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华君成名作封面
1998年10月,摄于宜昌张飞擂鼓台
2002年8月,摄于蒙古国大草原
2017年2月,摄于民族所办公楼前
2018年4月,摄于北京广济寺禅寮
2021年11月,摄于北京广济寺西跨院
骥川先生题拙诗,以备作今岁中秋雅集之礼
偈曰:
一晤一番老
褶深毛见少
著述莫贪多
过劳坐化早
吾民族所研究员易华君,湘南娄底人氏,读书种子一颗。修得身材匀称,精力过人,齿白唇红,目光炯炯。君本科习兽医,硕士攻生物,博士读历史,跨度之大,士林鲜焉。乃至视野开敞,襟怀豁大;兴趣广博,触类旁通。加之勇于求索,口手眼腿俱勤,多年沉潜于人类早期文明交流史领域,搜奇辑异,悠悠十载,厚积薄发,霜刃初试,推出《夷夏先后说》,膺“傅公斯年先生《夷夏东西说》续篇”之誉。龙泉在壁,一鸣惊人;学界瞩目,广获嘉许。且不自满假,笔耕不辍,新作叠出,真真大器晚成,一夜成精者也。
君嗜学术,广交遊,重情义,慕风雅,澄明坦率,不拘小节;颇不同于主流湘人之蔬类尖椒特色,十分恬淡温婉,善与人交,恰似药中甘草;向以"读万巻书、行万里路"是追,青山踏遍,乐此不疲。与吾标榜之"不出户、知天下"理念并行不悖,对谑曰“狼奔豕突”“井蛙语海”,相应互补,遂成莫逆,无话不谈;且曾同室办公,善缘天成。
就吾二人研究之时段而论,堪称“君居长江头,吾在长江尾”,且不得不强饮其残剩水;而君之汉语口语表述能力与流利程度,似尚不及英语,故而听君演讲,须双耳直竖,聚精会神,不敢有丝毫造次;毕竟心诚则灵,从未影响交流效果。廿五年来,相互砥砺,辄共享治学感悟与心得、疏解遗憾与郁闷。信言不美,直言不讳;毫无芥蒂,堪称诤友;引类呼朋,定期雅聚;推杯换盏,心旷神怡。
忽忆及五年前之严冬,吾临近解缚,某返所日,瑞雪纷飞,天地茫然。二学究一缁衣,一红袄,比肩并立,合影于六号楼前。较之1998年于湖北宜昌西陵峡口、2002年于蒙古库伦郊外之旧照, 已是二脸沧桑,老态尽显;而复比对近照,则更感岁月杀猪,哀嚎何用。
回首四年前,君尝莅临广济寺。寮房小坐,论古评今;参禅悟道,品啜佳茗。询及诸同人近况后,吾曾谈及:“依吾浅见,人生之最大快乐,是能做自己最喜欢且最擅长之事,进而择之为终身职业,游刃有余,立命安身;求仁得仁,修得正果。以此立论,你我皆已是最为快乐之人。”君闻罢,频频颔首,深以为是。
记得十余年前,吾猫刀老抱恙,急送西城伴侣动物医院。幸遇院长兼首席专家刘朗博士坐诊,博士中国农大动物医学院出身,略挥回春妙手,对症施治,药到病除。其间,得知吾在中国社科院当差,即垂询曰:“贵院有吾一大学同班同学, 四年同舍,不知能识否 ?”吾答曰: “敝院食客三千,不得遍识,可通名一试。” 博士云:“ 此君本科习兽医,硕士攻生物,博士读历史。” 吾闻之一笑,脱口而出:“是否名易华?”“正是,识之乎?”“岂止识之,此君不仅与吾同研究所、同研究室,且在同屋办公”。二人相顾莞尔,同呼“巧甚”,亦是一奇。
另,君坚持蓄鬚计三十载,独树一帜;为此曾招致老书记之批评,亟欲刮剃备皮而后快。然君自忖,若就此妥协,则泯然众人矣,寸心何甘?故置若罔闻,初衷不改。乃至木秀于林,虾陷鱼阵,伴随东游西荡,坎坷周折,髭髯由黑而灰,由灰而白,雪雨风霜,集于法相,堪称民族所一景。殆可封堵持“当今中土众鬚眉皆油头粉面、满眼中官”论者之损口也欤。
最后,附上当年所赋七言拙诗,以作结语:
潇潇苦雨冷燕京
般若门前迓易兄
翰苑结缘才纵涌
玉堂联袂趣横生
禅寮对座询诸友
璃盏分茶品绿茗
宝刹流连人迹杳
揖别珍重各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