚焦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系统研究,在实证考据、理论阐释、跨学科研究方面积累了扎实成果。他强调,本次年会主题深刻呼应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精准把握了新时代民族史研究的核心方向。作为承办方,学院将全力做好服务保障,搭建交流平台。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梁晨教授致辞
大会主旨报告阶段,南京大学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民族与边疆研究中心刘迎胜教授,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烟台大学原党委书记崔明德教授,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中南民族大学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原副校长段超教授,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刘正寅研究员,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云南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李大龙教授,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民族学院院长杨文炯教授,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吉林大学教授杨军,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黄维忠教授,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四川旅游学院校长、党委副书记王川教授,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玉溪师范学院校长段红云研究员,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民族所民族历史室主任彭丰文研究员,南京大学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主任、杨晓春教授,云南民族大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段金生教授,四川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励轩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各民族共创共享的中国历史》、《羁縻政策、边疆治理及其当代启示》、《抗战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史料整理和利用》、《新时代中国民族史研究的使命与进路》、《试论“大一统”历史传统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基于“五个共同”的中国史观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史的自主知识体系》、《试论斡鲁朵所属部族来源的变化》、《交叉学科视野下对“冷门绝学”概念的反思》、《抗战时期涉藏地区的“献金运动”述论》、《从中国古代民族政策和边疆治理看中华文明连续性》、《“中华统绪”的历史意蕴》、《重审晚清回族学者马德新的汉文作品》、《意图、实践与局限:国民政府抗战时期的边疆治理》、《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与南京国民政府初期藏族人士的中华民族观念》等学术报告,从中国古代民族的历史演进、边疆治理传统及民族交融脉络等方面切入,阐明各民族共同开拓疆域、缔造历史、创造文明的历史过程,梳理新时代中国民族史研究立足中华文明宏阔视野、综合多学科方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趋势,探索历史逻辑考释、治理实践溯源、民族互动探究等研究方向,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史自主知识体系提供史料基础与理论支撑。
本次大会共设八组分组报告,具体涵盖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体系与话语体系”“历史文献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史料体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起源与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历史实践”“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少数民族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南方民族史相关问题”“北方民族史相关问题”8个专题。与会学者围绕这些专题展开了深入研讨,为深化南北民族互动视角下的中华民族历史演进规律认知、服务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构建现代文明,提供了扎实的学理支撑与历史启示。
同时,会议期间召开了中国民族史学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学会代管单位民族所副所长董文柱致辞,他对学会工作取得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同时对今后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大会选举产生以赵天晓同志为会长的第十一届理事会和第一届监事会。赵天晓会长代表新一届理事会作表态发言。他表示,中国民族史学会将进一步发挥学会平台优势,传帮带培育青年学人,推动学会高质量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复兴贡献学术力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董文柱副所长致辞
大会闭幕式由南京大学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副主任、南京大学民族与边疆研究中心特木勒教授主持。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李鸿宾教授进行了学术总结发言。彭丰文研究员作大会总结发言。她指出,本次大会凝聚诸多学术共识,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研究注入了新的思考。她表示,中国民族史学会将在新一届理事会的领导和监事会监督下,持续优化工作方式,提升服务效能,与学界同仁携手推动中国民族史学科高质量发展。杨晓春教授致闭幕词。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李鸿宾教授作学术总结

中国民族史学史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彭丰文研究员
作大会总结

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南京大学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主任、南京大学民族与边疆研究中心杨晓春教授致闭幕词

大会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