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奥运赛场上的文化冲突与包容
作者:周少青 日期:2016-08-16

日前,一组德国队与埃及队奥运沙滩排球比赛的照片引起了全世界网友的极大关注和兴趣。照片中排球网一侧的德国队员身穿标准的“三点式”比基尼,身体的绝大部分暴露在外,而另一侧的埃及队员则全身裹得严严实实,其中一个队员还戴着头巾。饶有意味的是,面对同样的照片或场景,不同的观察者表达了截然不同的观点。有人看到的是“文化的冲突”,另一些人则看到了“体育团结不同人群的力量”。有人说,这一场景像一个“奥林匹克的罗夏墨迹测验”,将那些观察者的内心世界或者说潜意识里最真实的思想暴露无遗。

在诸多观察者中,美国“人权观察”组织的安德鲁·施图莱恩和美国欧亚基金会的伊恩·布雷默的评论引人关注。施图莱恩在配有比赛图片的博文中发问:“这张照片怎么啦?”言外之意是很正常,没什么问题。布雷默则自问自答,“这两组队员中哪一组的穿着更符合她们内心的想法?”“不明显。”

施图莱恩和布雷默的博文引发了大量网友的跟帖。绝大部分网友对照片所反映的两个文化群体的着装表示了程度不同的理解和支持。有网友说,“对我来讲,这表明无论生活方式有多么不同,我们都可以聚在一起,享受体育和友谊。”还有人说,“这没有什么冒犯的,你可以认为,穿得严实是有品位的,它让人们专注于比赛,而不是人的身体。” 

也有网友说,“为什么把这个叫做文化冲突?双方女运动员按照国际排联的规定,穿了她们想穿的衣服。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应该享受这项运动,而不是关注时尚。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人觉得被冒犯了。”有网友直言,“这不是文化冲突,而是提醒我们生活在美丽和多样化的世界。得知直到2012年,沙滩排球的女运动员必须穿比基尼很是震惊。沙滩排球似乎仍然是有关女性身体的,而不是一种令人兴奋和具有挑战性的体育比赛。” 

还有网友说,“这张照片表明,体育是一个伟大的‘校平机’,无论你的种族、肤色、信仰、宗教,所有运动员都在同一个场地角力。情况就是这么简单。那些将目光紧盯在运动员穿什么而刻意强调分歧的人,只是暴露了他对我们今天生活的多元世界的无知。是开始包容地看待这个世界,而不是试图找到并利用差异制造分歧的时候了。”在大多数网友对这种体现多元化的比赛表示理解和支持的同时,一些网友也提出了批评和质疑。一位网友说,“这绝对是一个文化冲突,而不是‘奥林匹克精神在行动’。这是沙滩排球,女人穿泳衣在沙滩上打球是再自然不过的。”德国海德堡的一位网友说,“我想该问的问题是,两名埃及女孩是否有权决定她们穿什么去比赛,而埃及姑娘能选择穿比基尼么?”

一位网友则说,“这不是一个文化冲突,只是一个文化差异。”与此同时,一些网友还从两性权利平等的角度对运动员的着装提出看法:“一组女队员从头到脚裹得严严实实,另一组则几乎裸着,穿的比同类项目男运动员要少得多。除非女性不再是、不再被视为性对象,否则永远都不可能有平等。”“我只是为她们感到难过,她们一定很热,这会不会导致中暑?”

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还被要求穿比基尼或连体游泳衣,这一规则被认为是为了让这项体育赛事“性感”。澳大利亚体育委员会曾就这项规定提出申诉,认为该项运动的管理机构国际排球联合会“引进这一规定的目的是故意引导人们关注运动员的身体,而不是基于任何技术的、实用的或提高成绩的目的”。2012年以来,国际排联逐步放松了沙滩排球运动员的着装规定,允许女运动员穿短裤和长袖衬衫等。

女子沙滩排球是一项集性感、时尚、健美于一体的体育运动,自上世纪20年代出现以来,一直是各种体育盛会的夺眼球项目。在这种情境下,赛场上突然出现“包裹严实、骄傲出战”的女运动员,确实显得“刺眼”和“不协调”,以至于不少人用“文化冲突”去概括自己的感受。然而,正如英国广播公司的新闻报道所指出的那样,在德国和埃及沙排队比赛的科帕卡巴纳海滩并没有出现“文化冲突”,人们看到的是两种着装风格截然不同的球队,在相同的规则下,共同进行着同一场比赛。这或许正是国际排联最终同意修改规则以接纳伊斯兰国家女运动员的目的所在。代表埃及出战的运动员艾丽胡巴诗说,她对代表埃及参加奥运会感到非常荣幸,“看到埃及国旗同这么多国家的国旗一起在沙排会场上冉冉升起,我感到无比骄傲。”艾丽胡巴诗说:“我戴希贾布10年了,它并没有使我远离我所热爱的东西,沙滩排球就是我热爱的东西之一。” 

包容是奥运精神的内在要素。国际排联修改沙排女子着装规范,是为了通过接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习惯,而将更多的差异性人群吸引到奥运这个大家庭中来。只有接纳和包容差异,才有可能创造出一个各种人群积极参与的和谐世界。

当然,也要看到,即便是在包容性很强的体育世界,不同价值观人群之间的冲突似乎仍不可避免。事实上,在有关伊斯兰国家女性运动员的着装问题上,始终存在着两种无法调和的观点:即不论是穿得太少,还是穿得太多,都会引起不同国家和地区网友的尖锐批评。一些保守的穆斯林女性甚至从根本上反对女性参加奥运会,她们在社交媒体上发起了“奥运会上的女性不代表我们”的抗议运动。这些情况表明,在有关穆斯林女性的比赛着装、甚至是否应该参加奥运会等问题上,不仅存在着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也存在着同一文明内的冲突。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