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爱尔兰走向极端世俗主义?
作者:周少青 日期:2015-06-09

近日,爱尔兰共和国就是否允许同性恋婚姻这一主题举行全民宪法公投,公投的结果是,62%的人赞成修改宪法,支持“无论性别的两人婚姻”。根据这项公投结果,同性婚姻将和一男一女的异性婚姻在宪法中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他(她)们组成的家庭将受到宪法的承认和保护。爱尔兰也将成为全球首个将同性婚姻合法化条款写入宪法的国家。而早在2010年,爱尔兰的同性民事伴侣关系就取得了合法地位,但这种合法地位与宪法所赋予的合法性保护的一个重大区别是,前者可以被政府改变,而后者只能通过公投修改宪法而改变。

对于这次公投结果,爱尔兰平权部长奥利奥丹表示“感到非常自豪”。刚刚公开同性恋身份的卫生部长瓦拉德卡说,这次公投使“爱尔兰成为一盏指路明灯,为世界上其他地方的自由与平等指明方向”。爱尔兰副总理说,“人们已经习惯并接受了这样一个事实,即自己的亲人、朋友、孩子可能是同性恋”。英国首相卡梅伦也“祝贺”了爱尔兰人民,说“同性恋婚姻公投明确了同性恋者与异性恋者的平等地位”。

此次公投中,议会里除了少数几个政客外,所有党派都一致支持同性恋婚姻的宪法保护。

针对公投结果,一向视同性恋为一种罪恶的天主教社群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爱尔兰总主教迪尔米特•马丁说:“我们要停一停,认清现实,不应逃避现实”;他理解同性之间存在的“爱情”,也认为同性恋者的权益应该得到尊重,但是反对因此而改变婚姻的定义。

鉴于这次投票中年轻人所起的作用,马丁说,“我自问,大部分投赞成票的年轻人,都曾受过天主教的12年教育,因此,如何传达教会的价值观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而马丁本人则自然对公投投了反对票。

爱尔兰是一个具有深厚天主教传统的国家。直到上世纪70年代,定期到教堂做弥撒的人数比例仍高达90%。天主教对人们的私人生活如婚姻、道德和性有着深刻的影响。天主教的爱尔兰社会很少出现堕胎和离婚现象,法律一度禁止离婚。直到22年前,同性恋行为仍然被列为罪行之一。然而,随着自由主义在爱尔兰弥漫性的影响和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天主教会发生的一系列性丑闻,人们的思想和观念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人们拒绝遵守天主教的全部教义——至少在私人生活领域。社会认为,“教会不再是爱尔兰社会道德良知的代表”,“宗教只不过是个人和私人的信仰”。其富有标志性的事件有:定期去教堂做弥撒的人降低了一半多;沿用了58年的禁止离婚的法律被废止;大部分选民支持放宽严禁堕胎的法律,如此等等。种种迹象表明,传统的天主教国家爱尔兰在迅速走向全面的世俗主义。

此前,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天主教存在,爱尔兰天主教的主教们诉诸人类基本的理性。在今年3月的主教团春季大会期间,主教们呼吁选民在投票前慎重思考婚姻的重要性。他们指出,“对子女、父母和社会而言,婚姻至关重要。天主创造了男人和女人;一男一女在婚姻中的结合,是天主赐下的恩典”;“人的性别特征使一男一女的关系独一无二。父母给子女的生命带来不同却互补的礼物和力量。我们不支持在宪法修订案中重新定义婚姻,即赋予两男或两女的结合等同于一夫一妻婚姻关系的法律效力”。为了适应已经高度世俗化的爱尔兰社会,他们呼吁“在不伤害婚姻基本定义的前提下,保护同性恋者的公民权”。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全民公投活动中,天主教社群以及一些珍视家庭价值的人们大打“亲子牌”。他们高呼“孩子不能没有父爱、母爱”、“孩子需要爸爸和妈妈”——他们担心,如果同性婚姻合法化,那么这些同性恋者就有可能接受人工受孕或者代孕,将来就有相当数量的孩子生活在没有父亲或母亲的家庭环境中。爱尔兰主教团为此强烈呼吁,鉴于公投将影响爱尔兰人的子孙万代,请选民三思而后行。

为了在天主教日渐式微的社会环境里继续保存维系人类存在所必须的基本价值,历史上曾经用神去统摄人的精神生活的天主教不惜诉诸于人类最基本的家庭伦理和情感,试图用“人”的价值去拯救天主教的价值。这种人神价值的互换,不仅反映了现代社会条件下人类精神生活的困境,而且也折射出现代性所主导的世俗主义因反对宗教的“不理性”而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在这个极端的世俗主义社会中,人类理性成了脱缰的野马——为追求同性婚姻和异性婚姻的绝对平等,爱尔兰人正试图从该国现行法律中删除所有的“父亲和母亲”字眼。

爱尔兰同性婚姻合宪性公投的顺利通过,象征着主宰爱尔兰社会千百年的天主教价值已然陨落。今天的爱尔兰,天主教堂的钟声依然悠悠,其宪法文本上的“上帝是一切力量之源”的宣示也依旧赫然在目,议会的祷告仪式上上帝的名字也仍然被提及,但天主教所倡导的基本价值理念在社会中已所剩无几。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