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印度妇女为入庙祈祷权而抗争
作者:周少青 日期:2016-03-01

2012年12月,印度黑公交轮奸案发生后,引发了全国性的抗议活动

2012年12月,印度黑公交轮奸案发生后,引发了全国性的抗议活动。 资料图片

近期,印度一些地方的妇女为捍卫自己的入庙祈祷权发起了规模宏大的抗议活动。事件起因于去年11月,马哈拉施特拉邦艾哈迈德讷格尔区的沙尼新纳波庙的“洁净仪式”上,一名妇女“擅自”登上了祭坛,并且还触摸到了神像,从而招致非议。当地女权组织成员狄赛知道后怒不可遏,认为这是对妇女的赤裸裸的歧视和羞辱。她随即组织起近千人抗议,从普纳城西向沙尼新纳波神庙进发。狄赛说,“我们的目标就是进入这座350年的神庙的祭坛。”这座神庙几个世纪以来从未允许妇女踏上过祭坛。虽然她们最终被拦甚至被拘留在途中,但此举吸引了印度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以“拜神的权利”、“祈祷的权利”表达了他们的支持。抗议活动也得到了马哈拉施特拉邦首席部长法德纳威斯的支持。

与此同时,位于印度西南部喀拉拉邦的沙巴里马拉寺,也因为类似的原因引发妇女的抗议。该寺禁止所有育龄妇女入内。一名寺院管理人员说,“只有能够检测出她们是否干净的仪器发明出来,妇女才可能被允许入寺。”管理人员“性别歧视”的言论立即引发了女大学生的抗议。《印度女权主义》杂志说,抗议运动不仅仅关涉到女性进入寺院的权利,而且涉及到印度社会根深蒂固对妇女的严重歧视。

几个星期以来,抗议运动的规模和影响不断扩大。值得注意的是,支撑此次运动的一个重要利器是所谓“宪法权利”。运动领袖狄赛声称,“自由进入任何一个寺庙是宪法权利”,她指责父权制将妇女挡在了寺院门外。

此后,妇女权利组织将违宪的寺庙规定诉请到印度联邦最高法院。听证会上,大法官迪帕克·米斯拉发出了“为何要将妇女拒之门外”的疑问,在他看来,“神并没有将男人女人区别对待”。然而,为了维护寺庙对妇女的禁令,神职人员编出了各种各样的理由。在法庭答辩中,沙巴里马拉寺的神职人员称,“之所以禁止妇女入内,是因为该寺的安亚帕神是一个光棍”;“禁令实际上是为了保护妇女,因为沙尼神会发出一种射线,这种射线会导致进入寺庙的孕妇的胎儿受到伤害以致出现畸胎”。

印度妇女争取平等的入庙权和祈祷权运动,是其整个权利运动的组成部分。几千年来,由于印度教(包括其前身婆罗门教等)的浸透性影响,印度妇女不论是在宗教权利还是在世俗权利方面,都处于严重的被限制和被剥夺状态。宗教方面,妇女被禁止学习婆罗门教的经典《吠陀》,被限制参加宗教活动。特别是在祭祀方面,妇女作为“不洁净的人”,被严格禁止参与。父亲的葬礼仪式必须由儿子完成,才能使父亲获得解脱,女儿和妻子都没有这个权利。在世俗权利方面,妇女则几乎被剥夺了所有权利,成为父亲或丈夫的绝对依附者或附属品。婆罗门教经典毫不掩饰地宣称,“贤妇应该永远敬夫若神明,即使他沾染恶习,行为淫乱或者毫无优点。” 

印度妇女地位开始改善的历史机遇始发于英国殖民时期。在殖民者的技术、观念和强权的影响及驱使下,印度妇女开始接受教育,走向社会,参与一定的经济活动,并在法律上获得包括选举权在内的平等权。印度独立后,印度政府通过一系列的行政、立法和司法的措施,保护妇女的平等权。政府建立了专门的妇女组织“全国妇女委员会”;宪法不仅赋予妇女完全平等的权利和地位,而且还以平权法案的形式赋予妇女一定的特殊保障。与此同时,议会也制定了各种名目的保障妇女权利的法案。

然而,由于数千年男权、父权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尤其是以宗教规范形式存在的男尊女卑文化传统的弥漫性影响,印度妇女的社会地位和处境仍然令人担忧。一个最显眼的例证是强奸案的高发频发以及作恶者难以受到应有的处罚。产生这一现象的一个深刻根源是,在印度,用强奸的手段去“教训”或“惩罚”那些不守“妇道”的女人,在宗教文化和价值观上,并不是一个断然不可接受的犯罪行为。这也是为什么印度在通过了一部严厉打击强奸犯罪的法案后,“强奸流行病”仍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重要原因。情况表明,改善和提高印度妇女地位的根本途径,在于改造其根深蒂固的宗教社会文化。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