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欧洲反恐需要开辟“第二战场”
作者:周少青 日期:2016-07-26

法国尼斯恐怖袭击的余波尚未散尽,在英国,围绕尼斯恐袭的报道又生出另一类冲突。尼斯恐袭发生后,英国电视四台的穆斯林新闻人法蒂玛·嫚日在位于伦敦的演播室与远在尼斯现场的同事乔恩斯诺共同报道了该事件。节目播出后,《太阳报》前主编、现专栏评论人麦肯齐在评论中说,当他看到带着头巾的嫚日出现在电视新闻中,“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质问道,“在出现又一起由穆斯林所为的令人震惊的屠杀时,让她出现在新闻镜头中合适么?普通观众把穆斯林妇女佩戴的头巾视为由男性主导的、具有明显暴力的宗教奴役穆斯林妇女的标志。在这种情况下,把这样一个戴着头巾的人强行推到他们面前恰当吗?”

针对上述评论,电视四台尖锐地回应道,“麦肯齐先生发表在太阳报的评论是挑衅性的、完全不能接受的,甚至可以说是在煽动宗教和种族仇恨”;“由于宗教信仰,禁止一个称职的新闻工作者报道特定的事件,或者在特定的日子里做报道是完全错误的”。该电视台还指出,“嫚日是一位屡获殊荣的新闻人,我们为能拥有这样的员工感到骄傲。嫚日将一如既往地得到我们全力的支持”。该新闻节目的编导本德派认为,嫚日是“宗教歧视”的受害者。

嫚日本人认为,麦肯齐的评论不过是长期和广泛存在的企图通过恐吓将穆斯林排挤出公共生活计划的一个部分,“他试图通过暗示这一群体具有天生的暴力倾向,而抹黑全世界的16亿穆斯林;进而试图通过暗示穆斯林妇女是无助的奴隶,而抹黑全世界穆斯林的一半人口;他也试图通过暗示我会同情恐怖分子而抹黑我。”嫚日表示,她不会被那些试图阻止穆斯林出现在英国文化生活中的势力所吓倒。

近日,嫚日已正式向英国新闻监管机构“独立媒体标准组织”提起申诉,并保留最终诉诸法律的权利。与此同时,新闻的制作者“独立电视新闻公司”也提出申诉,该公司表示“完全支持和赞同嫚日提出申诉的立场和理由”,指出“新闻公司理解并且接受处于公众视线的记者和主持人可能会受到来自包括报纸专栏作家在内的各类评论人的批评和评价”,“但是不能接受我们的员工因宗教信仰而受到批评”。新闻公司认为麦肯齐的文章,违反了编辑人员从业规范的多条规定,特别是违反了禁止恐吓、误导、歧视和骚扰的规定。

与此同时,不少社会公众也对麦肯齐的言论表达了不满。作为新闻监管机构的“独立媒体标准组织”已经收到1700多封投诉信,该机构表示将在认真研究和评估这些投诉信的基础上作出处理。

虽然麦肯齐的评论不代表任何意义上的官方立场,而且一贯名声不佳和不负责任的《太阳报》在社会公众中的影响力也颇为有限,但是,上述穆斯林新闻人事件的消极寓意和后果仍然不可低估。它的发生又一次表明,迄今为止,虽然在主流社会的“政治正确”的大环境中,英国人或其他欧洲人基本上能够正确对待他们的穆斯林同伴,但是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或者说在紧要关头,穆斯林仍然处于一种不被信任的“他者”的地位。麦肯齐将他怀疑穆斯林和排斥伊斯兰教的立场定位为“简单”而又“合理”这一现象表明,在英国或者欧洲尤其是西欧和北欧,怀疑、歧视、排斥甚至仇视穆斯林群体或伊斯兰教的现象仍然很普遍。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长期的“黑穆”甚至“仇穆”社会氛围,不仅持续滋润着具有某种伊斯兰背景的暴恐活动,而且也深深孕育着欧洲本土的恐怖主义力量;不仅培养了“穆斯林”身份的恐怖分子,而且也不断催生出白人至上的基督教背景的恐怖分子。更加让人不安的是,欧洲本土形成的这种对特定宗教群体或族群的排斥和仇恨心理,正在演变成一种不加区分宗教和族群的排外主义或仇外主义。

关于这一点,刚刚发生的德国慕尼黑恐怖袭击为我们做了最好的注脚:凶犯桑伯里是拥有穆斯林(伊朗)血统的德国人,他在开枪行凶时,恶毒咒骂“外国人”,并高喊“我是德国人”。从遇难者的族源身份判断,死在他枪下的一半左右为至少是出身意义上的穆斯林青少年。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凶手有意选择在挪威枪手布雷维克屠杀77人5周年之际大开杀戒,不仅意味着他试图继承、呼应后者的极端仇视穆斯林和排外的思想,而且也意味着欧洲本土的恐怖主义并不必然以特定宗教的极端化为前提。据警方目前公布的资料来看,慕尼黑屠杀与5年前的挪威杀戮密切相关,而与IS无关。

“9·11”事件以来,西方国家主导的反恐战争的一个副产品,是将国内反恐的对象有意无意地指向特定群体。在媒体的反复渲染和右翼人群的鼓动下,反恐战争在欧洲本土逐渐演变成对特定宗教人群尤其是穆斯林群体的仇视。如此,不仅未能解决传统的以伊斯兰教为名目的恐怖主义问题,而且诱发或滋生出新形式的恐怖主义,这种新形式的恐怖主义或者以“白人至上”或者以基督教为名头,或者干脆以纯粹的排外和仇外相号召。

实践证明,仇恨——无论是对哪个族群、宗教群体或人群的,一旦在一个社会形成,就会千方百计地在该社会寻找发泄的对象。仇恨的种子一旦生根、发芽、成熟,就会变成一个不择杀戮对象的邪恶力量。在当前欧洲,“仇穆”的烈火不仅锻造着IS在欧洲本土发动恐袭的利器,而且为欧洲新形式的恐怖主义提供了用之不竭的营养。欧洲人若想取得反恐的彻底胜利,需要在本土开辟一个能够根除仇恨尤其是“仇穆”的“第二战场”。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