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端午节美食——粽子漫谈
作者:邸永君 日期:2007-06-07

    在我国传统食品系列中,有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那就是粽子。它依托爱国诗人屈原投江的悲壮而诞生,伴随着一代代炎黄子孙每年一度的纪念先贤的系列活动而成长,绵延至今,已走过了近两千三百年的漫长历史。时值今日,其影响已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两岸三地,甚至五洲四海。故而颇值得一书也。
    谈到粽子,就必须先谈端午节。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影响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者,“初”也,“端五”即“初五”;而“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现在我国通行的农历以寅月为正月,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又称重五,也称重午。
  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也就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   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然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仍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与屈原紧密联系起来,已是家喻户晓的成论。据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父老乡亲不忍见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屈原死后,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鱼鳖等水族所食,后因屈原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逐渐发展成后来的粽子。
    粽子又称“角黍”、“筒粽”,前者是由于形状有棱角、内裹粘米而得名,后者顾名思义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在魏晋时代已很盛行。据西晋周处所撰《岳阳风土记》中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可见这种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两个节日里和两节期间食用。同时,粽子而已逐渐衍变成节日往来的礼品。到了唐宋时期,粽子已极为普及,市场上也有粽子出售。现在,我们过端午节仍然免不了要或包或买粽子。粽子有不少花样,且有南北之别,东西之分。南方多用竹叶包裹,馅则常用红枣、花生、咸肉等混在糯米中制成,但也有只用糯米,以品味粽叶清香者;北方多用苇叶包裹,以红枣、果脯、小豆等作为粽子的馅心。其实依笔者之见,粽子就是“用植物叶子裹住馅心,经蒸或煮而成熟食的一种民俗食品”。这就为其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关于粽子的形制,各地不尽相同,就外型而言,主流有三角、四角两种,但也不乏异类;如枕头形、宝塔型等等。而就规制而论,则区别甚大。个头大者每颗可重达一市斤,小者则仅一、二两而已。
    现在就介绍几种粽子的做法
    一、台式粽子
    材料:长糯米、猪肉、香菇、咸蛋黄、酱油、糖、五香粉、盐、粽叶、粽绳。
    做法:将糯米洗净,泡3小时备用;把猪肉切成长约4公分,宽2公分的长条;香菇泡软后,去蒂切成条状;再将猪肉、香菇以酱油、五香粉、盐、糖等调味料腌2小时;咸蛋黄切半备用。
