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效法先贤 任重道远”系列之卅五:篆刻之美
作者:邸永君 日期:2015-07-06

永君应邀为妈祖祖庙篆朱文方印 天下妈祖祖在湄洲

永君应邀为妈祖祖庙篆朱文方印 天下妈祖祖在湄洲

湄洲妈祖庙林金榜董事长接印

湄洲妈祖庙林金榜董事长接印

 

永君篆朱文方印 周扬
永君篆朱文方印 周扬
永君篆朱文无边方印:刘晴
永君篆朱文无边方印:刘晴
永君篆朱文方印 索朗震泽
永君篆朱文方印 索朗震泽
永君篆白文方印 邸永君印
永君篆白文方印 邸永君印


永君篆朱文随形印 踏雪无痕

永君篆朱文随形印 踏雪无痕

永君篆白文方印 李
永君篆白文方印 李
永君篆朱文方印 古希(稀)之庆
永君篆朱文方印 古希(稀)之庆
永君篆朱文方印 钟翰百年
永君篆朱文方印 钟翰百年

永君篆朱文闲章:心如止水永君篆朱文闲章:心如止水

 

篆刻之美,美不胜收。所谓篆刻,乃“于金属、象牙、犀角、玉、石等质材之上,镌以篆体文字”之谓也。其融万千气象于方寸之间,向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钟爱。或自篆自用,或馈赠文友,钤记落款,观赏把玩,可从中获得无尽的审美愉悦和艺术享受。古人以“纸墨笔砚”为文房四宝,而四宝之外另有一宝,即篆刻印章也。吾曾撰《篆刻艺术漫谈》,网络流布甚广,所涉内容,于兹不赘。此文则专谈篆刻之美。

印章文字,有凹凸两种,凹者称阴文,凸者称阳文,阴阳集于一印者,称为合璧;因印泥多取朱色,故钤盖印蜕(印样)后,阴即白,阳即朱,遂又有“白文”、“朱文”之目。印面虽风韵万端,然无非是依阴阳二体间组合搭配,以求变化。阴文之美,无阳地之衬托则不可能存在,反之亦然。二者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故而“分朱布白”、“虚实有致”,乃印人需潜心探索之治印之道,高深莫测,奥妙无穷。其实,书法领域之碑拓,亦出自阴镌于石之文字,与篆刻之道互通,将印蜕称为“袖珍碑拓”,亦无不可;复前溯之,甲骨文亦以刻刀将文字刻于龟甲兽骨,与篆刻大体近之。学界早有“篆刻艺术源于甲骨文”之说,吾亦持此论。而治印之前,须将印文反书于印面,故其又与书法相通。

书法与篆刻最大共同点,乃须具有楷书基础。亦须依笔法、字法、章法三个层次。即“手下有笔”、“心中有字”,“胸内有法”。楷书功底乃篆刻水准之决定因素。然书法是无修正机会之残酷艺术,一旦落笔不当,行笔不准,则只能废弃。而篆刻则大有修整余地。对初学者及功力不逮之辈,颇有几分迁就,而绝不似书法之严酷。只是白文愈修愈粗,而朱文则愈修愈细而已。本人属于心中有字,却手欠功夫之辈,经后期修整,篆刻作品尚可差强人意。这也是吾对书法敬而远之,却对篆刻情有独钟之缘由所在。再者,书法作品篇幅大,视觉冲击力强,不到相当水准,不宜赠人。张挂于壁,任人品评,与自彰其丑无异。而篆刻作品,则因小而巧,即使水准欠佳,亦极易遮丑藏拙。

而就风格而言,先秦印玺多古朴厚重,气象万千,于简拙中见得功力。然字体高古,异体、变体甚多,今人多不能识,实用性低;秦印多柔媚纤巧,精美雅致;汉印则多平直方正,大气磅礴。因志趣有异,故而各据一端,论者亦见仁见智,实高下难分。两汉以降直至当今,流派纷呈,名家林立,然综而观之,不外乎以秦汉二家为基,而稍加变通者也。

我中华泱泱大国,人才济济,擅篆刻者车载斗量,依此艺营生者亦不乏其人。然吾认为,若读书尚少,涵养不厚,用当今流行话语诠释,即理论修养欠缺,字学功力尚浅,则尽管已技术精湛,信手拈来,亦难免板滞生硬,匠气十足。作为学者,长于理论学习与学用结合,所以自忖尚有些许优势在焉。

与习书同理,习篆之法,首依性情。印风须与自身性格、取向、追求、境界等因素合拍,方可有成。本人性格率直,临池习书颇喜大字,宗颜体,故而篆刻风格尚汉印之方正平直,而远秦印之柔媚纤巧。加之二十年来研究官制,对历朝官印形制十分熟悉,留心观察,有意模仿。渐有小成。

