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两大宗教领袖的“和解之吻”意义有限
作者:周少青 日期:2016-05-31

近日,天主教教宗方济各与埃及爱资哈尔大学大伊玛目艾哈迈德·穆罕默德·阿尔塔伊布在梵蒂冈会面。方济各与阿尔塔伊布热情拥抱,并各自向对方送上了“友谊之吻”。媒体以“十年之吻”、“和解之吻”、“历史性一吻”来描述这两位宗教领袖互吻脸颊的情景,并对他们的会面可能带来的两大信仰群体的“和解”,甚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和解,充满着善意的期待。

在本笃十六世之前,爱资哈尔大学与梵蒂冈的关系处于数个世纪以来最好的时期。2000年,本笃十六世的前任约翰·保罗二世参观了开罗的清真寺和大学,将两个机构多年的对话与交流推向一个高潮。

然而,10年前即2006年,时为教宗的本笃十六世在一次演讲中发表了被认为是侮辱伊斯兰教先知的言论。2010年,由于埃及发生了科普特基督教堂遭遇宗教极端分子袭击,导致21人死亡的恐怖事件,本笃十六世再次发声。在这次公开批评中,本笃十六世一方面将矛头对准埃及政府,认为它没能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保护宗教上的少数群体;另一方面则直接或间接地将伊斯兰教与恐怖主义联系在一起。当时,任爱资哈尔大学大伊玛目的阿尔塔伊布,对此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在他主持的宗教委员会紧急会议上,与会成员声明:鉴于梵蒂冈教宗屡次发表对伊斯兰教的侮辱性言论,污蔑中东穆斯林,歧视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的其他群体,决定无限期停止爱资哈尔大学与梵蒂冈的对话。与此同时,开罗也召回了驻梵蒂冈大使。阿尔塔伊布认为,“本笃十六世在将伊斯兰教与暴力联系在一起的同时,却没有看到整个地区穆斯林群体巨大的流血牺牲。”他说,“我不敢苟同教宗的观点,我想问问教宗为什么在伊拉克穆斯林遭到屠杀的时候,不呼吁保护他们?”

2013年,方济各上任后,着手修复和改善同伊斯兰教的关系。方济各主动联络爱资哈尔大学,向对方释放和解对话的善意;在各种场合的发言中,他都注意将伊斯兰教与宗教极端分子区分开来。在不得不言及伊斯兰教的“侵略性”时,也不忘“政治正确式地”提及基督教的侵略性。同时,方济各还多次在不同的场合,对因中东和北非政治冲突造成的数百万无家可归的穆斯林难民,表达了深切的同情。这方面给包括穆斯林在内的世界民众留下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他亲自收留并带回分属3个家庭的12名叙利亚难民。方济各还要求西欧所有天主教堂向难民打开大门,不论他们是穆斯林还是基督教徒。而在欧洲本土的反穆斯林情绪日益浓厚、右翼政治势力日渐崛起之时,方济各还再三向欧洲的主流社会发出宗教宽容的呼吁,对欧洲穆斯林的艰难处境予以深深同情和及时的声援。当萨迪克汗当选为伦敦的第一任穆斯林市长时,教宗向他表示了由衷祝贺,称赞萨迪克汗的当选是宗教宽容的一个典型标识。

方济各的种种努力和善意打动了爱资哈尔大学。阿尔塔伊布的助手舒曼表示,如果不是这些善意举动,“这场会面根本不可能发生”。在这次会面中,双方围绕消除贫困、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等议题进行了沟通和对话。方济各认为这次会面本身就是一个信号,它传递出宗教和解的讯息。阿尔塔伊布也表示,要“倡导真正的伊斯兰”,努力消除极端组织给伊斯兰教造成的负面影响;他认为“天启的神圣宗教是为了让人类幸福,而绝不是遭受苦难”。阿尔塔伊布呼吁两大宗教“采取共同的立场,手挽手为人类谋福祉”。阿尔塔伊布还督促各国不要与存在危险性的穆斯林群体进行商业往来,同时鼓励西方的穆斯林民众积极融入当地社会。

爱资哈尔大学是世界性的伊斯兰教研究中心,该中心影响着占全世界穆斯林总人口85%以上的逊尼派穆斯林。这里的学者偶尔也会发布谴责极端伊斯兰分子和暴力的宗教法令。2009年,爱资哈尔大学曾协助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开罗大学面向伊斯兰世界进行演讲。而梵蒂冈领导着全世界的天主教徒。从这个角度来看,方济各与阿尔塔伊布的这次会面,对于消除两个世界上最大的宗教群体之间的相互误解,打通冰封了10年的教际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也要看到,由于西方与伊斯兰世界的冲突,以及各自内部的所谓基督徒与穆斯林的冲突,本质上并不是宗教冲突,因此“宗教和解”对于这些冲突以及各自内部的政治和解所起的作用,更多的是间接的和长期渗透性的,而不是直接性的。退一步讲,即使“宗教和解”了,但由于受梵蒂冈影响的基督教世界,和受爱资哈尔大学影响的逊尼派穆斯林世界,各自内部教派林立,价值观差异甚大,此次会面所传递出的“宗教和解”信息,完全可能被各自内部没有边际的多元化主义所消解。从这个意义上看,此次两大宗教领袖受人瞩目的“和解之吻”所产生的意义确实有限。一定程度上说,这次会面或许只具有某种标示性意义或者说“解释性意义”,即当前发生在中东、北非的政治乱象和发生在欧洲本土的政治右倾化,并不是所谓的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冲突所致,而是有着更为复杂的历史、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根源。“宗教和解”远不能实现全面的真正和解。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