    洗净粽叶及粽绳,取2张粽叶,在三分之一处折成漏斗状,在漏斗中舀入一半糯米,放入猪肉、香菇、咸蛋黄等馅料,再加上糯米填满,接着将多余的粽叶折回盖住漏斗包裹好,用绳子在粽腰处扎紧打结,做好后放入锅中,以水盖过粽子,用中火煮2小时,熟透了便可食用。
    二、绿豆鸭蛋粽
    糯米、绿豆各750克,花生米25克,熟咸鸭蛋黄5个。将蛋黄切碎与糯米、绿豆、花生拌匀即成馅。取泡过的粽壳叶折成斗状,填入适量馅料,包好后入锅加冷水浸没粽子,煮沸1小时后,改文火煮1小时即可。
    三、陈皮牛肉粽
    泡过的糯米、绿豆各1000克,牛肉、陈皮各100克,猪肉末50克,葱末、姜末、食盐适量。用猪油将葱末炒黄,依次放入牛肉、陈皮、猪肉末炒半分钟后,淋上麻油即成馅。包时先填进拌匀的糯米、绿豆,将馅料夹在中间,再按上述方式煮熟。
    四、百果粽
    糯米750克、青梅、菠萝肉、冬瓜条各25克,西瓜子仁、核桃仁、葡萄干、红丝各15克,白砂糖300克。先将青梅、菠萝肉、冬瓜条各用白糖水煮,沥干水分,然后用白糖腌渍24小时,即成馅。包成五角方底粽,煮50分钟,离火焖4分钟即成。
    五、健康素粽
    材料:三宝米(煮熟)3碗、棉绳1米、萝卜干1/2杯、香菇(中型)6朵、粉叶12片(大)、栗子6粒、水煮花生1/2杯、素蛋黄60g(1粒10g)、素肉松30g(1粒5g)
    调味料:
    1、黑胡椒粉1/8小匙、糖1/8小匙、麻油1/4小匙、酱油1/4小匙。
    2、盐、白胡椒粉、素蚝油各少许。
    做法:
    1、将粽叶以热水煮8分钟,洗净擦干水分备用。
    2、萝卜干泡水10分钟后切碎并挤干水分;香菇泡软切块;栗子泡水2小时,香菇、栗子蒸熟(约15~20分钟)。
    3、先将碎萝卜干、香菇丁及调味料(1)炒香备用。
    4、煮好的三宝米加入调味料(2)拌匀。
    5、粽叶2片重迭,卷成尖桶状,放入2大匙做法(4)之三宝米,再放入1小匙碎萝卜干、香菇丁、栗子、素蛋黄、素肉松,再放1大匙三宝米,稍压一下,包成粽状,用棉绳捆紧。
    近年来随着中华餐饮业的迅速发展,各式新式粽子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如广州老字号“陶陶居”便颇有作为,除了保留往年的极品鲍鱼粽外,还有新挖掘的传统品种豆沙鲜栗蛋黄粽以及创新口味的XO酱风味粽。
    鲍鱼粽主要顺应的是高端消费者,而豆沙鲜栗蛋黄粽则面对的是广大普通消费者,价格实惠,豆沙和鲜栗的幼滑配合得天衣无缝,就算加上稍微油腻的蛋黄也不觉得饱腻。而XO酱风味粽,绝对是尝新一族的“新宠”,微辣的口味是一般粽子不具备的,但为了照顾广州食客的口味,辣的重度很轻。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还新推出的九子连环粽篮,由九种不同风味的粽子组成,包括豆沙水晶、莲蓉水晶、香绵咸肉、纯枧粽等风味迥异的粽子,而其中的莲蓉水晶粽也是特色之一,粽子晶莹爽滑,最适宜凉食,加点白糖,口感非常好。大粽皇也是一年一度的精彩之作,起码要两个成年人才能合抱过来的尺寸,让节日的气氛马上浓郁了起来。从现在的发展趋势看,商家已注重选用适于健康的粽子原料,只有这样才能时粽子跟上时代的步伐,永远伴随在我们身边。
    台湾的卤肉粽,则是正宗的台湾风味,选用的卤肉跟平常的肥肉不同,口味稍咸一点,吃起来回味悠长。如今潮流讲究健康饮食,厨师的健康之选就是红枣黑糯米甜粽,最适合爱美的女性,红枣有补血的功效,黑糯米更是当之无愧的黑珍珠,据说有滋阴补肾、补血补虚和明目等功效。而且小巧玲珑,容易吃完;而甜糯的口味确实为其增加了不少分数。
    红枣黑糯米甜粽、鲍鱼海味裹粽皇、顺德鱼饼煎粽、铁板京葱咸鱼鸡粒啫粽 、红蟹蒸咸肉粽
    说到创新精神,必须佩服国人尤其是广东人在餐饮方面所投入的精力。“粽子菜”就是一个明证。顺德鱼饼煎粽,先将咸肉粽切块入锅煎,等粽子结实了之后,就在一边涂抹蛋黄,另一边则是醸鲮鱼肉,按照最传统的顺德做法,再煎一次,出来的菜肴色泽金黄,口味独特,既有鲮鱼的鲜香,也有肉粽的独特口感。
    如果说煎粽子还不够过瘾,还有高人独创了一道铁板京葱咸鱼鸡粒啫粽,不仅采用铁板,还使出了广州人最喜欢的“啫”功,而原料则创新地选用了咸鱼鸡粒搭配粽皇。农圃酒家的粽皇可谓用料充足,包括婆参、大花菇、栗子、烟猪手和大干贝等几种原料,一道菜同时满足了你对美味的几种渴求。