若思灵动,当追求对比强烈,变化万端。即所谓“宽处可以走马,密处不可容针。”秦印之妙,在乎此也。而汉印布局,以平直丰满为尚。而平直则易僵硬,丰满则易呆板。为此,吾经多年感悟,已有几点心得如下:

1、世间万物,凡一长必有一短;而关键在于如何扬长避短,恰到好处。于笔法即笔划之法层次,线条过于笔直,于视觉则显僵硬,故应适当逶迤,恰如颜鲁公所云之“屋漏痕”是也;若线条粗细完全一致,则似印刷体,而致呆板无疑。故而应适当考虑粗细之变化;可参考毛笔行笔之迹,必增美感。

2、于结字即字法层次,亦应留心。具体到某一字而言,上半身稍短,而下半身稍长,则更显美观。故于篆刻时,上紧而下弛,比例大约为四比六,较之于五比五之平分秋色,感觉更佳。

3、就章法即整体布局而论,方正平直,并不意味着印文中每个字所占空间完全一致。字有独体与合体之别,而合体亦有上下、上中下、左右、左中右,半包围、全包围等不同结构,且常遇“上下之中,又分左右;左右之内,再分上下”等情况。且为人治印,所遇名字之组合,皆属随缘,不容自定。故如何布局,对效果影响至大,当审慎思量。空间分割,最显功力,恰到好处,难上加难。

4、汉印风格之平直方正,主要是就总体布局而言。而布局确定以后,于细微之处,尚大有可为。篆刻与书法同根同源,亦多相通之处。吾受明清翰林书体即“馆阁体”风格之启发,一曰笔画粗匀,结字饱满;二曰笔势雄浑,起收有力;三曰中宫凝重,四向舒展。将其特点引入篆刻,亦可显雄浑,增气象。且转笔当细腻,过渡应到位,上下兼顾,左右呼应。总之,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效果。

5、吾注意到,有不少名字组合,因诸字本身之边框即较为完整,再置于印框之中,则生多余之弊。故去掉边框,以寓“风月无边”,别具一格,效果亦佳。

6、官印虽多采朱文即阳文,然白文即阴文乃篆刻之最高境界。尤其是汉印风格之白文,布局平正,字体丰满,线条流畅,阴极而阳。当字间距离无限缩小,几成细细朱线之时,明代篆刻大家博士文彭首倡之寒山凝雪意境则飘然而至也。寒山凝雪乃理想境界,观古今印样,鲜有能达此境者。最近数年,本人倾心揣摩,不断探索,似已参得其中三昧,渐悟易经“阴极而阳”之境,畅达爽利,气势开张,有数方似有些许气象也。

7、随形印乃印之大宗,生动活泼,饶有韵味。然自古及今,印型与印文多无联系,严重脱节。吾已注意到此番缺憾,留心于二者之结合。前年所篆之“踏雪无痕”,取足迹为外形,印文亦营造斑驳之态,而寓雪中屐痕,效果尚可,当属一小得。

 

文人学者,自应重视修身养性,而修身养性则需有定力,心有所守。若能学高僧之参禅打坐,固然脱俗,然根器不足者,实难奏效。择一艺而习之、则平易很多,继而守之,长此以往,必受益终身。另一方面,若思生活丰富多彩,饶有情趣,止于空谈,则难臻其妙。吾师之师洪煨莲先生,曾以“有为、有守、有趣”为座右铭,而有趣者,必通雅艺者也。当今大多数人皆衣食无忧,颇有闲暇,只需拥有提升品位之意识,优雅生活便近在咫尺。休闲方式多种多样,优雅标准五花八门。但学篆刻,嗜金石,无疑是吾之最佳选择。

吾庆幸撞进篆刻之门,使本人生活丰富多彩,友朋多多。郁闷时,刻印。尽管篆刻对精准之严酷程度不及书法,然亦须小心谨慎。至少一小时心无杂念,落手处需大胆,如壮士舞剑;收拾处要小心,如绣女拈针。否则,一刀不妥,轻则影响效果,重则前功尽弃。而作品完成,心已平复。奉之于友,相谈甚欢,复多一层乐趣也。如此不仅自得其乐,复可娱人乐他之大雅,何不为哉!而各位若有兴致,吾亦极愿与诸位共同探讨,切磋琢磨。

纵而观之,篆刻之美,美在印中,又在印外;美在其用,又在心情。诸美齐备,美不胜收!

文章来源:邸永君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