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政治解决”是终结恐怖主义的根本路径
作者:周少青 日期:2017-05-30

议会大厦外恐怖袭击所导致的惊魂尚未安定,伤亡者的血迹尚未褪尽,5月22日,英国又遭遇了曼彻斯特之劫。恐怖分子在体育馆演唱会上,拉响了夺命的自杀炸弹。22条鲜活的生命瞬间灰飞烟灭,数十人程度不同地受伤,其中不乏十几岁、甚至几岁的受害者。这是继2005年伦敦地铁爆炸案以来,在英国发生的最严重的恐怖袭击。

据新华社消息,极端组织“伊斯兰国”5月23日“认领”了这次恐怖袭击。英国曼彻斯特警方公布,曼彻斯特爆炸袭击嫌疑人名为萨勒曼·阿贝迪,来自利比亚移民家庭,在英国出生、长大。据英国情报部门透露,现年22岁的阿贝迪在大学期间学习商贸专业,但中途辍学,成为一名极端分子。

事件发生后,英国保守党和工党急忙搁置如火如荼的大选工作,将精力放在谴责、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及号召全英民众团结等重大事宜之上。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在内阁紧急安全会议之后发表演讲指出:“在这样可怕的时刻,国家领袖、政治家及其他代表人物,总是会谴责袭击者,并且声明恐怖主义不会获胜。事实上,我们经历过这些,我们今天重新声明这一点,这些话依旧是真理。尽管我们经历着如昨晚发生的人性之恶,但我们也看到了人性之善。袭击者的卑懦,迎来的是救援人员与曼彻斯特人民的勇敢;分裂我们的企图,却换来了无数将人们聚拢在一起的善行……我们脑海中记住的图景,不应是无情的杀戮,而是普通的男男女女不顾危险、勇敢地救助别人;要记住的,是救援队不辞辛劳地挽救生命,给伤者带来安慰与帮助;要记住的,是那些向受害者敞开家门的人,他们传递出团结和希望的讯息。他们是曼城和英国精神的化身。这种精神虽历经冲突和恐怖行为的洗礼,却坚强如初,百折不挠。”梅坚定不移地认为,“尽管经历了多年的冲突和恐怖袭击,但英国绝不会垮掉。”

英国内政大臣安珀·路德在强烈谴责恐怖暴行的同时,也称赞曼城的“伟大”。她指出,“恐怖行为的目的是为了播撒害怕的种子,并通过此分裂我们的社会。但它不会得逞。”

事实确实如此。在经历了多次恐怖袭击之后,英国主流社会依然坚守团结、互助、包容、友爱的价值传统。恐袭发生一小时后,社交媒体上便出现了大量提供帮助的信息。一些离爆炸地点较近的曼城市民纷纷表示,愿意为那些滞留的外埠观众提供住宿、咖啡和手机充电设备。曼城的出租车司机免费为惊慌失措的路人提供服务。

与此同时,英国的各大媒体也积极开展舆论宣传,引导民众正确认识恐怖袭击的性质。英国《卫报》的一篇评论指出,“一个可怜的灵魂成功地在这个城市制造了巨大的痛苦。而且,不可避免地,由仇恨所驱动的秃鹫已经在这场暴行的上空盘旋,试图按照恐怖分子所希望的那样作出回应。但我们有自己的选择。”“恐怖分子的武器是我们自身携带的情感(如恐惧、害怕和愤怒)反应装置,他们正在尝试触发这一装置。”“我们必须不为所动。为此,我们需要两个‘确认’。一是确认的我们的生活方式将继续,二是我们的价值观依然保持不变。”

评论不无担心地指出,“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采取得当的救助措施,我们能够应对和治愈个人所遭受的惊恐和创伤。但我们最害怕的,是我们的社会结构脱轨,失去数百年来一点一滴所取得的一切进步成果。”作者最后引用挪威前首相詹斯·斯托滕贝格2011年面对极右翼凶犯枪杀77名无辜生命后说的话,来表达英国人民不屈的心:“你无法摧毁我们,没人能够改变挪威,我们对此事件的回应是更民主、更开放和更人道。”

总之,无论是政治家还是公共媒体,对于恐袭的性质以及恐怖分子的目的有着清醒的认识。他们一再提醒和教育民众,勿入恐怖分子精心设置的圈套。然而,也要看到,由于多年来恐怖主义所带来的恐惧、压抑和愤怒,一些极右翼倾向的公众人物开始在英国民众中散布种族隔离、种族歧视甚至种族清洗的论调。有人提出“西方人”要保护好自己的家庭。为此,他们需要将成千上万的恐怖嫌疑人拘禁起来。甚至有人公开提出“我们需要最后的解决”——这一纳粹时代的口号。

种种情况表明,在如何应对恐怖主义这一重大问题上,包括英国在内的西方国家确实面临着寻找“最后的解决”方案的任务。事实上,英国已经开始行动,“脱欧”就是其重大选择之一。然而,逃避或者说从殖民主义、干涉主义者龟缩回“民族国家”的老巢,绝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以“文明的冲突”为由,将某个宗教或文化群体隔离化、甚至妖魔化,更是会适得其反。

解决问题的方向和基本逻辑,是从政治上直面问题,寻找根本的解决之道。在这方面,英国政府似无需向世界寻求更多的经验或方案,仅其自身的经验和教训就可以鉴取:上世纪6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北爱地区以天主教徒为主导的爱尔兰共和军,在北爱地区、伦敦包括本次发生恐袭的曼彻斯特等多个城市大搞恐怖活动。30多年间,爱尔兰共和军通过暗杀、爆炸、人体炸弹、机枪扫射等多种恐怖手段,造成大量无辜平民殒命,总死亡人数高达3600多人。至今,我们都能在一首名曰《星期天,血腥的星期天》的歌曲中,体味当时的情景:“是的,我不敢相信今天的新闻。我不能闭上双眼,让它就这样消失……碎瓶散乱在孩子的脚下,尸体遍布于死亡的巷道……星期天,血腥的星期天!”

如果当年英国政府不是通过政治的手段,而是以将北爱天主教徒宣布为“天生的恐怖分子”的手段来处理北爱恐怖主义问题,也许,今天我们仍然能够闻到天主教甚至新教背景的恐怖分子所引燃的炸弹的硝烟味道。

恐怖主义势力无国界、无民族界、无宗教界,它是一种典型的诉诸于不正当手段的政治利益集团。因此,彻底解决它的手段同时也必须是“政治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将当前伊斯兰背景的恐怖分子称之为“政治伊斯兰”是非常贴切的。

当然,必须看到,与政治地解决北爱恐怖主义问题相比,根除包括英国在内欧美国家的恐怖主义要艰巨得多:它不仅取决于这些始作俑者的大国解决问题的意愿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情况,也取决于中东、北非等地区伊斯兰国家国内和平重建的可能性及进程,更取决于西方集团与伊斯兰世界在全球战略、地区稳定及以现代性为代表的价值观方面认识上的一致性程度。

从实现目标的难易度来看,如果说,只涉三方即英国政府、北爱政府和爱尔兰共和国的北爱恐怖主义问题的基本解决耗时30多年;那么,涉及主体如此之多、议题范围如此之广的伊斯兰背景的恐怖主义的最终解决则至少需要半个世纪。对此,有关各方需要足够的心理准备。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