    其实,口味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别的。如果觉得煎炸都太油腻了,不妨试试最清新的胜瓜云耳炒粽皇和沙锅凤梨啫枧水粽,前者选用传统的潮州做法,先煎后炒,口味清淡健康;后者则大胆融汇水果风味,酸酸甜甜的凤梨让饱腻的你马上恢复食欲,因为采用的是枧水粽,所以还要在菜肴上淋一层糖浆,恍如小朋友们最爱吃的甜品。
    压轴登场的往往是最为大牌之杰作。从卖相到口味,名为红蟹蒸咸肉粽的招牌菜确实霸气十足。首先是从视觉上征服食客,原只大红肉蟹蒸咸肉粽,是最纯正的潮州做法,让粽子融汇了蟹汁的鲜味,确实妙不可言。如果您觉得吃这些荤馅粽子实在是太饱腻了,老师傅传授独门秘诀,喝一杯柠檬汁或者桔子蜜,以求迅速解腻。
    高级粽子的做法很有些讲究,比如在粽馅的调味方面,咸肉粽要先将新鲜的猪肉用少许味精、白糖、酒、盐、生抽拌匀反复揉擦至调味品渗入猪肉再包。在粽子的捆扎方面,要注意豆沙粽不宜捆得太紧,防止米粒挤进豆沙中,如果煮不透会出现夹生现象。咸肉粽如果用肥猪肉不宜扎紧、松紧适度即可。如果用瘦猪肉就要扎紧,因为瘦肉熟了以后会收缩,粽馅的肥汁会漏入水中,不能保持粽子的肥糯。在粽的烹煮方面,一定要水滚以后才落粽子,水要浸过粽面,待水重新滚起以后再用旺火煮3个小时左右即可。在煮粽过程中不要添生水。要留意枧水粽不能和其它粽子一同煮。煮好以后趁热取出。
    只有做得认真,才能吃得香甜。当您打开粽叶时,一股粽香喷鼻,入口油而不腻,糯而不粘,咸甜适中,真乃香嫩鲜美之上品也。
    粽子虽起源于中国,但当今已不为中国所独有。不少邻国亦多模仿之作,且因地制宜,有不少创举。比如越南的粽子,是用芭蕉叶包裹,有圆形和方形两种。他们认为,圆形粽子代表天,方形粽子代表地,天地合一,大吉大利。端午节吃粽子可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缅甸人也爱吃粽子,但不是和端午节联系在一起的。粽子是用糯米作主料,用成熟的香蕉和椰蓉作馅。这种粽子香气扑鼻,令人陶醉。柬埔寨的粽子名为“布袋粽”,它不用植物叶包裹,而是取一个布袋,将糯米、赤豆、红枣等一层隔一层地塞满布袋,然后扎紧口袋蒸熟。食用时剥去布袋,用刀切着吃。泰国人包裹的粽子个头小如鸡蛋,因为是用绿色粽叶包裹,所以蒸熟后呈淡绿色,味道十分清香。在日本,人们包粽子不是用糯米,而是用磨碎的米粉,其粽子的形状也与中国的不同,他们习惯于包锤形粽子。朝鲜人将粽子称为“车轮饼”。人们把鲜嫩的艾叶煮后捣碎加在米粉中,再做成车轮形状,吃时味道可口。菲律宾人喜欢包长粽子,风味与中国浙江一带的粽子不同。粽子还是菲律宾人过圣诞节必不可少的食品。印度尼西亚人对粽子馅特别讲究,常用鲜肉末加香菇、葱做粽馅。吃时香滑可口,多食亦不腻。
    另外,还有不少美洲国家也包粽子,但或许只是巧合。比如哥斯达黎加的粽子用经过特别加工的带粘性的玉米粉为主要原料,配以鸡肉、牛肉、胡萝卜、土豆等,有的还浇上牛肉汁,然后用新鲜的芭蕉叶包成扁方形。墨西哥人也有吃粽子的习俗,他们把粽子称为“达玛尔”。主料是粗颗粒的玉米面,用肉片和辣椒作馅,用玉米叶子或香蕉叶子包成,别有风味。秘鲁人是在圣诞节时吃粽子,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边欢庆圣诞节,边吃粽子,甚至已出嫁的女儿也赶回娘家,再尝娘家粽子的风味。
    传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依托。而传统节日、节日习俗和节日食品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应下大气力予以保护和弘扬。粽子便是节日美食中的佼佼者。它自远古走来,经历了两千多年风霜雪雨的洗礼,见证着烟波浩淼的汨罗江的奔流,沐浴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智慧之光。今天,又与我们世界各地的中华儿女相依相伴,且播惠于各国民众,为我们带来了诸多审美享受和无尽口福。抚今追昔,浮想联翩,特撰此文以记之。
    
    
    

文章来源:邸永君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