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宗方济各正式宣布承认特蕾莎修女的第二次“神迹”——2008年,她的灵光“治愈”了一个巴西男人的脑瘤,从而为她最终“封圣”扫清了道路。
消息传来,特蕾莎修女创立的位于印度加尔各答的“仁爱传教修女会”一片欢腾。该组织的发言人说,“我们认为特蕾莎修女的一生就是一个奇迹,她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穷人。在她的意识中,没有什么比为穷人服务更重要。她接受每一个人。”
特蕾莎修女生于1910年,1931年正式成为修女,1937年决定成为终身职业修女,并改名为特蕾莎修女。1948年前,特蕾莎修女主要工作和修行于“修会”。一天,一个垂死的老妇人静静地躺在街边,孤独地等待死亡的降临。老鼠和蛆虫正在慢慢啃食她的躯体,没有人关注,没有人愿意停下脚步。特蕾莎走了过去,陪在她身边,直到她死去。这一经历使特蕾莎决心为“最贫困的穷人”服务,为他们在最艰难、最黑暗的时刻提供一些慰藉和帮助。此后,特蕾莎修女以自由修女的身份行善。1950年,特蕾莎与其他12名修女创立了仁爱传教修女会。从此,特蕾莎和她的伙伴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广设孤儿院、无家可归者收容所、爱心厨房和诊所等救助机构。至特蕾莎离世时,她及她的伙伴已在全球123个国家建立了610个慈善机构,留下了4000个修会的修女和超过10万以上的义工。
在救助最贫困的穷人的过程中,特蕾莎修女抚摸麻风病人,亲吻艾滋病人,握住街道旁和贫民窟中濒死的人的手,从病患者溃烂的伤口上捡出蛆虫,为他们驱赶苍蝇,陪他们走完人生的最后时刻。特蕾莎修女救助和抚慰社会最底层贫弱人群的行为,给这个世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和久久不散的温暖。她也因此先后获得了印度尼赫鲁奖金、美国肯尼迪基金会奖金、罗马教皇约翰二十三世和平奖金和诺贝尔和平奖等。特蕾莎修女生前18次获得“盖洛普最受尊敬的男人和女人的民意调查”中的十大最受尊敬女性提名并多次当选。1997年去世时,印度政府为其举行了国葬,其规格与圣雄甘地同列。1999年,她被美国人民选为“20世纪最受尊敬人物”榜单之首,排在她后面的是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和前总统肯尼迪。
特蕾莎修女在“神圣世界”和世俗世界同时获得承认的现象引起了世人的极大关注,在多数人为其崇高的献身精神所感慨和感动的同时,也有不少人对其所代表的价值观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一些人认为,特蕾莎修女及她的慈善组织行善的目的是为了将更多的人转化成天主教徒,具有明显的宗教功利思想。
另一些人则指出,特蕾莎修女的慈善行为并不真正建立在其对上帝的虔诚信仰的基础之上。因为,几乎与大规模地开始慈善救助活动同时,她从内心深处开始怀疑自己的信仰。在她死后推出的名为《为我带来光明》的自传中,特蕾莎写道,“我的信仰在哪里?如此之深的夜晚,除了饥饿和黑暗,什么都没有。我的上帝,这种不可名状的痛是如此强烈,我没有信仰,我不敢倾诉我内心堆积的话语和想法,这让我承受难言的无尽痛苦。”在漫长的行善过程中,特蕾莎无时无刻不处于这样一种深深的挣扎之中,她甚至将自己的灵魂形容为一个“冰块”。因此,她的慈善行为应该更多地理解为一种基于现实人道精神的世俗行为。
还有人甚至认为,特蕾莎修女所宣扬的观点表明,她不是“穷人之友”,而是“贫穷之友”。她向底层弱势群体宣扬“受苦是上帝的礼物”,并且以自己一生的贫病交加为他们做出表率,其结果可能会导致更多的贫病交加者。
特蕾莎修女所面对的莫大的荣誉和批评反映了天主教和现代性之间的某些张力。一方面,作为“贫民窟里的圣人”,特蕾莎修女有着普遍的影响力和道德号召力;另一方面,公众对其身后的天主教及相关教义充满着不理解甚至是歧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