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冷对土耳其恐袭折射西方人权理念双重标准
作者:周少青 日期:2016-07-05

继西方世界的比利时发生大规模恐怖袭击之后,近日,伊斯兰世界的土耳其,也发生了在作案主体、目标选择、作案手法和人员伤亡等各方面高度相似的枪击加自杀式袭击的恐怖事件。这两起极度相似的恐怖事件,在西方世界所引起的反响和后果明显不同,折射出两个世界之间存在的裂痕。

按照伊斯兰教义,斋月是“伟大、吉庆、祥和与尊贵”的时期,是“安拉的月份”,也是穆斯林克制私欲、历练心性、净化灵魂的最重要的月份。而在斋月中,最重要的时候莫过于最后的10天,因为“盖德尔之夜”——《古兰经》开始“降世”的“平安之夜”就发生在这10天期间。由于《古兰经》并没有明示具体哪一夜是盖德尔之夜,所以穆斯林对斋月最后10天的每一天、每一夜都很珍视,视其为“祈求真主怜悯和仁慈,获得平日一千倍的宽恕和回赐”的重要时刻。然而,就在这个重要时段,土耳其却发生了造成40多人死亡和200多人受伤的恐怖事件。虽然“伊斯兰国”没有公开认领这起血腥的恐怖事件,但根据以往的经验和这次作案的种种迹象,土耳其和美国等权威部门都将其锁定为此次恐怖袭击的主凶。

由于事件发生在穆斯林特别珍视的斋月后期,加之土耳其在伊斯兰世界的重要影响,恐袭事件在伊斯兰世界引起了极大反响。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声明中说,“发生在斋月期间的恐怖袭击事件表明,恐怖分子肆意将袭击目标锁定为无辜平民,袭击的目的就是通过流血和伤痛破坏土耳其。”他说,尽管土耳其成为“最残忍的恐怖组织”针对的目标,但土耳其有决心最终击溃他们。埃尔多安还强调,“这些袭击者绝不是穆斯林。”一个社交媒体的评论这样写道:“他们又一次袭击了一个穆斯林国家,不仅仅是穆斯林国家,而且是一个最受穆斯林欢迎和爱戴的国家;他们在我们最神圣的斋月发动袭击,不仅仅是最神圣的斋月,而且是在它最神圣的最后10天。还有什么证据能比这个更能证明‘伊斯兰国’恐怖主义对穆斯林和伊斯兰教的仇恨?然而,我们却经常被问及‘伊斯兰国’是否代表伊斯兰,甚至被要求为它的行为道歉,尽管我们经常是它的最大受害者”。

该评论还认为,包括土耳其恐怖袭击在内的恐怖活动,“是政治的而非官方通常所说的宗教的暴力,它服务于‘伊斯兰国’的狭隘的政治利益。”“事实上,‘伊斯兰国’仇视伊斯兰和穆斯林,尽管他们经常打着这一旗号来愚弄那些轻率的、愚蠢的西方观察家——因为他们知道穆斯林不好愚弄,而像同样仇视我们的特朗普这类蠢货,不久就会在话语上与‘伊斯兰国’共谋,因为特朗普与他们同属仇恨的一类。” 

面对这一发生在伊斯兰国家,且绝大部分遇难者都是穆斯林的恐怖事件,西方国家的媒体、政界和公众也作出了相应的回应。媒体大多在第一时间报道了事件的简单经过。美国白宫发言人称这次恐袭“十恶不赦”,表示“会坚定不移地和我们的北约盟友和伙伴土耳其站在一起”。比利时首相发表推文表示,“我们的心与机场袭击的受害者在一起,我们谴责这种恶劣的暴力行为。”德国内政部长托马斯·德梅齐埃以“懦弱和残酷”来评价此次恐袭。与此同时,社交媒体上,公众以“为土耳其祈祷”为标签,表达他们对恐怖分子的谴责和对受害者的同情与哀悼。

但是,与不久前发生的布鲁塞尔恐袭和去年发生的巴黎恐袭相比,土耳其恐袭受到西方政界、媒体及公众关注的强度特别是持续度明显不足。布鲁塞尔恐袭发生后,西方的政界、媒体和公众不仅给予了强烈的感同身受式的关注,而且在接下来的几周时间里,媒体对事件进行持续跟踪调查,甚至不愿意放过任何一个不直接相关的细节。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血腥的土耳其恐怖袭击只在西方的各大媒体上停留了一两天,便被西方世界内部的各种新闻所淹没,公众也很快将这一“天边的事件”抛在脑后。对此,一位漫画家用漫画做了很好的刻画:漫画中巴黎和布鲁塞尔恐袭后,现场被人群和聚光灯包围,而巴基斯坦和土耳其恐袭现场则只有一滩滩血迹和两个相拥而泣的人。

面对这一情形,一篇评论质问道,“为什么当布鲁塞尔或奥兰多发生恐袭时,西方就变成了世界的中心,而且全世界都得为其哀悼?为什么这些事件发生在贝鲁特、巴格达和伊斯坦布尔就只能被新闻一带而过?为什么土耳其恐袭后,耶路撒冷的老城墙没有映照出土耳其的红色国旗?为什么西方社会没有出现大量的有关阿塔图尔克国际机场大屠杀的名人微博和煽情演说?”该评论还指出,布鲁塞尔恐袭发生后,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唐宁街上空悬挂比利时国旗,但是并没有看到土耳其享受到同样的待遇——“迄今为止,卡梅伦对土耳其的声援仅停留在平庸的外交辞令和明显的说辞层面。他将这次袭击描述成‘丑恶的’,好像他不说,别人就不知道。”该评论认为,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我们的道德义愤的导师、时评的写手和媒体专家,通过向我们灌输一套政治化了的认知偏见,让我们认识到:我们西方人在恐怖袭击中被杀害是一种悲剧,而那些阿拉伯人、土耳其人死于恐怖袭击则是不稳定地区的一种不幸的常事。”评论最后指出,“只要我们在认知上一直这样分裂并且缺乏同情心,我们战胜‘伊斯兰国’的困难将会越来越大。”

西方冷对土耳其恐袭,一方面反映了西方世界与伊斯兰世界在反恐问题上存在着明显的分歧,主要表现为前者在反恐问题上采取双重标准甚至不信任后者;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西方世界在人权理念方面,实际上奉行差别化原则,即伊斯兰世界民众应有的生命和尊严并不完全与西方人的一样。这两个方面的分歧和裂痕,从根本上影响着全球反恐的有效性。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