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伊斯兰国”组织的双重女性观
作者:周少青 日期:2015-09-08

在西方媒体的报道中,“伊斯兰国”组织对妇女总是不加区别地一律采取了歧视和压迫的态度。然而真相远比媒体报道的复杂。事实上,在对待妇女问题上,“伊斯兰国”组织采取了明显的内外有别的政策。一方面,它将那些被认为是“异教徒”或“异端”的妇女,作为商品在市场上自由买卖,并作为奖品送给“圣战”战士;另一方面,对那些志愿参加“圣战”的女性,则给予了不同寻常的待遇,她们不仅被破例允许参加“伊斯兰国”的许多重大活动,甚至可以像男子那样“战斗”在第一线。

与塔利班尤其是基地组织追求“全球圣战”的模糊目标战略不同,“伊斯兰国”组织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建立一个有形、“有根的”永久社会。因此,女性群体的存在就有了格外重要的意义。“伊斯兰国”组织认识到,通过招募年轻的女性并将其许配给极端组织的战士,“可以确保那些来自国外的武装分子不离开,因为他们的家、妻子、孩子都在这儿。”同时,女性群体担负着生育新一代“哈里发国家”公民的重任。在“伊斯兰国”中,有许多岗位和工种,如卫生、医疗、后勤等,也需要妇女的参与。当然,众多女性的加入,还能够有效地改善“伊斯兰国”一贯嗜杀成性的形象,更能够在妇女地位被妖魔化的西方起到“正面”宣传的作用。

在“伊斯兰国”组织强大的、富有欺骗力的招募攻势下,已有超过600名的西方女性,通过各种渠道,先后奔赴“伊斯兰国”控制的领域参加“圣战”。这些女性中,有在奥地利维也纳长大的17岁的塞姆拉和15岁的萨比娜,有在法国长大的萨拉和诺拉,有从苏格兰格兰斯哥来的20岁的阿克莎,最近还有英国伦敦东区的三少女。

参加“伊斯兰国”的西方女性,大多从事网络宣传和招募工作。每天10万条左右的宣传和招募信息,大部分出于这些来自西方国家的女性之手。她们还参加专门由女性组成的“汉萨阿旅”,该旅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检查过往女性的着装,在学校和商品市场上,纠正和惩处女性的“不规范”着装行为。此外,这些女性还参与到“伊斯兰国”的卫生医疗、教育、税收和后勤等部门。

在“伊斯兰国”组织中,也不乏“立志”成为凶残暴虐的女性恐怖主义者。美国记者福莱遇害后,一个名叫赫蒂彻的女恐怖分子在社交媒体上自告奋勇,申请成为杀死下一个英国或美国人质的刽子手。

对于女性尤其是西方女性铤而走险加入“伊斯兰国”组织这一现象,一些媒体认为,“她们是为了追求刺激或所谓的追求信念”,“许多年轻的穆斯林,因某种原因,觉得西方的生活无聊和没有成就感,因此,很容易被战斗生活所吸引。”而刊登在美国《外交》双月刊网站的一篇评论则指出,这些女性参与恐怖活动的根本原因与男性相同,“因为生活在十分保守的社会空间中,她们的民族、宗教或政治身份经常面临威胁,说服她们拿起武器的通常是这些威胁。”

这说明,对西方国家来说,这些女性宁愿冒着生命危险去参加前途未卜的“伊斯兰国”,而不愿意留在富足、自由、发达的西方,这一现象本身就值得思考。“伊斯兰国”组织不断号召那些身处西方“安全但内心冲突”的穆斯林“回归”“伊斯兰国”。也许正是意识到这一点,英国首相卡梅隆在谈到伦敦东区3名女孩投奔“伊斯兰国”时指出,打击“伊斯兰国”需要多种阵地和多种手段,“需要每所学校、每个社区都认识到自身在其中的角色”。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